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過《道德經》思維導圖嗎?

中國電建人


道德經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應關令尹喜之請寫下的不朽名篇,其後世莫知其所終。

思維導圖是為了有效率快速的記憶一些東西,而道德經是一部哲學類的智慧書籍,這類書籍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我覺得其中一些名句可以背過,其他的理解就好了,道德經深層次的含義需要仔細揣摩,聯繫現實,認真審視自我,才會產生積極實際的意義。

對於道德經的解釋,古人解釋古人是最好的,純陽真人的校注個人很喜歡,取其中一則,一起欣賞一下,他對“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校注,此章修身之要,要人有道而不自滿,持真而無驕心。進不如退。入性之後,任其自然。在冥忘中,不知其有。如是乃有道之士。

配圖是我學習道德經時候做的筆記節選。




桃良三月


題主好!在人與《道德經》的關係上,老子文中反覆暗示過:當學問看,都是空談;當寶貝看,都是自愚;當方法看,都是說夢。所以,你可能被世俗史見誤導了,想用知識導圖加強記憶和理解,其實在做無用功!話題太大,真義太深,下面以喻示理,閒聊幾句,供參考。\r

【1、盲人點燈喻】\r

一盲無事,請為點燈,持之為寶,好如葉公,明人見笑。\r

評:聖賢教理能超越時空,放在三世十方都正確,是因為他們有能力開啟無上智慧,在最高處立論。故面對聖教時,世人的第一步是用經典所教的方法自救,先治己病,而不是旁觀聖人和教言,談來談去。反之,若未覺悟,樂於途說教理,將無濟於事,枉費聖心。同理,《道德經》是教人行動的,不是教人感想的;唯有照著落實,才能明白。為何?真理無關文字,真教不在言說。\r

【2、富翁夢貧喻】\r

富主閒臥,入夢為乞,討飯四方,苦不堪言,一日頓醒,啞然失笑,本財仍在,徒勞昧難。\r

評:聖賢教理不是專利發明,講的都是人的本能,人皆有之,天生忘記罷了。人不能覺悟這個根本真相,只有聖人知之,出世以萬語千言,無非變著法講自己與一切人都有的同一個本能,沒別的奧秘。世人常痴,以為聖理是聖人獨有,自己無份,卻不知心中智慧與聖人齊等,毫無區別;何時徹悟,才明白原來如此。同理,《道德經》講的一切義理都是萬物(包括人)的本能,道德即一切,一切即自己,無二無別,何須探討“什麼是道德,什麼不是道德”呢?多此一舉,都是自害自傷。若能覺悟此理,破除邪見,覺醒自我,當下就是聖賢,人人可為,有啥可仰慕的?心無平等,知必自困。\r

【3、以想為行喻】\r

某甲赴遠,手有地圖,反覆記看,熟能倒背,未邁一步,終不能達。\r

評:聖教的價值重在實行,不在臆想;意為虛幻,何勞下功夫強記呢?梨子真味,必須親嘗,無人能替代,所以真聰明人都擅長沉默寡言,力在自行,遠離喧鬧,自安自得。同理,真懂《道德經》的人必定是書中說的“三隱之人”,不懂《道德經》的人必定是書中說的“中下之士”。為何會這樣?上智離想,上人無說,上慧不語,來去自在,樂而不言。\r

【4、自視為賊喻】\r

宿族大福,生人為子,走失離路,投入窮戶,豔羨本家,常欲盜物,以濟時艱,活在顛倒。\r

評:聖理不是聖賢的發明,而是萬物共有之財,沒有私性。世人不明其實,常以偷心,妄想竊為己有,卻不知仰慕的是自己的珍寶,得到的是失去的家璧。聖人反之,明示此寶,平等施人,以滅其蠢,別無他意。同理,敬仰《道德經》的,都是自矮;惜為難得的,都是蟊賊;奉如圭縞的,都是劣性。心不斷欲,自甘凡愚,就與聖人無緣,讀也無用,是肯定的。\r

【5、居家自盜喻】\r

一家多器,主忽癲狂,日思夜想,瞞人外賣,以得微利,貴耀顯赫,不知自害。\r

評:聖賢徹悟道德,知與世人同體,則也知己智就是人智,故說出不增一理,未說不減一義,最終是否利人,取決於世人自己。無奈,後人皆曲解聖懷,常想從經典攫取私寶,妄為私用,背道離德,越學越迷。同理,是否能從《道德經》受益,不取決於某個外人說了什麼、書中寫了什麼,只取決於自己讀經時剎那間的覺悟。為何?真悟不從書中得,書理天真未曾失,探討個什麼?鑽研個什麼?只需一念間轉愚為智,無慾無為,沒有心理活動,則人人都能講自己的《道德經》,與老子的《道德經》沒有區別。\r

總之,道德即世界,經義即萬物,說之成迷,思之成獄,求之成空;若不說、不思、不求,剎那自明,不論其他。正所謂:\r

讀經如子歸家,行道是享宿福。\r

世無一道一德,何必珍之為智?\r

聖人不曾去世,萬載未離凡間。\r

隱者就在四方,常被對面錯過。\r

自古道教誤人,打坐皆成木偶。\r

大悟只在自然,哪有萬語千言。\r

版本都是路牌,動念就是罪人。\r

學士不分高低,無心當下成賢。


本然堂講席


沒有。研讀的是帛書《老子》甲本,從每個字的自形演變開始,再逐字逐句的訓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