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什么要死守基辅?

用户6448253148635


1941年7月到9月,在乌克兰西南部发生了一场重大的保卫战——基辅保卫战。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的包围战。据统计有655000苏联红军被俘虏。

在西方,有许多历史学者表示,导致这场乌克兰左岸最大保卫战的罪魁祸首就是当时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其最终结论是什么呢?那就是斯大林听信了叶廖缅科中将对他提出的“粉碎古德里安恶棍”保证,这才造成了斯大林在最后时刻都没有答应允许部队撤出基辅,以至于造成了这一重大历史保卫战。

其实早于1941年7月底,时任苏联军的总参谋长朱可夫就断言:只有当德军消除了苏军西南方面对德军侧翼威胁后,才能对莫斯科进行攻势,朱可夫将这一判断于7月29日上报给最高统帅斯大林。朱可夫强烈要求,加强中央方向的防守,使得能够策应北面的基尔波偌斯的西南方面军。同时,朱可夫将军还要求,将基尔波偌斯从基辅撤出,然后到第聂伯河东岸构筑防线。但是斯大林没有认为这是个很好的主意,他认为假如这样做了是对民众的情绪造成恐慌的影响。

还有一点,斯大林对英法两国的援助寄予了厚望。

斯大林不能准确判断敌情,分析敌我态势,对不是科班出身的下属所提出来的建议没仔细分析思考。最终才造成那样的局面。

苏联斯大林部队不是说一定得死守基辅,而是他们没有了撤退的机会,当斯大林反应过来的时候,德军在希特勒的部署下,已经对基辅形成了全包围。

战争就是如此,一方没有把握好时机,没有清楚认识当下的局势,没能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势,不能很好地去听取,思考下属所提供的建议。那么一步错,将会满盘皆输。






前进的蜗牛18


基辅战役

1941年,在乌克兰发生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苏联4个军43个师被消灭,65万人被德军俘虏,苏联西南方面军几乎被全歼。

在基辅战役初期,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就建议放弃基辅,将军队后撤以便集中力量保卫莫斯科,但斯大林坚持固守,还撤了朱可夫的职务。

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斯大林当然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使得苏联重兵集团陷入德军包围,遭遇前所未有的大败。但从整个苏德战争全局出发,驻防基辅的苏军不能撤退,也撤不出来。

基辅战役被俘的苏军

先说苏军为什么不能撤退。从1928年至1937年,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从传统的农业国变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但是出于交通、资源、便于引进国外人才等因素考虑,主要工业建设集中于苏联西部地区,特别是以三大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为中心的城市群。基辅是苏联工业中心之一,遍布飞机、坦克、船舶、机床等制造企业。

另外基辅还是乌克兰地区的交通枢纽,当地丰富的钢铁、煤炭、粮食等资源要通过基辅的铁路、船运输送到苏联各地。这一地区有多重要呢?希特勒推迟进攻莫斯科,也要拿下这里,就是因为当地的资源能够补足德国短板,增强德国的战争潜力。

基辅战役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大踏步溃退,大片西部工业区沦陷在德国手中,这样一来基辅地区的工业就非常重要了,是支持苏联打下去的根本保障。而要想将基辅地区的工业设备、物资、人员抢运到后方的乌拉尔工业区,以便于恢复生产,这都是需要时间的。

时间从哪来?只能依靠苏联红军的拼死抵抗,为运输争取时间,数十万大军是很重要,但该牺牲时只能牺牲。现代战争是打工业生产能力、打后勤,要是为了保住部队,却丢掉了工业,苏联也坚持不下去。

基辅战役

再说说为什么撤不出来。别看基辅地区的苏军还有数十万兵力,但飞机、坦克等至关重要的技术兵器已经在之前的乌曼战役中几乎损失殆尽了。基辅附近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在没有制空权、没有装甲部队的情况下,几十万苏联步兵离开城市那就是活靶子。

另外当时苏联的铁路、航运都在抢运工业设备、物资、人员,根本没有运力让部队撤退,难道让苏军部队靠双腿去和德军的坦克、摩托比速度么?

莫斯科保卫战

基辅战役德军在战术上取得空前成功,希特勒称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役,但是苏联红军长达两个半月以上的坚强抵抗,为苏联继续作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从基辅地区抢运走的工业设备源源不断的生产出飞机、坦克,用来组建更多的部队,投入到了之后的战争当中,为莫斯科保卫战乃至于二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当狗容易做人难


关于二战的那些问题第3篇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出动146个师的兵力向苏联发起了猛攻,其中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被视为核心进攻目标。

其中主攻基辅方向的德军,被编制为“南方集团军群”,兵力约为39个师,德国沙场老将龙德施泰特元帅坐镇指挥。基辅是今乌克兰的首都,当时整个苏联的第3大城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1941年7月10日,面对龙德施泰特所部对乌克兰地区,进行全面进攻。苏联这边任命谢苗·布琼尼为总指挥,并拿出了总兵力约在1,500,000的西南方面军及南方面军归他指挥御敌。

而在德国杀入乌克兰的前期,苏联这边想到被动防御是下下策,于是组织了数次突击,希望以“攻”代“守”。然而遗憾的是,苏联这边虽然有足够多的兵力、坦克。但是由于没有完成坦克作战思维的训练,大多数士兵依旧把坦克当做移动炮塔使用。

如此一来坦克在绝大多数苏联士兵的手中失去了本身该有的特色,面对德国人的进攻没有表现出应该有“英姿”。

苏联西方方面军副司令员博尔金,亲自率领苏联第6机械化军、第11机械化军反击德国第9集团军下属的一个步兵师,结果被对方利用地形和反坦克炮的出手,打的落花流水。

苏联基尔波诺斯上将率领的4个机械化军,在布罗迪向德国发动大规模的坦克集群反冲锋,结果因为缺少大量无线电,坦克和坦克之间难以沟通,打不出好的配合。结果被德国人分割包围,最后落了一个惨败。

当布琼尼接手乌克兰防务之时,德国军团已经逼近了基辅,在基辅南边的乌曼一代集结。为了能够守住乌曼,布琼尼在7月16日与乌曼打了一场防御战。

但遗憾的是布琼尼这场“乌曼”之战惨败了,根据德国这边的数据,截止8月7日战役宣告结束,俘虏了10.3万苏军,并得到了战利品坦克317辆及火炮858门。

德国人经此一役彻底打开了通往基辅的大门,而苏联这边则在作战中失去机械化部队主力,布琼尼手中剩下的兵,只能以血肉之躯抗击德国人。

面对这种劣势,放弃基辅保住有生兵力,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上优选择。二战名将朱可夫,曾于乌曼战役初期的7月11日前后就提出,战略放弃基辅,但是尴尬的是被最高领袖斯大林给拒绝了。

且就算是在基辅快陷入重围之后的9月11日,斯大林依旧拒绝了布琼尼撤退的建议,甚至愤怒的撤换了布琼尼的职位。

至于为什么斯大林要这么坚定的守住基辅,小袁认为这个点最重要,争取以美国为对象的舆论支持,7月28日,斯大林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哈里•霍普金斯。

在会面之中为了得到美国的物资需求,苏联急需向美国保证苏联人有足够的能力抵御侵略者。假如美国人刚走,基辅这个第3大城市就丢,在美国评估援助风险之时,这个数值肯定会急速飙升。

综上这个做法,东方中国的蒋介石,在上海保卫战之时也做过,受到国家舆论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