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Pro再次裁員20%,第二波裁員降薪潮洶湧而至

4月16日消息,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馬特奧市的運動相機企業GoPro表示,為了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公司將裁員200餘人,這是超過公司員工總數20%的裁員。

其實,在2016年底的時候,公司擁有大約1500名員工,但這幾年多次裁員,員工數已經不足1000人,截止2019年底只有926人。而再次裁員超過20%,意味著將有200多人失去工作,公司規模也將所縮減大約700人,不到三年多前的一半。

這波裁員潮,只是為了公司可以節省1億美元。


GoPro再次裁員20%,第二波裁員降薪潮洶湧而至


當然,GoPro首席執行官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在聲明中表示:“這迫使我們解僱了許多有才華的團隊成員,這讓我們感到崩潰,我們永遠感謝他們的貢獻。”

除了GoPro以外,還有WeWork,過去六個月內已經裁掉數千個職位,而五月底將進行新一輪的裁員。當然,國內也是頻頻傳出裁員、降薪、停薪留職的消息,屢見不鮮。

千億金融巨頭匯豐銀行宣佈裁員3.5萬人;尚德機構全體員工公積金繳存比例從之前的12%下調到5%;新潮傳媒復工首日裁員 500 人;OYO酒店中國區裁員80%;華夏幸福裁員千人以上;水滴高管自願降薪20%;上汽分三個檔位降薪;攜程高管自願降薪,員工輪崗輪休……

裁員肆意到來,一切措手不及,第二波裁員降薪潮洶湧而至。

你是準備坐等裁員,還是力保飯碗?

經過裁員潮,你才會發現,裁員是不可控的,不是你努力不努力問題,不是是否被替代的問題,裁員面前只有“成本”二字,更多的只是企業無奈,員工不甘而已。


GoPro再次裁員20%,第二波裁員降薪潮洶湧而至


01 一天虧5萬多,裁掉20%的員工

朋友李家的酒店已經十五個年頭了,在當地非常有名氣,已經有六家直營店。

受到疫情的影響,所有的店鋪只能關門停業狀態,隨著復工在即,只有2家開始復工,但也只是提供外賣業務。初次嘗試線上銷售,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社交平臺,訂單都是以老會員為主,基本上每天有近2000的訂單。

其實,這都是杯水車薪,房租、人力還有各種原材料的成本,時刻都在擠壓匱乏的資金流,每天虧損5萬多元,一個月就有150多萬的虧損。

朋友李告訴我,疫情無情,但有“危”就有“機”,十幾年的老店也不得不搭建線上平臺,只是為了尋求生存。而如今的現金流撐不了幾個月,只能裁員20%,才能讓店鋪順利度過難關。


GoPro再次裁員20%,第二波裁員降薪潮洶湧而至


二、我沒有裁員,員工卻不來了

朋友是一家網咖老闆,這幾年也一直是維持生計,經營4家網咖,生意還算一般。

疫情爆發以後,只能立刻關門停業。關了門以後沒有現金流,卻要面對各種硬性成本的支出。朋友說,每家門店每個月虧損1萬多,4家就是4萬多。

為了減少虧損,他只能關了網費,物業費用什麼的,可以減免兩個月。而人力方面,一開始照常發薪,之後,準備協商半薪待業,等到開業再來上班。一共15個人,只有5個人同意,其餘的員工不太願意,最後就重新找工作。當然,他們在家也都沒有閒著,有的開始學習直播帶貨,有的做起了社區團購,或許,當下找個工作也不太難。


GoPro再次裁員20%,第二波裁員降薪潮洶湧而至


三、你只有兩個選擇,同意or不同意

職場最痛心的就是,面對二選一的時候,你卻別無選擇。

朋友王,是一家金融公司職員,前段時候,收到公司“艱難倡議書”,公司提出降薪和停薪留職兩個倡議,並給員工“同意”和“不同意”兩個選項,我點了不同意,卻沒辦法提交。

朋友王告訴我,“那個倡議書,如果點不同意,就會彈出一個消息,叫你發郵件去HR郵箱,實際上是不能提交不同意意見的。”這表面上是倡議書,實際就是一份通知書,員工們別無他選。


GoPro再次裁員20%,第二波裁員降薪潮洶湧而至


裁員難以接受,卻可以理解,因為如果不裁員,可能公司要難以為繼。據專家介紹,即使夏天疫情會有所控制,11月份還是會存在再次爆發的風險,就業形勢不好的局面,或許還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

這一切,你做好準備了嗎?

關注行知牛,防止走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