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完美的宋仁宗,其实是一个任性好色的皇帝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宋史》赞仁君仁政, 一生勤政爱民,关心民间疾苦,发展发扬医学,农耕生产,勤俭律己,广纳谏言。同时他在位期间也注重人文发展,文学作品收集,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

近乎完美的宋仁宗,其实是一个任性好色的皇帝

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待臣僚、侍从宽厚。谏臣包拯屡屡犯颜直谏,甚至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但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竟未予以怪罪。

但是到了他宠爱的张贵妃那里就破例了,宠妃张氏(即温成皇后)请求仁宗给自己的伯父张尧佐升官,先是任命张氏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遭到包拯的极力反对,赵祯便改命张尧佐为节度使,包拯愈加激烈地反对,带领七名言官与赵祯理论。赵祯生气地说:“你们是想说张尧佐的事吗?节度使是个粗官,为什么还要争?”言官唐介不客气回答道:“节度使,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都曾经做过,恐怕不是粗官。”赵祯最终采纳了言官的建议。他回到后宫后,对张氏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你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吗?”

近乎完美的宋仁宗,其实是一个任性好色的皇帝

仁宗是出了名的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但是若无包拯的极力反对,仁宗就任命他的宠妃张氏的亲族升迁重要官职,也不管对方的能使是否胜任,只因为是宠妃的亲戚!无才无能的张尧佐先升为长官国家财政的三司使,不成就改为总管统兵的节度使,这个两个岗位有多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解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宋朝的建立就是时任节度使的赵匡胤有统兵之权,后面佣兵起义推翻唐朝建立宋朝。

还有一件事就是宠妃张氏依仗着仁宗的恩宠,放肆到不把曹皇后放在眼里。有一次,张氏想过当皇后的瘾,就让仁宗去借曹皇后的“华盖”。这可是皇后地位的标志,自己不好答应就让张氏自己去跟曹皇后借,可没想到的是皇后竟然答应了。仁宗当然知道,贵妃要真敢用这套皇后的行头,自己怕是再被喷一脸唾沫也解决不了了,就让张贵妃打消了念头。他本应该直接阻止张氏对正宫皇后的僭越行为,是再次怕被言官喷一脸唾沫才打消了张氏想要用皇后“华盖”的事情。

近乎完美的宋仁宗,其实是一个任性好色的皇帝

张氏任性、骄纵、充满欲望,甚至犯了后宫与朝臣勾结的大忌仁宗都能原谅。张氏无理的要求仁宗不加规劝,张氏一次又一次的肆意妄为,都是经过皇帝的默许,所以张氏任性,仁宗陪着任性,不计后果,直到被言官怼的没办法才放弃。还好有言官直言不讳,不然估计张氏可能会上天。当张氏去世后,仁宗悲痛不已,辍朝七日。他不顾祖宗家法和群臣反对,不在乎发妻曹皇后的尴尬,坚持追封张氏为后,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一生一死两皇后的荒诞现象。

近乎完美的宋仁宗,其实是一个任性好色的皇帝

仁宗也是一位好色的皇帝,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第一次选皇后的人选是长相妖艳的王美人,因为太过妖媚担心惑主所以被刘太后给否决了,后来又想立貌美的陈氏为后,最后经过群臣反对和推荐选择了德才兼备却又相貌平平的曹皇后,一位满口仁义,仁爱百姓的好皇帝,却在选当朝的正宫皇后娘娘时只注重容貌,不看其德行。即使选了曹皇后,却对曹皇后很冷漠,只因曹皇后不是他喜欢的美女。当文武双全的曹皇后以迅雷之势平息宫变后,竟然小肚鸡肠的怀疑是曹皇后所为竟然要废后,曹皇后一代圣后,入宫多年,谨言慎行,跟着仁宗的仁政步伐宽宥宫人,勤俭节约,这样的好德行仁宗都看不见,只喜欢心机貌美的张氏。仁宗在位43年,纳了16位妃嫔,也是后宫充盈,所以他也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俗人。

近乎完美的宋仁宗,其实是一个任性好色的皇帝

他本是一位广施仁政的仁爱君主,爱天下万民,重视万民的疾苦,对后宫一干人员也是爱护有加,不忍责罚,维度对人人都敬重的皇后,他的结发妻子,一直追随他的步伐,支持他的事业,可是他却总是对曹皇后无视冷漠,能宽宥所有人,却嫌弃自己的妻子,仁者也不为仁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