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存现状:一个外卖吃两顿”

看《我家那小子》,陈学冬吃着舍不得扔的隔夜外卖,足足让电视这头的观众诧异许久,主流印象里,大明星都是年入百千万,出行必须有两三助理簇拥,出入都是高级场所,怎么会沦落做吃着隔夜外卖这种十足接地气的事。

后来一集,看着他走进路边小商店买了一个面包一只水,在路边默默啃起了午餐,那模样真的像极了自己。

斗胆猜,他年轻时候一定经历过一段特别有意思的时光,可能精神饱满,兜里却没多少银两。功成名就后,不是兜里没钱,买不起隔壁高级餐馆里账单。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在一座城市待久了,找另一个人一起吃饭只会是偶然,一个人吃饭也就越来越将就,能够饱肚便无妨。忙碌的间隙,打开微信约饭总不如打开外卖软件来得便捷舒坦。

柚子说的朋友讲,最近开始点一个外卖,解决午晚两餐。

“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存现状:一个外卖吃两顿”

我们过着相似的生活节奏,以前自称吃货,无论回到住处多晚,宁愿自己煮个面,也不愿点外卖打发晚餐。

做过饭的都知道,一个人的量实在太难把控,看着锅里剩下的饭菜,慢慢失去了做饭这件乐趣,住处水表跳动频率也逐月下降。

点个外卖,店里买个面包,啃点干粮,敷衍着喂饱了肚子。

当吃这件事,不再让人愉悦,快乐也越来越难。

虽说如此也不意味着,成年人的快乐越来越少,只是总不能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还以考试得满分的标准而快乐。

事实上,我很羡慕,羡慕那些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年轻人,无论是继续求学还是努力赚钱。不需要现在做得多好,有个目标矢志不移地坚持着,已经是很棒的一件事了。

今天热搜有一句话,感触颇深,“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应该有思考‘是什么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能力。”

“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存现状:一个外卖吃两顿”

柚子说和同窗聊起工作生活,她讲了特别有意思的一段话,“(在这座城市)不是压抑,是追不上,就像游戏的老服务器,老人巨多,等级高资源多,新人没有师父带根本跟不上步伐。如果只想做个休闲玩家偶尔闯一闯,就换个合适的环境待着,能站稳脚跟,之后的事就一切好说。”

没有一刻如现在这般笃定,我如此热爱这座城市。

“当代都市年轻人的生存现状:一个外卖吃两顿”

可能是因为便捷的交通,可能是因为一座图书馆,可能是因为一座博物馆,可能是因为一场讲座,她拥有无数我在故里所接收不到的先进。

即便城中村的环境真的很糟糕,即便喜庆日子一个人吃饭真的很孤独,即便无数次挣扎想着离开,但心底里从来没有一刻真正想要离开过。当然,小哥哥也在,我更不会走了(笑~)

讲起来很奇妙,刚来这座城市的时候,没有想过在毕业之后,会如此喜欢这座读书的城市。人的喜好,价值判断,在经年岁月后,会随阅历一点点被剥落重建。

正如师兄所言,喜欢的城市就是故乡。愿我们都能在喜欢的城市站稳脚跟找到归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