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道光、光绪两代鄞县杨家族规,感慨吾先人之智慧与远见

杨仁飞

一、修建祠堂过程

明万历以前,岐西杨族旺盛之时,曾修有燕喜堂大厅、望海楼大车门、小车门,但后来仅存燕喜堂之名。

燕喜堂在村中央,在杨家祠堂之北。嘉庆末年,杨锦、杨璞山族兄弟有重修祠堂之意,不过拖了十多年之久。杨锦去世十年后,约道光十年左右,杨璞山捐资数百千文,并号召堂兄杨从义等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开始建造祠堂,装设万人台。由于遇到荒年及从义等热心支持修祠堂的人士去世,祠堂建设又停了五年之久,最后方于道光十五年修成。

在祠堂修建过程中,族中绅士带头捐资,如杨从义捐前进五间木料钱二百七十千文,捐造台亭八十千文、生子捐一百千文,杨人模入泮宫,捐银十六两,杨人慈捐五架平屋料五间。尚裿捐钱共六十千文,杨尚珍捐钱八十六千文等。

清末民初,杨氏祠堂进行了重修。

与中国传统的宗族祠堂一样,祠堂是传递忠孝节义的道德场所。清末民初重修祠堂时,以秀才杨翰芳为首的官绅提倡祠堂要体现礼制。如祖先灵位安放位置,地位尊卑都要在体现礼制,道光年间原神台牌位是虽有行次但男女丛坐,而且将张世杰、福一、禄二牌位放在一起,杨翰芳等认为,禄二是庶子,不能与有爵位的张世杰享受同等的祭祀待遇,因此将祠堂五间分成三堂,即中堂、东堂、西堂,而礼序则是尊中而卑左右,尊左而卑右,祖中而子孙右,男左女右,这无非是遵守孔孟之礼。张世杰牌位题始祖宋少傅枢密副使越国会神主,福一、禄二牌位写一、二世祖宋遗民。

二、家族族规往往起到社会协调、规范、教化的作用

1、道光朝族规

道光十年杨璞山制定的族规直截了当指出,族规是确立一定的范围,让一族人遵守、“循循就范”。而教悌是则是族规的首要条款:“孝悌为万化之原,故圣王致治不孝有刑,不悌有刑。吾族子孙务宜善事父母及其兄长,其有违此者,禀告宗房长痛加惩斥。”族规要求族人“睦族敦伦,凡遇到宗党勿以小利伤情,勿以微嫌酿衅,亲亲之谊,均宜自尽。” “人生天地首重名教,如族人有灭纪干伦及流为匪类犯案明确者,合族公同麾斥”。如出现败坏名教之人,将遭受全族的排斥。

祭祀是族中大事,而族人必须按时祭祀祖先,并将祖先坟墓界址一一告知后辈,以保坟茔之长久。但不同地位的人待遇就不同。“寒食为春祭之期,吾族设立各柱轮流当办,于是日上午,虔备羹饭八桌祭祖,祭毕散饴,宗长与赞礼读祭章者及各柱下分给青糍一觔,彩蛋一枚,下柱当祭办者倍之,冬至祭享亦然,但无所给,余以寒食冬至拜祖,自监生以上宜加倍分给,以示优奖,兹因祀产未饶,欲举殊难,异日另置公产,增设各款,不以此为限。”“族中有能助田归祀者,寒食与冬至祭祖宜加倍优给,以奖劝后来。”

婚丧大事也列为族规重要内容:“丧礼最繁,慎终为要。送死之具,宜称家之有无,勿奢勿俭,至哭泣之哀出自性真,则在其人之自尽也,勉之慎之。” “婚嫁二事,必择佳妇,勿计嫁资,勿索重聘,但务为观美。此末俗偷风,不可为训。”“新婚迎娶,宗祠内摆设茶果,焚香点烛,新郎新妇入祠拜堂,以成庙见之礼,至女子许嫁也须入祠谒祖,以昭于归之敬。”

