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淄博搞收藏,要懂一点老琉璃

文/图 记者 李波

  “对于咱淄博藏家来说,手里没有一两件陶瓷或琉璃老物件,基本上就算没有入门。”4月17日,博山的苏先生在山头家中向记者说道。“我今年快60岁了,在我看来,博山的老琉璃,不仅代表了一个工艺和风格,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

在淄博搞收藏,要懂一点老琉璃

​  苏先生的6件博山老琉璃物件。


苏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博山人,他手里有几件老琉璃物件。据说,这都是家里传下来的。“我家老早以前就是做琉璃的,这些老物件在以前看来,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最近我收拾东西,没想到找出这几件老琉璃。我左看右看,真是爱不释手。我估计这些老琉璃以前都是首饰,可能是吊坠和耳环。”

  记者目测了一下,红色琉璃直径约1厘米,白色的两件琉璃物品直径将近2厘米。“你仔细看,看到琉璃中的气泡了没有?一般树脂、塑料的,都没有这种天然的气泡。这些气泡是琉璃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苏先生把灯光打到红色吊坠上面,“对于我们博山人来说,琉璃不仅是一件物品,而且是有生命的。你看这些气泡好像是地壳运动让气体从海洋深处缓缓升起,充满了生命力,也让这些老琉璃更具表现力,太阳光一照,发出让人目眩神迷的光彩。”

中国五大名器包括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琉璃被誉为五大名器之首。同时,琉璃也是“佛家七宝”之一,《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可见古人对琉璃的珍视。琉璃古代称为“琉琳”“流离”,博山称其为“料器”,是常用来仿翡翠、玛瑙、碧玺等玉石的。

博山琉璃有悠久的历史,有关博山琉璃的起源,至今在研究者中存在三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是炼银说,是说明朝永乐年间,一位颜神镇(博山旧称)的银匠,为了提纯白银,在烧化银子的坩埚中加入火硝等原料,不想却制造出了琉璃。另一个说法来自《聊斋志异》的一个故事,其中人物赵小二贩卖琉璃的地方在“益都县西鄙”,当时颜神镇(博山旧称)隶属青州府益都县管辖,位于益都县的最西部。姚家峪位于博山城西,而且村中一处名为“窑峪”的地方找到了一处古窑址。另外就是山西传来说,尤其是博山的琉璃从成分上,与清初之前山西生产的琉璃均为“钠钙玻璃”,因此,此说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我这几块琉璃,如果说价格的话,其实并不值钱,但是我觉得很有研究价值。”苏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当地文史爱好者,喜欢看《颜山杂记》。这本书是清代内秘书院大学士博山人孙廷铨所写,内有一篇专门写琉璃,其中提及“琉璃之贵者为青帘。取彼水晶,和以回青……”

“当时博山能生产的琉璃有正黑、正白、梅萼红、映青等很多颜色,我觉得自己家的这些祖传之物,能让大家认识当时那些琉璃的色彩。”苏先生希望有更多琉璃的研究者,一起来研究博山老琉璃,将这一地方特色的收藏瑰宝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