陸海統籌,全方位“守護海洋”

4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總結電視電話會議,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出席會議並要求,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推進海洋公益訴訟檢察縱深發展。


張雪樵強調,深化海洋公益訴訟檢察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必然要求,也是檢察機關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的職責所在和時代擔當,要牢固樹立新理念,深刻認識常態化推進海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實踐的重要意義。


張雪樵要求,要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推進包括海洋領域在內的檢察公益訴訟縱深發展。結合專項活動存在的問題,他特別強調了關於辦案重點領域、辦案方式方法、跨區域管轄探索、磋商程序、疫後辦案尺度的把握等重點問題。


張雪樵強調,要深化“外腦”藉助,建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案件專家諮詢網,內強素質,下力氣強化自身建設,加大科技手段運用,提高調查取證等工作專業化水平,以專業化標準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發展。


張雪樵指出,專項監督活動不是終點,而是制度化、常態化的起點。沿海檢察機關要認真分析辦案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建設海洋強國為目標,在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督保護制度化、常態化上下功夫,持之以恆把這項工作推向深入。


陸海統籌

全方位“守護海洋”


4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總結電視電話會議,通報了活動開展情況。專項監督活動收效如何?來看看會議公佈的“成績單”。


一年來

“守護海洋”成效顯著


據瞭解,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部署於2019年2月,為期一年,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論述,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鬍衛列介紹,活動主要從入海排汙口設置不規範、陸源汙染防治力度不夠、海上汙染防控措施執行不到位、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相對滯後、海洋環境監督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等5個監督重點全面發力。


一年來,沿海檢察機關海洋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全面展開,收效明顯。檢察機關共摸排線索2468件,立案1773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411件,公告85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152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7件,民事公益訴訟34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11件。督促清理沿海灘塗固體廢物126885噸,垃圾332287立方,違規養殖場426處;封堵和治理入海排汙口260個;治理海域面積815平方公里;修復海岸線25.3公里,河道168公里;增殖放養13436萬尾,追繳各類賠償修復金共2.18億元。


“通過這次專項活動,海洋公益訴訟檢察業務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形成了對公益訴訟檢察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治理價值、海洋公益訴訟不同於其他公益訴訟領域的特點和問題,以及有效監督方法等一系列規律性認識,形成了一批具有指引性、針對性、實操性的辦案規範。”胡衛列說。


陸海統籌跨區協作

構建立體保護模式


“守護海洋”,並不只是做好海上與近海生態環境保護,陸源汙染也是造成生態損害的重要方面。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專項活動中,各級檢察機關積極做好陸海統籌,河海共治,在做好海岸和近海的監督保護,以及海上汙染的監督治理和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的同時,抓好陸源性汙染的監督治理。


遼寧省境內河流眾多,全部流入渤海、黃海,而入海河流的水質直接影響近岸海域的水質。因此遼寧省檢察機關全省聯動,組織全省16個市(分)院統一行動,非沿海的8個市以入海河流汙染防治為重點開展監督保護行動。蓋州市境內的沙河雙臺段存在大量洗浴廢水未經處理直排問題,直接影響河流入海口渤海東部近岸海域海水水質,蓋州市檢察院及時立案調查發出訴前檢察建議,並聯合水利等相關部門及時採取措施解決了廢水直排問題,使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得到改善。


在海岸和近海,青島市嶗山區檢察院對海岸7個生活小區存在私設排汙口、汙水直排入海的情況,分別向環保和市政部門發出檢察建議,並多次召開有街道和居民代表參加的聽證會,推進整治項目的批覆和建設。目前全部工程已經結束,近3公里的海岸線實現生活汙水零入海。


