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發朋友圈

現在打開朋友圈翻翻,除了微商在朋友圈發產品,幾乎沒人發朋友圈,甚至隨便打開朋友的朋友圈都是朋友圈三天可見。看到微博上有人留言說朋友圈三天可見的朋友全部拉黑,有很大部分的人是反對這個功能的,既然你不讓看,我也就不讓你看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發朋友圈

記得14年的時候我剛知道微信這個軟件,參加學習裡的社團,學姐問我們有沒有微信,剛進入大學的我們都搖搖頭,學姐滿臉震驚的讓我們下載這個軟件,從此以後微信就成了交朋友的一大利器,以後剛認識的人一定會先加微信即使最後對方像石沉大海一般。

隨後發現了微信的搖一搖漂流瓶等活動,那時候很是流行,可以扔很多個胡思亂語的瓶子,也會收到“你好,可以交個朋友嗎”之類的話語,還有搖一搖,不過我是覺得沒什麼意義。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發朋友圈

後來發現微信的一個規律就是相熟的朋友、同學倒不常在微信平臺上聯絡,反而陌生人更有交流的慾望。後來就去社交軟件上和陌生人交換微信,不過交換過微信後又銷聲匿跡。所以在我的使用生涯中,微信一直不是一個很好的社交平臺。

那麼一個平臺失去了社交的意義還有什麼樂趣呢?畢竟人類是群居動物。

好在微信有一個朋友圈,即使不拿來聊天也可以記錄生活。一開始人們就很開心的記錄自己的生活,後來成了一個江湖,有各種小攤販,有的人發個朋友圈都無數的分組,用詞也頗小心翼翼,我曾因為工作不順心發了一條朋友圈,朋友趕忙來勸我說不能發這樣的朋友圈,領導看到會覺得消極不好,我忙刪了。朋友圈也絕無真實生活狀態可言,人們像一隻只孔雀,爭先恐後開屏般炫耀和等待讚賞。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給別人,所以朋友圈的東西越來越偏離價值觀,那種好的生活也許會吸引了一大批沒有工資又不願意降低消費的學生模仿,導致他們去各種信用貸。但這種物慾覺不起源於朋友圈,人之常情而已。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發朋友圈

可以說現在的朋友圈內無朋友,微信裡沒有朋友,如果不是為了工作上和領導即使交流,我一定卸載了這個東西,我常這樣告誡自己。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發朋友圈,我想或許別人發了你也看不到,也或許很多人認為不發朋友圈是高品質和高逼格的體現,又或許沒時間。

有人也許會問幹嘛這樣在乎朋友圈?朋友圈又不是一個人真實的體現,現在不僅生活中帶面具,連朋友圈也帶上一番,故此,不看不用也罷,任它變成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