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多元發展助推秤架鄉村振興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秤架瑤族鄉利用資源優勢多措並舉抓實黨建引領扶貧民生工程,積極探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新途徑,通過建強基層組織、盤活資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等舉措,推動鄉村經濟走上發展快車道,助推鄉村振興。

如今,走進秤架瑤族鄉的廣袤鄉村,處處可見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環境改善的喜人景象。

■五元村:黨建引領核心助推五元村鄉村發展

在初到秤架瑤族鄉五元村工作不足半月,楊喜新就跑遍了全村10個村民小組,和村民“混”在一起。村民都笑話這個挽著褲腿穿著老式涼鞋的駐村書記不像縣裡派來的幫扶幹部,他非但不介意反而輕鬆起來。

經濟多元發展助推秤架鄉村振興

五元村竹林公園升級成基層黨建宣傳陣地。(清遠日報特約通訊員 陳斯銘 攝)

楊喜新,是陽山縣電業發展有限公司派駐秤架瑤族鄉五元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後,他堅持黨建引領核心,與當地幹部群眾一道扎進農村工作,助推五元村鄉村發展。

五元村積極響應鄉村振興工作,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拆除老舊房屋,進行道路硬底化,建設村文化站等措施,積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打造整潔美麗的宜居鄉村。

竹林公園升級成基層黨建宣傳陣地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楊喜新圍繞黨建核心來開展工作,把進一步提高村黨總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作為重要任務來抓。一方面開展基層黨組織達標創優活動,調整優化村小組一級黨支部,對黨支部進行規範化建設,於2019年8月完成了基層黨組織達標創優活動。另一方面,實施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實施南粵黨員先鋒工程,加強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嚴格按程序發展黨員,積極培養致富能手和優秀青年入黨;嚴格黨總支部會議、村兩委班子聯席會議、黨支部“三會一課”等會議制度。

五元村是個民風濃厚、黨建氛圍濃郁的村落。楊喜新多方籌集資金完善了黨建基地建設,投入30多萬元在五元村委門前建設一個黨史文化公園。楊喜新介紹,村委會前面一大片竹林,黨建公園是充分利用竹林、石頭等自然資源稍加點綴建設而成。記者在黨建公園看到,公園入口處一段入黨誓詞尤為顯眼,接著從黨的一大到黨的十九大召開時間、主要內容等,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公園的每個地方,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

前段時間,秤架民族學校黨支部全體黨員教師來到五元村的黨建主題教育基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一起步入黨建基地詳細瞭解中國共產黨從一大到十九大發展歷程,見證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取得偉大成就歷史,並全體黨員重溫了入黨誓詞。

目前,五元村黨建公園已經成為一個基層黨建宣傳陣地。

楊喜新說:“公園內的入黨誓詞、黨的光輝歷程、十九大精神等塑像也讓我不斷地提醒自己身為黨員在面對困難時應該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畏風險、無私無畏的意志和品格。”

三顧茅廬,讓村民同意置換屋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駐村工作就是要和大家保持一致,只有這樣群眾才沒有距離感,能融入五元村,得到大家認可,才是最重要的事。”楊喜新說,最近做了不少家訪,去了老黨員、退休的支部書記、支部委員、群眾代表、致富能手、貧困戶的家裡跟他們聊天,徵詢他們對村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近距離了解,大致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況,還跟大家拉近了距離,收穫不小。”

2018年,五元村開始美麗鄉村建設,加強村莊規劃建設,狠抓村容村貌,進行“三清三拆三整治”。但在推進過程中五元村上洞村小組卻遇到了一個困難,需要拆除五保戶吳伯的3間瓦房,因為個人原因不願意拆除,導致拓寬村中道路以及建設人畜分離點等工作無法推進,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楊喜新說,我連日與村“兩委”幹部商討對策,決定採取“笨辦法”,也就是車輪戰術,三顧茅廬不夠就三十顧茅廬,一定要用誠意打動村民群眾。

“我們每月都固定走訪,如有什麼問題可以向我們反映,我們盡力幫你解決,請你放心。”楊喜新說,經過多次的走訪溝通,做思想工作、講解政策,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的好處,消除了吳伯心中的顧慮,最終吳伯同意拆除瓦房,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得以繼續推進。