海洋生物種類多樣,檢察機關依法打擊殺害珍貴瀕危海洋生物的非法收購、運輸、出售行為。浙江省舟山市檢察院對非法收購、運輸、出售海龜的15人向寧波海事法院提起全國首例由海事法院辦理的海洋生物資源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支付653.04萬元生態修復賠償金,並公開賠禮道歉,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海洋環境資源具有跨區域等特點,為打造立體“護海”網絡,強化“大保護”意識,各地檢察機關共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16個。2019年2月,遼寧、河北、天津、山東四省市檢察機關共同簽署《關於建立環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協作工作機制的意見》,通過建立協作工作機制,特別是加強檢察機關在辦理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件中的配合協作,攜手應對面臨的共性問題,實現優勢互補、聯防聯控,形成渤海生態環境保護合力。


與此同時,檢察機關還與其他司法機關和行政部門開啟橫向協作聯動。海南省檢察院會同省高級法院、省生態環境廳等八部門聯合出臺意見構建常態聯繫、調查取證配合、訴前檢察建議溝通、督促起訴和支持起訴銜接、訴訟風險防控、海洋生態環境“三合一”審判等六大機制。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檢察院督促區海漁局牽頭組織多家單位聯合開展海上專項執法活動,督促拆除違法建設192處,退漁還海477畝,修復海岸線2.42公里,放流梭子蟹836萬尾,收繳罰款5608萬元。


檢察機關“守護海洋”專項監督活動得到了廣泛支持,各地黨委、人大政府出臺涉及海洋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意見決定22個,促進了海洋環境治理協同化、規範化、制度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發揮外腦作用

藉助科技力量


針對海洋環境汙染及資源損害排查線索和調查取證難題,檢察機關借智借力,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同時發揮專家“外腦”作用,提升辦案公信力和影響力。


打開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院微信公眾號,在便民服務按鈕下,有一個選項就是“公益受損隨手拍”。這個平臺可發揮了不少作用,為人民群眾提供了參與公益保護的窗口和渠道,現已同步在廣西部分檢察院微信公眾號試點推廣使用。


許多省份檢察機關都有這樣的“隨手拍”平臺。江蘇檢察機關研發“海洋生態保護”小程序,開發“公益眼”舉報平臺,利用“12345”熱線獲取公益訴訟線索。連雲港市連雲區檢察院聯合區政法委,首批聘任了46名公益訴訟網格員,覆蓋了全區全域45個鄉街。


有了案件線索,怎麼調查取證?無人機等高科技裝備就派上了用場。廣西防城港市檢察院辦理的汙水直排汙染紅樹林生存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中,檢察機關實地查看紅樹林生長情況,並派出無人機航拍,在不同段汙水取樣,用多種方式固定汙水直排入海的地點、時間、汙水的顏色、影響範圍、影響後果等相關證據。各地檢察機關通過採用無人機精準定位,計算非法佔用灘塗面積,拍攝植被破壞、土壤和水汙染狀況,科學取證,有效助推公益訴訟工作開展。


海洋生態損害鑑定極具專業性。實踐中,檢察機關邀請專家參與已成為常態。江蘇省灌南縣檢察院辦理的海洋領域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辦案中就邀請技術專家開展海底勘察、生態修復評估等工作,在全國率先建立海砂生態修復標準,並建立海洋生態環境案件專家諮詢庫,就檢察建議的針對性和規範性聽取專家意見,同時聘請專家證人出庭就鑑定意見或其他專門性問題提出意見,切實提升辦案質效。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辦理的周某某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中,檢察機關為查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損害及賠償數額,走訪多家專業單位調研,藉助專家意見,明確訴訟請求,除追究刑事責任外,靈活採取民事公益訴訟手段,對國家各類漁業資源損失進行救濟,保護了長江刀鱭等洄游生物,同時向社會宣傳維護海洋生態平衡和發展海洋生態文明的理念。


專項監督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海洋環境保護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作為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和著力點,檢察機關將持續深化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為早日實現“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努力貢獻公益訴訟檢察的智慧和力量。


來源:2020年4月17日 檢察日報正義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