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深在《歌手》演唱的《自己按门铃自己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何理解?

偏安一娱


看了很多答案,很多答主都用隐喻意会来理解。其实,如果用直抒叙事的方式理解这首歌,也很好玩。

"你有我的地址" = 一封信寄到家里。信打开了不为人知的一个人。"眼泪","玫瑰(烟灰),"派对"都是表达共情。

(看了信之后) "我"和"你" 成了"我们"。眼睛 = 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病,自由心证。

"你死以后... " 是直白叙事。橡皮,不一定要是橡皮擦,也可以是表达拉扯塑型。

(听了这首歌之后) "你"和"我"成了"我们"。转换了视角,是听者和歌者的共情。

"谁在门外醒来" 的"谁" 是在听歌的你,也是在写歌的"我"。

"想你现在在哪儿" 的 "你",是开头信的作者。因为读者还存在,证明作者的思想和灵魂还活着,所以无法安息。

"谁在门外离开" 可以是这首歌的作者,也可以是听歌的人。

------------ 二更分割线 -------------

写在前面: 一首歌曲是多重创作。从词曲诞生的那一刻起,制作人,编曲,歌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一首歌。表演结束后,文本诞生,作者已死。只要逻辑自洽,解读可以很自由,也希望你们自由。

补充这些是因为看见很多答主比较纠结溯源,也是担心一些知友迷信解读,特别是有权威性的解读者。或许讲解读者理解为再创作会更适合。

‐---------------- 原答案分割线 --------------

有一个人,把自己锁了起来。独自品尝眼泪流干,烟燃尽,派对散场后的空虚滋味。除了自己,没有人知道锁的钥匙在哪里。

门铃响,是有人找。但没有人能找到他,所以他只能解救自己。门里门外的我们都是他自己。"我们"有平静。"我"没有平静。

"你死后..."这一段换了视角,是门外的"我"。门里的"我"把痛苦写成诗。门外的"我"要处理这些诗,换一张船票。船渡门外的"我"。门里的"我"无法救赎。但他继承了他; 他在他身上留下了诗; 他被他像橡皮擦一样消除了。

门外的"我"清醒了,离开了去面对世界。但无论去到哪里,他都无法安宁。因为某一个地方,"我"在深锁的门里咆哮呻吟。


吉他扎男芃博博


很强,差点要了我的老命,听完浑身鸡皮疙瘩~~

这是高晓松老师压箱底的歌,之前周深太青涩怕掌控不了,现在拿出来挑战,还是挺成功的,而且半程真的诠释了什么叫当打之年,正值巅峰啊。

我看了高晓松的微博,仔细揣摩下来,发现歌曲唱的应该是一个独居的老文青,直到死也没有见到自己孩子的故事。

歌词:冬天来得很迟,你有我的地址,信箱里有钥匙,没人知

我的解读:这句歌词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经常会给家人留一把家里的钥匙,一般都藏在门口某个地方,比如地垫下面,牛奶箱里面等,但是歌曲当中老文青是藏在信箱里面,冬天来了,快过年了,你知道我的地址,也知道钥匙在哪,但是你却没有来。

歌词:你是我的眼泪,琴弦上的玫瑰,天亮时的派对,好滋味

我的解读: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永远的牵挂,长久的思念变成了眼泪流下来,对你的爱就像我弹琴是你送我的玫瑰,天亮了我们一起去愉快地玩乐,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歌词:我会自己按门铃自己听,自己茂盛了自己凋零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病,自己的狰狞,我们自己按门铃自己听,自己茂盛了自己凋零,自己的眼睛自己的病,自己的狰狞,嘘,自己平静

我的解读:老文青的眼睛可能不太好,所以为了盼孩子能回来看自己一眼,就经常自己按门铃,但是永远都是自己在听,这写的完全就是一个空巢老人的日常状态啊!最后,只能静静地平静下来,多么无奈和失落。

歌词:你死以后我要,整理你的手稿,把它们都卖掉,换船票,我是你的孩子,我懂你写的诗,我是你的橡皮,你的纸

我的解读:这里是孩子的口吻和视角,可能是老文青已经死了,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哭诉,也可能是老文青自己的幻想,不管是幻想还是真实等到了孩子,总之算是一个结果上的交代吧。

歌词:谁在门外醒来 谁在门外离开 好啦 就写到这儿 想你现在在哪儿 你一定不安宁 我证明

我的解读:听到有人敲门,然后离开,老文青叹了一口气,最终还是没有等来自己的孩子,算了,不知道你现在到底在哪,但是你有一天应该会心痛的,我相信!最后老文青郁郁而终。

声动奇迹观点,个人解读,仅供参考,欢迎一起探讨。


大力阿奇


众所周知这首歌出自高晓松之手,作为写出过《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种传世级作品的作词人,高晓松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相信不用老编过多赘述,他绝对属于内地最顶尖的词曲创作人之一。

不过由于高晓松一直以来都属“比较高级的知青”这一类人,所以大多数时候他笔下的歌词也不那么好理解,例如这一次的《自己按门铃自己听》,相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朋友完全没能明白歌词含义,除了周深演唱的惊艳感之外,只觉得这首歌确实符合病娇。

其实如果简单一点去解析的话,高晓松创作的这首《自己按门铃自己听》的核心应该是围绕一位老知青以及孩子(后代,亦或者理解为意志继承者)展开的。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高晓松与周深,将其带入并不会有丝毫违和感,同时还能看出高晓松对于周深的重视。

在这首歌里面包含了很多种不同的情绪,除了人物的视角描写外,还包含了不少对对大环境的控诉,这其中究竟是矛头指向社会还是单纯指乐坛我们不得而知,但歌曲前半段和后半段的hook部分视角并不相同,可以拆分成两部分去理解。

一个是老知青写下的遗嘱,另一个是孩子领悟了老知青的心思,然后两者巧妙结合放在了一起,不得不说高晓松真的是一个玩文字的高手。

而如果再往深层去追究,大概可以理解为理想主义下与现实的落差,以及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期盼。

这首歌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高晓松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意境,然后剩下的全部让听众去猜,千人千面最后一千种感悟,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又不失基础,抛开联想部分仍然是一首完整的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己按门铃自己听》这首歌开头的人声低吟,其实是用了音乐圈里常见的小手法——倒放。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这段低吟如果倒放过来就是歌词“我是你的橡皮 你的纸,我懂你写的诗 我是你的孩子”。

而这也引出了另一个理解,《自己按门铃自己听》这首歌里两端主歌部分的词,其实完全可以反过来读,不仅能够读通甚至比正常阅读还要合理有逻辑,实在是让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