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給機會員工去創業,員工卻自立門戶和老東家對著幹…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的號召及創業門檻下調;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不註冊個公司,創個業,做個CEO, 就好像對不起自己;於是乎,熱血兒女們都踏上了創業之路;殊不知,個體創業風險極大,艱難險阻、九死一生,真正能夠活下來,活好的公司並不多!而與之對應的是平臺創業,公司把資源和平臺開放給有能力有想法的員工,讓他們去開闢新的事業;這種模式充分滿足員工的創業訴求;又降低了創業風險,提高了創業的成功概率;老闆和創業者都是受益者,所以,明智一點的老闆都會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組織形式,並認為這是大勢所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芬尼的“裂變式創業”;這個案例已經成為中歐和湖畔大學的教材案例!而芬尼自身業也裂變了一個教育學院,專門傳授這套“裂變創業體系”;目前開了二十幾個班!學習和效仿的企業非常多;裂變、平臺創業、共創、共享的思想誰都懂,很多企業家也很有胸懷,但真正搭建創業平臺和落地裂變創業時,不免踩坑,搞不好適得其反!

1. 夏陌的憂傷

夏陌,80後,電子商務公司的老闆,公司主營飾品;目前公司員工40人,年銷售額8000W左右,生意尚且還行;夏陌一直有一個念想,希望通過裂變的方式把公司業務推向高速發展;可惜的是,嘗試了兩次還沒有正式推行就宣告夭折,讓他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著急了,並走進裂變的課堂尋求答案。

2016年,夏陌第一次讀到宗毅《裂變式創業》的書,就深深的被吸引,這個模式太牛逼了;一通考察學習,觀摩芬尼的PK大賽賽後;夏陌回到公司就開始推行! 效仿宗毅的第一次裂變,採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夏陌看好當時公司的運營部長小賈,覺得小賈跟隨自己快3年,已經具備出去組建一個公司的能力,於是開始慫恿小賈;把公司現有的一塊業務割讓給小賈成立一家公司,小賈負責運營,母公司提供供應鏈及平臺的服務支持,股權小賈佔20%,母公司80%,利益分配:產生利潤25%創業團隊優先分紅,其餘按股權比例分配。本以為開出的條件還算優越,然出乎夏陌意外的是,小賈沒有為之所動,選擇了離職;而且沒有多久就幹了一個差不多的公司!第二個看好的苗子是小李,可是條件都還沒談,小李也辭職了,說要回去幫父母打理生意! 後來一次,夏陌找小賈喝咖啡,聊起當時離開是出於怎樣的考量?小賈說的比較委婉“自己並沒有想把創業做得很大,只想賺點小錢就可,三四個人一起做,就富即安就好,不太想依賴公司平臺; 在公司內部創業還要遵循內部的條條框太多,不夠靈活和自由”。

課堂上,夏陌把自己的案例拿出來給老師和同學一起來剖析!分析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幾條:

1.小賈一直就有獨立創業的念想,不想受制於人,天生的野狼,無可奈何!

2.行業性質所決定,電商行業屬於輕資創業項目,小有小的玩法,3-4個人就可以把一個公司婉轉起來!

3. 利益機制還不夠有吸引力,小賈在這個行當幹了3年,對公司的業務摸得很透,25%的利潤分紅還無法滿足他的慾望!

4. 其實最關鍵的一點,是夏陌公司規模還小,平臺能力(品牌、供應鏈)還沒有搭建起來,商業的核心鏈條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骨幹出走複製一個門檻不會特別高!所以針對貿易型的企業,強化公司和平臺,組織能力的塑造,應該優先於裂變和激勵機制,否則擁有了牛逼的的人才,個體很強大了,組織卻分崩離析了,裂變成了分裂!

2. 逼上創業的王大牛!

王大牛,電器設備行業的創業者,公司剛剛成立2年,年產值4000萬,公司勉強熬了過來,略有盈餘,還算能喘口氣!提及自己的創業之路,王大牛感慨萬千,當年是如何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塑造一支鐵軍!又被前老闆流放荒蠻之地,墾荒拓土! 心狠之下,自立門戶,創業2年來遭遇過合作伙伴撤資,骨幹出走,可謂危機重重,公司總算走上正軌!喘息之刻,王大牛得以回顧自己從打工者到創業老闆一路的歷程,輾轉於骨幹和老闆2個角色間,細品每一節點的抉擇和考量!感覺自己很多時候都是逼過來的!2012年王大牛加入A公司,負責銷售管理,當時A公司業務基礎比較薄弱,幾乎從零開始,搭建銷售體系,組建業務團隊,經過4年的努力,張大牛塑造了一個17、8人的業務鐵軍,團隊士氣高昂,公司業務業擁有了幾倍的增長,張大牛個人的收入也挺可觀的!可是,好景不長!2016年初,老闆找到他商量“現在公司有另外一塊剛剛新業務,市場前景很大,只是業務開展的不夠好,希望他這把好手能過去支持一下,並且可以升為該公司的銷售副總;後續還可以投資這家新公司。”說是商量,王大牛清楚,這是在下通牒;所謂的甚至升值,其實是“明升暗降”,最起碼前面兩年的收入是銳減的,就這樣的不情不願,又懷著一絲憧憬,走馬上任了!但是產品技術不過關及各種因素,吭嘰吭嘰了一年,市場沒有啥起色,加上上面監管的太多,給得權限太少!狠心之下王大牛就自己出來單幹了!拿到現在,自己做老闆,王老牛也能理解前老闆的決策,好刀要多使,發揮其最大的價值,關鍵問題是,能手不能老拿來開蠻荒呀,啃硬骨頭,為他人做嫁衣裳,都麼有考慮過下手的意願! 激勵機制也不明晰,老闆手還申太長!在這件事情上,王大牛深刻領悟到:意願、激勵、授權缺一不可!當然了,如果是這樣,王大牛也許不會走上自己獨立創業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