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該不該這麼怕病毒?

你們別誤會,以為我不怕。如果病毒是那有毒的針尖,誰願意它刺進自己的皮膚裡?

最近的疫情,讓我們國家備受矚目。但凡是中國人,誰都不願意以這種方式被關注。估計病毒也沒想到有一天它居然讓泱泱大國拉起了一級警報,讓十幾億人為此居家隔離,停止了一切活動。似乎人類從沒有這麼乖過……

一個只有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的、嚴格說來,甚至都算不上是生物的一種化學物質。沒有代謝系統,沒有酶系統。居無定所,肉眼無法看到的物質,此刻卻劫持了人類。讓其它的細菌,微生物為之受到牽連。

什麼時候病毒的威力變得如此強大了?是誰賦予了它惡魔般的力量?居然有一天讓人類聞風喪膽,唯恐避之不及而引火燒身?

從口罩,個人家居衛生加強,防護服。到公共場所一遍又一遍的噴灑消毒藥水,殺菌劑……就差沒有喝下去了。

因為,病毒會通過各種方式傳播。它最先染指的是細菌的細胞。而細菌無處不在,身體裡外,風裡雲裡,雨裡霧裡,都有細菌的身影。

更糟糕的是,今天便捷的出行,還可以讓致病菌得以飄揚過海,無形中幫助它擴大了版圖……

所以草木皆兵。

細菌被列入重點防範對象。就像其他國家對待現在的中國人,像中國人對待現在的湖北人一樣。

儘管這樣,現在還是出現了好些完全沒有接觸史的確診病例。這些似乎更像是早已潛伏多時的病原菌在各地響應某一種召叫。

也就是說,只要有相類似的身體免疫情況,那麼就會憑空出現確診病例,好像種子在相同的土壤條件下陸續發芽一樣。

這簡直是陰招。也許病毒隱姓埋名已多時,只待時機成熟。

病毒的起源沒有定論,一說是基因突變的致病菌的碎片殘骸。具有生物的基本特性,能進行自我複製並將其性狀遺傳至下一代。

其生命活動必須在活細胞裡才可體現。通過吸附、侵入,繼而躲在裡面做著掛羊頭賣狗肉之事,利用細胞器合成自己的零配件。待成品裝配完成後,即扯下細胞的外皮,公開大量發行。

不計其數的病毒顆粒,像無所事事的地痞流氓一樣,死皮賴臉地在“菌山菌海”中混吃混喝,霸佔欺凌那是常有的事。弱勢菌群只能忍氣吞聲。此消彼長的爭奪時刻都在進行。

病毒狡黠猥瑣,但並非一無是處。而且多數情況下與人類的關係是各走各路,互不相干。它通常只入侵細菌的細胞,不是我們想象的動物細胞。

而幾乎每一種生物,都是細菌與細胞的共同體,都有自己的專屬菌系,都姓細。一看名字就知道它們的關係很不一般。它們可不是萍水相逢偶爾客串,而是“合作-競爭-進化”的長期關係。

特別是人類身上的細菌,可不是隨隨便便由哪幾種菌系組成的。那是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經過嚴格篩選留下來的。

能在條件苛刻的地方紮根得看是否有天賦,比如胃裡的細菌要經得起胃酸的考驗。

而對於很多細菌都向往的繁華地段—-腸道,那是最先進駐的優勢菌系的中原之地。與之有合作連帶關係的菌群可獲得一席之地。

就好像華為公司,需要有組裝廠家,組裝需要配件供應商,配件生產需要原材料的供應…員工職員要吃飯,得有餐廳,有食材……依此類推,無以窮盡,循環往復。

每個華為公司都可以帶動一個地方的繁華,可以提供很多很多的就業、創業機會。

而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很多個放大一千倍、一萬倍的華為公司……

個體菌群的種類以及規模、允許的寄居地在長期磨合下和人類達成了某種共識。得到了默認。大多數細菌都能守著它們的地盤,安分守己。雖種類繁多卻也相安無事。

它們就像是人類的朋友,“好”的細菌給了人類正向的幫助。除了依法繳納所得稅外,它們攜帶的強大基因可以為我們解決很多難題,為我們做了很多很大的貢獻。它們在保護著我們。

而“壞”的細菌一直在訓練強化著我們的免疫系統,充當陪練。好比不斷彈出的怪獸可以鍛鍊我們應激能力一樣。

細菌的“好”“壞”不是一開始就決定好的,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時有變動。“好”的也可以是“壞”的,“壞”的也可以是“好”的,看劇情安排。

