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曹操一生最刻骨之事,莫过于陈宫、张邈的背叛。

当年他一无所有时,是陈宫说服鲍信,让他做了兖州牧。张邈更是他的至交,当年曹操追杀董卓。十万诸侯大军无人响应,唯有张邈派卫兹出兵相助。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汴水一战,徐荣大破曹操部众,卫兹力战而死。曹操为飞箭所伤,几乎命丧荥阳。因此,曹操对张邈,是无条件的信任。远征陶谦前,曹操对家中妻儿说:“如果我回不来了,你们就去投靠张邈,他会善待你们的”!

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

结果,张邈、陈宫迎来了吕布,兖州将士纷纷叛乱。他们有曹操的旧部,有曹操的朋友,有曹操的同僚,甚至是曹操的族人。但山崩地裂的动荡下,他们纷纷做了吕布的臣子。

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

唯有荀彧一人,提前察觉了这场叛乱。他召来了夏侯惇,从翩翩君子化身冷面书生,夜杀数十叛乱者,安定了动乱的人心。他只有一个想法,为曹操保下一份基业,为汉室留下一份希望。为此纵使刀剑加身,彧亦九死而其尤未悔!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

兖州各城纷纷投效吕布时,豫州刺史郭贡又引兵数万来犯。同僚们惊惧交加之时,又是荀彧挺身而出。一介书生,不带一兵一卒,孤身入郭贡大营,劝退豫州数万兵。荀彧以性命相赌,换来了曹操的立足之地。

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远远看着荀彧单薄的身影,从徐州回来的曹操,心中五味杂陈。心腹知己陈宫反了,发小至交张邈叛了,无数的将士望风而降。翩翩君子荀文若,却为他保下了兖州三县。

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

从那时起,荀彧就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人。荀彧说迎献帝,曹操从此师出有名,征伐天下无所不从;袁绍如日中天时,荀彧说公有四胜——度胜、德胜、谋胜、武胜;官渡之战,曹操粮尽退兵时,荀彧劝他一鼓作气;曹操要征刘表,荀彧说自宛、叶出奇兵……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天下之定,彧之功业。

曹操谋士如云,可以没有任何一人,唯独不能没有荀彧。每一场关键性大战,都有荀彧的一锤定音。除此之外,戏志才、郭嘉、锺繇、陈群、司马懿,荀彧为曹操举荐了一个天下最豪华的谋士团。

他们一起击败了吕布,除掉了袁术,覆灭了袁绍,驱逐了刘备,统一了北方。他们让大汉的旗帜,重新飘扬在了豫州、兖州、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司隶、徐州、凉州。

天下十三州,汉得其九,而余其四。中兴汉室似乎指日可待,但荀彧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清晰地感觉到,那个昔年怀着故汉征西将军美梦的曹孟德,一点点变了。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他迎来了汉献帝,却摒弃了仁义王道。他的每一次征伐,都是以中兴汉室的名义,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诸侯越少,天子便越不安。荀彧心中一阵阵刺痛,却又一次次献策:他能如何?

越帮曹孟德,汉室越衰微;可不帮曹孟德,汉室早亡了。荀彧的一次次献策,曹操一场场胜利。维护了汉室的尊严,也滋长了曹氏的野心。

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

直到有一天,董昭来信:曹操准备加九锡,做魏王了。荀彧默然一叹,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昔日的讨董能臣,灭掉了所有的不臣诸侯,自己却成了新的魏王。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当今之世,尺土非复朕有,一夫岂复朕民?

天下十三州,九州飘荡着汉旗。而大汉的皇帝,却发出悲鸣:“当今的天下,没有尺寸的土地为朕所有,可还有一个百姓是朕的臣民”?荀彧高估了曹操的底线,也低估了自己的信念。

他以为他也会变,变得将仁义王道,变成道德文章;他以为他不会变,不会将大汉天下,变成曹魏江山。但他错了,错的非常离谱。他低估了一个枭雄,坚硬而柔韧的心;更低估了一个主公,要给追随者们一个归宿的压力。

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他对群臣说:“主公兴义兵是为了匡扶大汉,平息天下动乱,你们难道都忘了初心吗”?荀彧很明白,这或许就是他一生唯一一次辩论失败,因为最想做魏王的正是曹操。他挡不住曹操的路,更融不开枭雄的心。

但他依旧去说了,因为这是他的理想和本心。今朝为汉臣,明日食魏粟,荀文若做不到!哪怕是死在曹操手中,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荀彧阻止曹操封魏王后,曹操派人送来一个盒子,盒内空无一物。荀彧看后得知,今后再无汉粟可食,于是服毒自尽。昔日武王伐纣,天下尽归周室。而伯夷、叔齐逃至首阳山,采薇以充饥。双双饿死荒野,而不食周粟一颗。

这就是国人骨子里最倔强的品质——气节,每个时代都有人为其生为其死,荀彧就是后者。天下再无汉粟可食,他无法面对做了魏王的曹操,所以选择在曹操称王前自尽。以此,保全双方数十年的友谊。

是曹操逼死了荀彧吗?不,是荀文若的理想与气节,逼死了汉臣荀彧。他知道曹操做的没错,那么多人浴血奋战多年,不是为了中兴汉室四字。是他过不了心中的那道坎,所以他选择离开人世。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宴乐。

得知荀彧服毒自尽,曹操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但日子还要继续下去,不管人们愿意与否,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曹操成了魏王,成王的那天,他不自觉地寻找文若的身影。但他发现,人群中再没有了荀彧,他真的成了寡人。

不管荀彧愿意还是不愿意,他还是成了曹魏的第一开国功臣,是他和曹操一起塑造了曹魏政权的根基。因此,《三国志.魏书》中,依旧有荀彧。但曹魏建立前夕,他为殉汉而死,做了大汉最后的忠臣。因此,《后汉书》中,同样有荀彧。

荀彧服毒自尽后,曹操心有悲戚,并未针对颍川荀氏。荀攸更是长期担任谋主之职,荀彧之子娶了曹操的女儿,荀彧之女嫁给了陈群。其第六子荀顗,为司马懿所赏识,赞叹其“真荀令君之子也”,成了晋朝的开国功臣。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颍川荀氏,因荀彧辅曹操而名扬天下,由地方士族迈入朝廷中枢,前后兴盛两百余年。直东晋南渡后,逐渐衰弱,中兴无望,归于尘埃。

权力是一时的,智慧是永恒的。

中国历史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朝之后,再无贵族,或者说人人都是贵族。我们失去了,一群拥有贵族身份的人;却产生了一片,可以传承智慧的净土。

人人皆可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龙,而其中关键就是——智慧。书本上的、书本外的、帝王将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曾国藩曾经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他能以中人之资,而成一代“圣贤”,就在于日夜勤学苦读。曾国藩的书桌上,常年摆着一本奇书——《智囊全集》。此书为明代冯梦龙所作,从先秦到明代,记录着1238则名人智慧故事,取材于帝王将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专门分析他们的锦囊妙计。

魏王曹操送来一个空盒,荀彧看完服毒自尽,换来子孙200年富贵

曾国藩日夜捧读,纪晓岚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许内部流传,都是为了传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问出处”的立身之本。

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横条,进行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