“沒有建設美麗鄉村之前,村裡道路汙水橫流、垃圾到處堆放。”村民黃水安說,現在村中建設了道路,也有了休閒健身的地方,還建設了統一排汙管道,汙水集中排放,“現在村裡的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好了,人也精神起來了。”

記者在上洞村看到,村中幽靜美麗,環境乾淨整潔,村路寬敞,一些村民家門口還種有綠植,走進村中,還聽見小鳥歡快的叫聲。

目前,五元村已創建黃屋村小組、橫路田村小組、大水衝村小組、上洞一村小組和上洞二村小組等5個村小組為美麗鄉村示範村。接下來,五元村將繼續依託獨有的自然風光,充分結合本村特點做好規劃,將全村建設成為善美宜居鄉村。楊喜新說:“去年,五元村還種植紅芽芋126畝,發展一村一品,形成紅芽芋品牌,帶動群眾發家致富,切實為當地村民增加收入,讓村民安居樂業。”

■大陂村:金銀花變致富花,助力脫貧攻堅

古語說“靠山吃山”。近年來,秤架瑤族鄉黨委政府決定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把秤架打造成為嶺南藥材產業基地,通過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來帶動實現全面小康。

而大陂村正是藉著秤架打造成為嶺南藥材產業基地這個東風,整合土地800畝種植中藥材金銀花,帶動貧困戶家門口就業,讓金銀花變致富花。

經濟多元發展助推秤架鄉村振興

一排排黑色薄膜下,種下已有半個多月的金銀花正吐露嫩綠的新葉。(清遠日報特約通訊員 陳斯銘 攝)

金銀花裡尋“金銀”

2019年1月,大陂村在原旱地西洋菜基地上成功轉型種植金銀花、以旱地西洋菜噴灌設施、增加投資以入股方式,引入秤架瑤族鄉瑤花芬芳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大陂村整合土地800畝種植中藥材金銀花,帶動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駐大陂村第一書記郭海波說:“採用每年3萬元分紅方式,增加村集體收入,優先保障貧困戶分紅。”

走進秤架大陂村金銀花基地,數百畝的金銀花綠油油一片,正茁壯成長,數十名村民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給金銀花蓋膜除草、施肥,春天翠綠的田野上散發出淡淡清香,人、景相映,形成了一幅幅美麗的春色畫卷。

土地整治整合800畝田地上,一排排黑色薄膜下,種下已有半個多月的金銀花正吐露嫩綠的新葉,瑤花芬芳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現場負責人毛金成說,整個項目總共投資200萬,種植金銀花時,每天都有40多位附近村民在此務工,每天能拿到100元左右的工資。幫扶單位———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亦看好其項目,投入10萬元入股專業合作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年可獲得相應的分紅收益。

毛金成表示,金銀花一年苗畝種660棵或1000棵,畝產30公斤或50公斤左右,兩年苗畝產50公斤左右。當年種植,三年後進入豐產期,平均畝產乾花達150-200公斤,每公斤市場價在160元至190元不等。

“金銀花適應性很強,喜陽、耐陰、耐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成活率高,具有清熱、解毒、抗炎等多種功效,是多種中成藥不可或缺的成分,而且產齡高,達30多年,花期長,從5月下旬一直開到10月,屆時可吸引遊客前來觀賞,又為秤架增加了一個旅遊景點。”毛金成說。

預脫貧人口率100%

據統計,2016—2019年期間,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共投入幫扶資金314萬多元,針對不同類型的貧困戶,採取光伏扶貧、水電入股等幫扶措施助力貧困戶脫貧致富,其中短平快產業項目幫扶,使貧困戶人均年增收1200元,入股水電扶貧項目,貧困戶達到人均分紅800元。

“我有一畝地租給了他們種植金銀花,除了收租金外還可以在這裡務工,一個月下來都有1500元左右收入,再加上水電、光伏那些分紅,我家三個人一年可以拿三萬左右”。貧困戶劉永祥告訴記者,他還在大陂村裡做保潔員,每月600元。

記者瞭解到,大陂村堅持黨建促扶貧,村黨總支書記、“金牌領路人”謝家翔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目前,大陂村有貧困戶54戶128人,其中一般貧困戶16戶54人、低保戶27戶63人、五保戶11戶11人,有勞動能力的27戶82人。經過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的幫扶,目前大陂村累計預脫貧比率為100%。

清遠日報訊 (特約記者/盧志滿 特約通訊員/陳斯銘 通訊員/陳昱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