病毒卻讓我們的免疫系統時刻處在警備狀態。

當病毒侵佔細菌變成致病菌後,也同時變成了其他菌群的共同敵人。因為致病菌的快速繁殖與複製搶佔了大量的資源。共同利益遭受威脅。在免疫信號兵號角聲中,細菌們奮起反擊,參與提供多方協作。菌群的複雜性以及多樣性此刻發揮了絕佳優勢,群策群力。最終利用新武器迅速制服了失控的致病菌,將病毒消滅或驅除出境。一切得以恢復正常。

免疫系統因此獲得了進化所需的可貴經驗與成長。

但是,如果受感染的個體免疫遲鈍,體內微生物種類簡單,數量有限時,那麼致病菌很快形成絕對優勢,以至於因為過度繁殖到了失控的地步。導致宿主多個器官在短時間內同時衰竭,生命頃刻陷入坍塌。

而且,每個物種之間的微生物所為之服務的系統又各不相同。所以,當病毒跨物種傳染到人類,尤其是通過野生物種的傳染時,是致命的。會讓人類措手不及。

免疫系統需要一邊應戰一邊調整。制定新型武器也許需要有更多種類的微生物們的基因協助……新的對策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就會造成人類巨大的傷亡……

倘若人類藉助外力贏了,那麼輸掉的病毒得到了經驗,它會不斷變異並修正它的遺傳物質。之後也許會銷聲匿跡一段時間甚至數年,直到某一天……

是不是很驚心動魄?這就是幾十萬年來的微生物之間的爭奪之戰,從來沒有停止過。不是你死 ,就是我活。那些彼此協調作戰,多次參加過戰役的菌系們對此早已司空見慣。

從生態的角度來講,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一次次免疫反應。無數的防攻招數在你來我往,激戰不休的過程中共同演化出來。

病毒的本性固然有它可惡的一面,卻也是它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有沒有想過病毒為什麼它只能是顆粒、只能是一種物質,它必須入侵細胞才可以複製繁殖?

我們看多了大怪獸把小獵物一口悶的慘烈,卻很少對細微無形的病原體從內部蠶食龐大獵物的驚悚場景過多思考。後者比前者更陰險和不可預防。這就是無形的可怕之處。

造物主自有它的安排。它有它宏觀調控的手段。否則安排了羊的存在又何必讓狼出現呢?

有了狼之後,羊群的健康得到保證,規模也得到控制,不至於氾濫成災把植被都啃光。

而病毒的存在……呃,此處省略一萬個字。

……

細菌遭到了病毒的襲擊。作為利益共同體的人類,是要急於和它們劃清界限呢?還是應該像抗美援朝一樣幫助它們?

隔離,防範是必要的。因為細菌是病毒的必經之路。

但若我們光顧著防細菌,防病毒,卻忘記了裝備自己的防禦系統。那總有防不勝防的時候。

動物世界裡被狼盯上的鹿,防不能讓它躲過追捕,必須靠它強壯的腿、充足的體力躲過一劫。

也許我們需要理性的怕病毒。在我們的世界裡,病毒一直都在。

比起怕病毒,我更怕病毒肆虐背後的真相:生態失衡,越來越少的氧氣,各種汙染,氣候反常,現代生活導致人類日漸低下的免疫力,給了病毒更多的可乘之機。

比起怕病毒,我更怕病毒的天敵缺席……

微生物之間的戰事不再如火如荼,有的只是近乎壓倒性的侵佔。物種在快速消失、滅絕,也許到了最後,人類終將成為病毒的眾矢之的………

危言聳聽嗎?

2020開年,全球此起彼伏的災難……每一種災難都不是獨立的。這些,還不足以警鐘長鳴嗎?

每一場瘟疫都是微生物與病毒之間的較量。我們的細胞以及體內的微生物比我們更瞭解病毒的套路。它們是前方將士,我們只是後方支援。

我們可以從旁協助,卻不需要越權處理。微生物世界裡的事情,也許交給微生物去處理更適合。解鈴還需繫鈴人。

人類漫長的進化史對於微生物來說充其量也就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我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自然界孕育了人類,也一樣可以毀了人類

讓我想起一句話: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值得所有人類深思。

亡羊補牢 猶未遲也,自然界比我們更有發言權。共同維護生態平衡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也絕不是某一人某一國能單獨完成的。它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

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先從停止傷害開始吧。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停止對自然界的傷害,停止對身體的傷害。照顧好自己身體裡的微生物—我們的第二個大腦,人類不可或缺的器官。

像魯迅說的:世間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一條路。讓我們一起,走在自身的出路上,走在人類的出路上。

我們到底該不該這麼怕病毒?


#情感寫作小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