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上海旅專王培來:酒店職業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專訪 | 上海旅專王培來:酒店職業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本期人物:王培來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酒店與烹飪學院院長

中國旅遊協會旅遊教育分會首屆全國旅遊教育名師

人們常說,一個好的老師能夠創造的影響力是無限的,對於旅遊酒店專業來說也是如此,為人師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Vava在與酒店高層探討最感恩的人時,比較多出現的就是恩師,這次很榮幸能夠採訪到3A國際酒店技能競賽指導老師、上海旅專的王培來院長,與各位分享為師之道,以下內容由Vava整理編輯。

Vava:

您曾經說過:“做服務行業,就要從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出成績來。”那麼,對於院校來說,怎麼做可以更好的減輕學生們的心浮氣躁?

王培來院長 :

中國近20來年發展迅猛,隨著一夜暴富的產業和人士不斷湧出,整個社會大環境開始變得浮躁。而酒店行業的性質決定了學生畢業後一定要從基層開始做起,因為這個行業對基層工作經驗的積累要求是很高的。

首先,院校要從入學教育、實踐實訓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認識到基層工作的價值。舉個例子,學生畢業後沒有在酒吧的基層工作經驗,就不懂得酒吧的物料是如何出庫的、如何運用到產品的製作當中的,若直接當酒吧經理就不知道產品的成本是如何構成的,這樣就難以做成本管控而獲得經濟效益。

其次,邀請優秀的校友或行業成功人士來為學生們做正向的指導。比如我們學校是1979年建校,今年正好40週年校慶,40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酒店人才,他們通過努力很多人已經做到酒店的總經理、集團的總經理,還有做到集團總裁。邀請他們來為學生講述自己是如何從基層做起,一步步升職到酒店高管。這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讓學生們深刻領會到基層工作經驗對職業成長的幫助。

專訪 | 上海旅專王培來:酒店職業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Vava:

有人說,院校老師去到酒店實習1-2個月,意義並不大,不能真正的幫助到學生。對此,您怎麼看?

王培來院長 :

我認為這和整個旅遊酒店職業院校老師的掛職機制的設計有關係,當老師有機會去酒店實習時,學校要做好統一籌劃,完善掛職機制。

例如在時間安排上,不少於6個月的時間才能幫助老師們紮根深入瞭解一個部門的經營和運作,才能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酒店客人和事件,並深刻理解這個行業的特點。

此外,實習前老師們設立清晰的目標和計劃,根據自身教學內容選擇相關的酒店部門去實習,明確實習任務。

最後,瞭解整個酒店的運作規律比學會某個崗位的操作技能更重要。

就好比“道和術的關係”,操作技能、服務技巧屬於“術”的層面;通過觀察、學習、與酒店高管的溝通,去思考酒店運營以及這背後的規律,才是“道”的層面。由此才能教給學生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從酒店運營規律這個角度去理解這個行業。這就是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吧!

Vava:

您認為中國酒店業人才在未來十年的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王培來院長 :

我個人對中國酒店業人才的未來發展並不樂觀,這個“不樂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有效勞動力的供給下降。我看過這樣一組數據:當今80後人口1.9億左右、90後約1.74億,而00後是1.47億,這說明從80後到00後的有效勞動力是遞減的,而且遞減幅度很大。

第二、從勞動力的需求角度來看,新興旅遊接待業與傳統酒店業的人才競爭在加劇。當下與未來,與傳統酒店業爭奪人才的行業將越來越多,例如迪士尼樂園、長隆主題樂園、新興主題娛樂行業等,年輕人在這樣的大旅遊環境中找工作,可選擇的較多,最終不一定會選擇傳統的酒店業。所以,綜合來看,兩頭都在虧空,一邊是有效勞動力的供給在大幅遞減,另一邊是年輕人也被酒店業之外的相關旅遊接待行業所吸引。

專訪 | 上海旅專王培來:酒店職業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Vava:

對於院校來說,未來的酒店人才培養可以側重在哪幾個方面?

王培來院長:

從未來酒店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酒店業會對從事酒店業年輕人的綜合素養能力會越來越看重。

不僅僅要具備某一方面的酒店操作技能,還有綜合的知識和能力,如人際溝通、待人接物、對現代生活方式的理解、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等。

例如,如今出現的生活方式酒店(Lifestyle Hotel ),這與傳統的酒店差異較大,顧客住宿酒店是為了體驗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這就對酒店員工的審美能力、文化素養等綜合能力要求很高,但目前國內生活方式酒店員工的綜合能力與酒店環境、品牌並不匹配。

因此,對於酒店業這種人際互動比較高的行業來說,除了溝通能力、洞察力、待人接物等這些傳統的素養之外,關於文化素養、對服務他人的理解等方面的培養也是十分重要。

因為在我看來,國人對“服務”一直有偏見,認為“服務他人”就是“伺候他人”“低人一等”。而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發達程度的提升,人的服務是會越來越貴的。從長遠來看,高端酒店越發展越應該重視人的因素。所以,對於院校來說,鼓勵學生對酒店行業有信心,這也是極為重要的。

專訪 | 上海旅專王培來:酒店職業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Vava:

在“互聯網+”的時代,您認為該如何將酒店教育與互聯網思維相結合?

