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春秋:从刘项起兵,看山东六国对秦帝国的反杀

大泽乡起义后,秦朝统治的自杀性对立,彻底的暴露在原六国的蛰伏势力面前,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机会,于是大家一起轰轰烈烈的反抗了,虽然秦国军队击溃了部分农民武装,但原六国的贵族势力和门客势力强势的崛起,最终打破了秦帝国的藩黎,开启了新的时代。有介于篇幅这里仅介绍两者的代表项羽和刘邦。

首先来说项羽,项羽是楚国末期大将项燕之后,项家祖辈皆是楚国将领,项羽和其叔父项梁在楚亡后,蛰伏在江东吴中,项梁在吴中威信极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持,具体到当地喜丧都由项梁操办中,古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红白喜事都必须集体行动才能办好,在此过程中项梁叔侄利用此机会,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资源,而一个大集体的饮食、行动方案、人员协调都给了项梁叔侄历练的机会,而这恰恰也暗合后来的军事行动、动员群众的工作。

品读春秋:从刘项起兵,看山东六国对秦帝国的反杀

刘项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项梁叔侄马上利用郡守殷通商量起事的机会,先下手为强杀了郡守(从这里也能看出,秦国郡守这种地方大员,都已经楚国的贵族势力僵合流了,可见秦帝国的政令动员已经名存实亡了),而后尽起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进,而这支武装有别于其它的起义,由于项氏叔侄对江东集团的了解与掌握,远远的超越了当时其它的起义军,江东集团的组织完整度超越了当时内乱不停的秦帝国中央,组织效率上超过章邯所率领的刑徒军,项梁的武装三次击败秦国镇压军队(先败章邯、再败秦军,再斩秦将李由),所以其短时间内就成楚地决定性的力量,项梁死后项羽重整队伍在巨鹿之战中九战九捷,逼得秦三十万秦军投降,最终打破了秦帝国翻盘的最后希望,由此完成反秦决定性工作。

品读春秋:从刘项起兵,看山东六国对秦帝国的反杀

项梁

然后再来说刘邦,刘邦起兵其实秦末队伍是最为复杂的,刘邦少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于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召纳门客,于是至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门客制度,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王为了表彰贵族的功劳,会给予部分封地,典型的就如战国四大公子,他们都是封地广大、门客众多,这些贵族为了对封地有效的经营和掌控,会培养许多有能力人士,做一些自己不方便出手的工作,这些人就是门客制度的由来。而刘邦当时想去做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可见当时刘邦在沛县已经有一定势力,觉得自己的能力在沛县已经无法让自己施展拳脚了,就好比马支当年觉得黄页已经无法发挥自己才能,进而去开创了后来的阿里巴巴集团一样,因为他得知信陵君已死,无赖做了外黄张耳的门客后,被张耳引为知已,就如同今你去阿里巴巴集团打工被马云引为知已一样,这肯定不是一开始张耳就引为知已,肯定是刘邦办成了什么不同凡响的事迹才有此殊荣的。

品读春秋:从刘项起兵,看山东六国对秦帝国的反杀

项羽

后张耳成秦帝国的通缉犯,刘邦只好回到自己家乡沛县,重新做了一个亭长,而实际上他是重新接收了丰沛地区,原楚国贵族的门客势力,其在沛县的威信甚至超过县令。公元209年张楚政权成立后,沛县势力也想举事,但是苦于实际首领刘邦因私放刑徒在外,所以萧何和曹参才和县令提议通知刘邦回来主事,但是事后县令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和刘邦叫板的实力,刘邦回来肯定要杀自己,于是紧闭城门不放刘邦进城,结果还是被刘邦将一封信射进城中,就把县令给除掉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刘邦在沛县威信,不是任何人比肩的,所以刘邦才能当仁不让成为沛县起义军首领,而沛县集团也是当时少有的,组织形式完备的武装组织之一。加上刘邦的超强个人能力,毕竟他起事的时候已经48岁,岁月的沉淀让他的人个能力和阅历,相当于是另一个项梁式的领导者,已经远远不是项羽这种椤头青可以比肩的了。所以在刘邦在行动遇到挫则后,投靠项梁后迅速得到了他的认可,分兵给他的同时,还让项羽在和刘邦一起行动,这里可以看出项梁对刘邦忌惮,项羽其实是起监视的作用。直至项梁战死,项羽分兵去接收江东集团,而怀王立约后刘邦分兵击秦,如龙归大海一路攻城拨寨,直至攻入咸阳秦王投降,完成了灭秦的最后一击。

品读春秋:从刘项起兵,看山东六国对秦帝国的反杀

但是贵族势力和门客势力,虽然目标相同可以一共同行动、努力,但当最后的目标完成,要让浓墨登场的门客势力,重新回到他们原来的位置时,双方的冲也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