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政策將有大動作——股票市場或將“鐵腕”清除敗類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目前,外部風險大於內部風險,宏觀風險大於微觀風險。這是國務院金融委在4月15日第二十六次會議針對中國經濟提出的重要判斷。“在這樣的形勢下,關鍵在於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紮紮實實做好自己的事,從總量和結構同時入手,在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把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這是國務院金融委依據形勢變化、有針對性地給出的政策方針。

今年1月下旬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戰疫迫使中國經濟停擺,尤其是當中國控制住疫情而開始復工復產、打通產業鏈之際,全球疫情爆發,很快便導致全球經濟幾乎停擺。從全局看,中國經濟已成孤島,而且瞬息萬變、日益複雜。整個過程中,國務院金融委幾乎每週一次會議,針對形勢判斷給出應對之策。

一週之前的4月7日,國務院金融委第二十五次會議上提出: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支持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加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力度,增強抵禦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高度重視國際疫情和經濟金融形勢研判應對,防範境外風險向境內傳遞。

從上述會議公告的內容看,國務院金融委二十五次會議給出的措施大都還是針對復工復產所提出的要求,但事隔一週之後的政策已經變得簡單明瞭——全力拉動內需:總量和結構同時入手,在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把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支撐政策落到實處。很明顯,這一表述背後孕育著“重大政策動作”。

特別值得注意是,兩次會議共同指向了中國股票市場要“嚴打財務造假”的問題。第二十五次會議提出: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而第二十六次會議更是“專題研究了加強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問題”。

會議指出,資本市場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依法誠信經營是最基本的市場紀律。最近一段時間,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涉及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監管部門要依法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堅決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的功能。

注意這裡的用詞:依法誠信經營是“最基本的市場紀律”,對造假、欺詐等行為“從重處理”。很顯然,中國股票市場誓以“鐵的紀律”清除敗類,維護市場底線。

疫情給人類帶來了一個特殊的經濟環境,這一個“市場極其脆弱”的時期。在日用必需品市場,如果有人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將是最為令人痛恨的事情。資本市場一樣,乘疫情之機違法造假,造成股價虛高,同樣是不可容忍的作惡。所以,中國股市應當趁此之機大掃除、清除敗類,還投資者一個明朗的市場。

全球經濟正經歷“百年不遇之大變局”,在此過程中,股權資本、實業資本爭奪白熱化,而中國也正在擴大金融國門迎接全球資本流入。此時此刻,發生諸如“瑞幸咖啡事件”這樣的醜聞,必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了巨大負面影響。儘管這一事件並未發生在A股市場,但瑞幸咖啡畢竟是中國企業,會讓境外有意投資中國企業的“長期投資者”產生疑慮,進而使中國股市變成“國際劣質投機資本”的聚集地,這不僅無益於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反而會使我們承受巨大的金融風險。

這絕不是小問題,而是中國經濟能否贏得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