浙东鄞县滨海杨族与其他中国农村氏族不同的是,这是一个以重文、重农、重商的家族,是一个易姓的家族,是一个经历明代中叶倭寇肆虐几乎灭村的家族。

从明初开始,杨族鼓励子孙读书,“子姓以耕读为上,耕者宜勤,稼穑以无失三时,读者宜延名师,则精于文艺至为工,为商亦必专执一业,切勿游手好闲流为下贱。”“尊重斯文,所以励后进光门闾也。吾族子弟自幼从师就学,至寒食登坟拜祖各给彩蛋二枚,至可郡应试,不给彩蛋。每逢县府道三试祀中,送赆仪三千文,乡试倍之,会试更倍之,并立旗匾于祠前以为读书者劝。”

宗族中宗长、族长在族中有很高的地位,决定族人死后的祭祀资格问题。代为处理报告、不公平之事。“讼则凶,大易垂戒,一切皆宜忍耐,如有大不平之事,不得已而鸣之官,如在族中宗房长秉公理明各宜平心听理,均毋执违。”,至于家庭方面,规定“娶妻本为生子,如族人有未经娶妻者,虽年高分长不许承当宗长,卒后亦不许宗祠内立主,如娶而无嗣,虽无遗产,宗房长并宜立继子。”

公产是实现宗族内互助互济,保持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杨氏族规规定,“合族祀山,族人有开掘种植茶树者,公议每年出租公用,不许荡废盗卖。如禁养北柴薪之山,并不许开掘种植。”“吾族有限苦贞节之妇及弱幼元靠之子,有力出资者,理应时赈之,毋得视同秦越。”

2、光绪朝族规

光绪十五年,杨慈敬等人根据族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增加几条族规,主要涉及公产管理、修筑沙塘、开展村庄环境保护、公共救助方面。

本嶴里外堆筑沙塘两道,一所以障风揽水,二则以遮东南空旷,勿令见大海,以致洩气,故宜培养树木郁茂为尚,切勿私行坎砟,牛羊践踏,倘遇风水摧折,将树木充公用,又有溪傍余地,本系公所,亦弗可筑,当作私场,以致壅塞水利,其地上之树木,亦须充公。

里沙塘一道更为下砂揽水要地,贴连左畔公地一方,培养乌竹茂密,亦为东南关揽空窟之要,族内人等切勿拗笋砟竹,如违者公办。

宗祠前余地,从乐姓购买归来,吾意本欲建造大门屋宇,奈有志不逮哉,嗣后得有其人协力经营,将头门屋宇墙筑成功,可以光耀祖宗之间楣。

宗祠自道光十年剙造,迄今多年未得完美,公钱不济,子孙当如前人输金乐助,以成孝道乐助,不能反吞公钱,是为大不孝,劝诸贫欠之人,当陆续归清,可以见祖宗以地下。

祖坟山形像犀年,其山上安葬祖坟,其山脚下哇均系杨宅上下,气脉贯通,务须培养,不宜浅削至牛屁股,更不可掏黄泥致伤山脉。

嶴内祀山,除禁山外,有余山余地或立契买来或自己开垦,总以出租听课为主,以契据为凭,勿妄自开强占,如无租钱契据,则此开此荒,彼开其荒废,以五年为限,仍作公山地,倘山地抵于异姓人,任凭吾族殷户归价取赎。

杨氏公项花息,全仗祀山以充庙宇祖堂春秋祭祀,修造演戏等用,现在山花薄弱,用度不济,必须节俭为主。朱伯芦家训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是知祭祀在诚,不在丰要,论存积之盈亏,盈则增之,亏则减之,如其执定旧规,不知节用,一经公项亏乏,渐致庙祠坍进塌,罪将归族内,明者预先谨防。

族内倘有孝子节妇,察其真诚坚苦,生当怜恤之,死则当表扬之,明干者,务须为之详报,请为旌,俾为后世法。

子孙入泮者,给大钱四十千,食五十千文,贡六十千文,登贤书百千,成进士,一百六十千,入翰林二百四十千。

光绪年间的族规,反映了杨族经济地位、族内矛盾与生态环境的变化。为了保护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公共资产的管理能力,族中宗长、族长进行了一番努力,希望通过族规的方式,规范族人的行为。在公产方面,之所以出现绌支的情形,大概与人口有所增加,公产减少有一定的关系。如杨从义、杨尚裿等人曾因宗祠亏欠,将檀树坑公山契据以二百四十千文抵给王荣,借贷应用,但此款未还,此抵押单未曾收回,后两位经手人去世后,由后人取回。

(杨仁飞,录于鹭岛,20200418,本文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