王培來院長 :

我校酒店管理專業在上半年申報上海市一流專業獲得成功。在明確了我們的培養目標後,我認為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課程。所以在申報方案中,我有提到一個思路,叫“三個

O”(O to O to O):

第一個O是Offline,是指線下產品的設計和打造。我會告訴學生:“經營酒店就是在經營空間。”也就是說,在一個平方數有限的空間裡經營怎樣的項目才能使得平均每天每平方米的收益最高,有個專業的詞叫“坪效”就是這個意思。線下產品的規劃設計是發生在酒店經營之前的重要環節,它會直接決定著今後酒店的經濟效益。

中間第二個O是Online marketing,是指通過移動互聯網工具進行線上的營銷和推廣。包括市場細分、目標市場的選擇、市場定位、營銷組合方案設計、利用新媒體手段開展營銷推廣及獲客、運用數據分析工具為消費者畫像等。

第三個O也是Offline,是指線下的服務體驗和管控。就是酒店如何提供優質的服務使顧客獲得難忘體驗、如何控制人工成本和物料消耗等,從而獲得經濟效益。

現在,我們可以把這“三個O

”想象成一個三角形,頂點的O就是線上互聯網營銷工具,下面的兩個O就是剛剛講的兩個Offline。一棟物業我們可以把它做成一個餐廳、一個會所或者一家酒店,那麼下面底邊這兩個O就是重要的基礎,沒有基礎,頂點的互聯網營銷工具就不會有用武之地。

我們通過課程體系重構的方式把酒店教育和互聯網相結合,我把它叫“泛酒店業課程體系構建”,說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革新,酒店教育應適應新的時代、新的業態、新的生態。

Vava:

在和國際院校的合作中,您認為院校應該如何挑選和確定合作對象?

王培來院長 :

我認為選擇國際院校合作就像談戀愛一樣,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所謂合適的就是指雙方合作目標要清晰、合作目的要契合。僅僅追求送出國交流學習的學生數量是遠遠不夠的。我想

通過國際院校合作,還要提升我們自己老師的水平和能力,增強老師的國際化思維、理念以及國際化教學方法,這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在選擇國際院校合作時要著重考量的方面。

當然,一個能夠提供多家國際院校的合作平臺也很重要,像2020年在三亞舉辦的國際旅遊教育週中的旅遊教育展就會邀請海外多家優質院校參展,這對國內院校來說是一個機會,畢竟很少有機會能夠在短時間內與多家海外院校去溝通對接。

專訪 | 上海旅專王培來:酒店職業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Vava:

對於目前市面上現有一些酒店管理專業的競技比賽,您覺得如何設置比賽項目會對院校及學生真正有幫助?

王培來院長 :

在90年代初,我國酒店業的發展水平還不夠發達,酒店行業的比賽還是停留在標準規範的基本服務技能的層面。如今,酒店業已經發展30年了,而大多酒店高職院校組織的比賽還是以“服務技能”為主體,忽略了酒店行業的特點——人際互動與問題解決,賽項的設置都是比的客人不在時的場景。

所以,我們在參與2020年3A國際酒店技能競賽的賽項設置時,就加強了酒店人際互動方面以及問題處理能力的設計。同時,在設置比賽內容上,我們減少了服務技能的比重,更看重選手的英語表達能力、溝通技巧、處理問題的思維路徑,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

當然這與學校的類別也有一定關係,本科院校一般會有經營決策分析的賽項,利用軟件來模擬運營進行決策分析。但這種作為比賽來說,觀賞性要略差一些。培養本科生或研究生有這種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對於今後走入在酒店業的高層管理是有幫助的,但同時不能忽略培養學生從小事做起、基層做起,腳踏實地、服務他人的精神的培養,說到底,酒店行業是個注重細節,成敗繫於細節的行業。“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認知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學生們所缺的。這樣才更有利於在酒店業有更好的職業發展。

Vava:

都說“人生要不斷學習”,請您分享一下您的學習生涯?

王培來院長 :

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生涯吧。我是1987年畢業於山東濟南一所旅遊中專院校,當時學的就是酒店管理。1990年又來到上海旅專攻讀酒店管理大專專業, 1993年留校,至今已經26年。期間,從2000年-2003年,在華東師範大學讀了本科的旅遊管理專業;2006年-2009年,攻讀了香港理工大學的酒店與旅遊業管理碩士;然後從2013年到今年,我完成了香港理工大學的酒店與旅遊業管理博士學位的進修。

介紹我的學習經歷是希望大家認識到,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學生們在酒店行業工作一些年後,可能會遇到職業發展的瓶頸,這時選擇繼續學習會收穫到更多東西,尤其是酒店專業屬於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有了實踐經驗後再有理論知識的積澱和啟發,更加有助於將來的職業成長。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未來5G時代將會對教育行業有很大的顛覆性影響,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會越來越多,所以我們都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

專訪 | 上海旅專王培來:酒店職業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Vava:

對於酒店管理院校學生的個人職場規劃,您有哪些建議?

王培來院長 :

學生在學校時就要謀劃未來,同時學校也要對學生的職場規劃方面有所引導,做好入學教育,讓學生了解酒店業、瞭解從事酒店業需要具備的知識和能力。

職場規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職業成長髮展,但僅僅通過讀書的方式是不夠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要知行合一。學校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行業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知道酒店行業的豐富多彩的,更有利於做好個人的職場規劃。

當然,這就要求學校要有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實習安排,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接受和了解真正的酒店工作方式。若安排的不夠合理,實習工作強度過大,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實習生涯的結束造成了酒店職業生涯的結束。

當學生走進酒店行業後,我會告訴他們不要因為遇到不理想領導或師傅而否定這個行業,甚至離開這個行業。並且,希望學生們認識到酒店工作的價值所在,對它有一個理性的、全方位的認識。即便剛進入酒店工作辛苦、待遇不高、還可能會經歷一些委屈、磨礪,但年輕就是資本,吃點苦不要怕,這些寶貴的經歷會在未來酒店行業的職業發展、乃至其它行業的職業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期的訪談到此結束,非常感謝王院長在百忙之中為我們帶來如此真切和中肯的見解和建議。HEAD EVENTS很榮幸邀請到王院長作為3A國際酒店技能競賽裁判,為進入決賽的100支院校隊伍現場犀利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