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資格最老的露天劇場,馬連良在這裡“借來了東風”

上世紀50年代資格最老的露天劇場,馬連良在這裡“借來了東風”

上世紀50年代,北京有三個露天劇場,每年仲春到深秋後的半年多時間常有京劇演出,是戲迷們特別熟悉的地方。其中資格最老的是位於中山公園內的音樂堂。


音樂堂始建於日偽時期。日寇想在北京建一個進行思想文化侵略的基地,於1942年初冬在中山公園社稷壇東南建成竣工。當時很簡陋,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修整,初具規模。由於地處市中心,許多重大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這個露天劇場呈扇形,可容納三千餘人,起初只是灰色木質長條椅,雖也對號入座,但臨時硬擠進一位也是常有的事。我最早在音樂堂看戲是50年代初八一建軍節招待軍屬,由部隊京劇團演員李鳴盛、郭元汾、班世超等演出的《唐賽兒》。1954年以後,在這裡看戲次數逐漸多起來。1955年春末夏初,北京市京劇三團在音樂堂演出全部《四郎探母》,因久未露演,觀眾滿坑滿谷。我們的座椅上就擠了位看客,還引得母親、伯母的不高興。


上世紀50年代資格最老的露天劇場,馬連良在這裡“借來了東風”

1956年名家薈萃,音樂堂演出《四郎探母》謝幕


因為是露天劇場,所以只要一下雨,演出就無法進行。1955年秋開始動工加頂蓋,座位也換了單座摺疊椅。那麼大的劇場,場中無一立柱,僅在最後由一排大圓柱支撐。1956年春翻修竣工,此後許多重要的京劇演出都在這裡舉行。像1956年9月為慶祝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成立的《八蜡廟》、《鎖五龍》、《四郎探母》,1957年春末梅蘭芳、譚富英合作《御碑亭》,裘盛戎、李和曾合作《道遙津》,裘盛戎、李萬春合作《連環套》,梅先生的《醉酒》,1958年挖掘傳統劇目摺子戲展演,全選擇此處。由於這裡三面都沒有圍牆,盛夏時節比其他室內劇場涼快得多,又有頂蓋,不必擔心下雨,是彼時北京戲迷最喜光顧的場所。那十來年裡我在這兒看戲之多僅次於長安大戲院。


1957年7月上旬,馬連良先生在這裡演出《群英會・借東風》(前魯肅後孔明)。當夜,風雨交加,雷電不斷。次日是,雷擊配電室,引發了一場大火,舞臺和觀眾廳均被殃及。有人笑稱,馬先生真把東風借來了。那次損失不小,後臺沒來的及運走的戲箱被燒壞不少,北京京劇團單是大靠就燒燬了八件。筱老闆的戲裝因演出後沒及時運走,也有不少被燒燬。當時正值建軍30週年,不少重要活動要在這裡舉行,所以連彭真市長也親臨現場,要求盡全力搶修。經過工人努力,紀念建軍節30週年的各項活動終得照常進行。8月2日,我在這裡看北京京劇團的《龍鳳呈祥》時,天花板尚是一片焦黑。


露天劇場容納人多,票價也比室內劇場便宜。比如一般劇場賣1元的票,這裡賣8角。但因容納觀眾遠多於一般劇場,所以票房收人也多得多。1956年以前,民營或民營公助劇團在這裡演出後,分配會多些。比如馬劇團或市二團在這裡賣個大滿堂,都會開雙份。


上世紀50年代資格最老的露天劇場,馬連良在這裡“借來了東風”

譚富英、裘盛戎《將相和》


在這裡岔開話題,聊幾句當年民營、民營公助劇團的一種分配方案。以市二團為例,每個演員都根據他的能力、人氣、在團裡的位置,定下基本的“分”,按每場實際收入以“分”折算。譚富英先生定55分,裘盛戎先生定50分,這是團兩位頭牌。以下最高的也就是14分,像多爺、楊盛春都是14分。後來譚元壽來了,也是14分。硬裡子李世琦只有9分,武丑翟韻奎只有2.7分。二團排第六位的丑角,一位姓陸的演員是1.8分。龍套、武行一般是1.5分。那時劇團對非演出的職能人員控制得很少,聯繫劇場的、聯繫戲票的、管賬的包括後臺大管,不過七八個人(不像現在,非演出人員多達幾十甚至上百人,比登臺的人還多)。這樣,把全團的分加在一起,比如是500分,一場戲下來,和劇場分賬後(一般是三七分),劇團收入(當然還得留一些基金)比如說是1000元,那麼,一分就合2元。譚先生就得110元,裘先生就得100元,多爺得28元,翟韻奎得5.4元。別看龍套只得3元,也比一般工人高得多。因為那時天天有戲,星期日還有白天場甚至早場。這種分配製度,我看還是挺合理的,多勞多得,按貢獻大小分配,比吃大鍋飯、演出不演出一個樣強多了。但是現在京劇市場的狀況,也很難再實行這種方案。所謂“開雙份”,就是在票房收入多的時候,把“分”翻一番。


當然,露天劇場也有侷限性,從秋末到仲春天冷,就沒法演出了,只好是“半年閒”。50年代初,春節期間為招待軍屬,河北省京劇團以孟幼冬領銜在勞動劇場演出《三打祝家莊》,我去看戲,穿了雙球鞋,三個多小時,把腳凍壞了,這是露天劇場的不足。


音樂堂在我的記憶中極為深刻,盛暑時節坐在劇場裡,晚風徐來,欣賞著那些大腕精湛的藝術,真是至高無上的享受。現在音樂堂完全封閉了,也比過去豪華多了,可是那種令人愜意的感覺全然沒有了。


《老田侃戲——京劇戲迷六十年看戲記憶》

學苑出版社

2014年5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