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

9月19日中午,在湖北京山荷花堰村一农家饭庄吃过“农家饭”后,天空突然飘起了小雨,但秋雨依然阻挡不了我们寻访古村落——京山牌楼湾的脚步。

我们一行驱车在导航仪的指引下,上省道,转乡道,七弯八拐,于下午两点来到了京山市孙桥镇美丽乡村——冯家岭六组牌楼湾。

进入牌楼湾有一新建的高大的牌坊,上书牌楼湾。自此开始,是一条宽敞平坦的柏油路直通湾口,柏油路两边的丘岗上正在栽植对节白腊、桂花树……等花卉苗木。

这里,依托一家企业正在建设一座500亩的名贵苗木盆景园。

进入湾落,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古意十足的“湾标”——上书“牌楼湾”三个楷书大字和“梦寻养生地,情归半日闲”十个篆书大字,旁边是一小门。

人往里走,既像是进入农家庭院,又像是进入城市公园。

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

驻足“湾标”前,院门旁边房屋山墙上的一句“闲坐对节下,把酒话桑麻”诗句似曾相识。哦,这句话应该是套用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牌楼湾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湾落,但这里也曾经红火过。相传,早在明朝中期,一族祝姓人氏50多人从安徽漂泊迁徙至此。

大家见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便在这里安营扎寨、定居下来,从而形成了一个30多户的自然大湾村落。

时光荏苒,朝代更替。经过一代又一代祝氏后代的打拼和经营,祝氏家族越来越兴旺。于是,他们便在县城通往湾里的南入口处立起了“祝家大院”的石制牌坊,并在牌坊附近建起了住房、公堂、祠堂、私塾、客栈等设施,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型集市街道,成为当时京山县通往孙家桥镇的主要驿站。

从“湾标”旁边的“院门”进入,穿过一道书录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影壁,便见几棵有点年份的稀有名贵树种——对节白腊,右边的展厅里摆放着数十盆形态各异的袖珍对接白腊盆景。

据官宣资料得知,对节白腊这种树目前只有大洪山南麓的钟祥市、京山市拥有,被称为“对节王”的“千年对节”则集中生长在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数株古树呈七星排列,当地依此建有“对节人家”景区。

穿过“对节园”,就来到了湾落的核心景观区,这里三口大堰梯次排列,水面清澈宁静,岸边绿树成荫,栈道廊亭相连,与周边白墙灰瓦的农舍、山冲、谷田……互为依托、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居图”。

在第一口大堰上方的一小型广场上,置放着一尊古代官员的坐姿雕像,远观原以为是祝姓始祖,或是祝姓家族中的显赫人物,直到参观完纪念馆,才详知这位名叫陈省的清朝大官,曾两次到京山指导抗旱,并在此处视察、督办、留宿……

纪念馆背后一处古砖墙遗迹,可佐证这里曾是一处在当时颇为“豪华”的建筑,或许是客栈,或许是“祝家大院”的公堂,或许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府邸……

现在在此建立纪念馆,陈列着陈省当时“指导抗旱”的资料及相关内容,让人们在参观游览时受到勤政廉洁的教育。

醉忆对节景,心归田园居。这里,因地制宜,巧夺天工,借势造景,使古老的牌楼湾焕发出勃勃生机、荡漾着浓郁的书香之气。

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
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
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
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
牌楼湾,一个靓丽宜居的小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