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學校都是怎樣進行教研活動的,效果怎樣?

本格樂學


每個學校都會有教研活動,但是過程估計都是走馬觀花,效果不太好,而且老師上課講課都是隨便應付。當然也有好的,不過很少。很少有老師會每個月都花時間去搞好這個教研,我覺得還不如先觀磨大咖們的上課模式和講課風格,多學習,然後在進行某個知識點的講課會好很多。而且教研活動可以討論一下這些問題:遇到不好教的學生或者其他的突發情況時候怎麼處理?不一定要老師上課講東西。一大群老師坐在那裡聽課,沒學生,每次這樣搞有啥用,真的感覺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只要能把學生教好,教會就可以,別天天整這些套路式的工作,重複來重複去,煩



GenaYang


教研活動是學校常規性工作,我們學校每月都會安排 。學校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一次好的教研活動,對教師能夠帶來極大的啟發。所謂好的教研活動,就是目標明確的、不走過場的教研活動。

開展教研活動要有針對性。

教研活動一般都是針對性很強的活動。通常有以下幾個目的,一是幫助年輕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規範性;二是推廣優秀教師課堂教學的好做法;三是針對某一教學環節或某一課,尋找最優化教學設計;四是通過教研活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怎樣開展教研活動。

首先要確定教研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

其次要做好課堂觀察記錄。聽課者應該有所分工,側重不同觀察角度,觀察面要廣。

第三要做好錄像,研討時可以通過回看錄像來說明。

第四要合理安排教研流程。研討過程應該包括講課教師的陳述,聽課者的意見,組織者的總結等。要避免泛泛而談,應該多用數據說話。

我們學校教研活動,經常採取同課異構的方式進行,在差異比較中,獲得啟發。

幾個常見的研討主題。

總結我參加的教研經歷,認為如下方面教研頻率較高。

課堂教學流程研討。這是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進行的教研活動。我們傳統課堂教學,是師從原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五環節教學法,這種教學法影響深遠。它的主要問題,是對學生自主性的忽視。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學校都啟動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核心都是突出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思想,這樣教研的主題更加豐富了。

進行具體教學內容和方法教研。比如,古文閱讀教學、數學複習課教學、思維導圖在物理課的應用等。

針對教學細節的研討。比如,教師提問如何更有啟發性,更能活躍學生思維;學生小組合作如何開展更有價值;優秀教師是組織課堂教學中怎樣關注學生的; 特別是進行STEAM教學過程中,如何組織好跨學科活動設計等。

教研活動提倡一課一得,立竿見影,做得好的,其他教師馬上可以模仿,出現問題的,別人也能迅速作出調整。

我們要求參與教師要發表意見,至少要說出兩個亮點和一個可以改進的地方。

總之,教研活動應該成為學校常態的活動,重要的是教研活動主題要明確,組織要嚴謹,課堂要真實,研討過程要說真話,否則意義不大。


管窺蒼穹


我們學校每學期的教研活動一般分兩部分:一是常規教研活動,二是根據教學實際出現的問題而開展的隨機教研。以常規為主,隨機為輔。

常規教研:單週集體備課,雙週專題研討。

這個基本上大部分學校都是這樣執行的。我們學校分學科錯時教研,週一到週四每天下午學生放學後,學科分別進行教研,每天一個學科不撞車。如果全校教研,教科研一般安排在週五進行。

我們現在是每個教研組成員輪流做主持人,每次教研記錄都是輪流記錄。每次一開學就訂好計劃,把教研活動的時間、地點、人員、內容以及主持人和記錄員都進行了分工。每次該誰負責,誰就準備好,倒是有條不紊,但是流於形式,效果一般。

重視培訓: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

“請進來”就是我們經常將一些名師請進來現場授課、講座,近距離交流。老師比較歡迎的是一線名師,講課時的那種底蘊,和處理教材的獨到確實讓人受益匪淺。對於觀念方面的講座,老師們反應比較平淡,還是喜歡接地氣的。

“走出去”就是經常派骨幹老師外出學習,學習回來會有交流分享。不少老師走出去,用照片呀,拍的視頻呀,來講述自己的學習生活,感覺挺有收穫的。整個的氣氛也非常的輕鬆愉悅,這種形式老師們還是比較喜歡的。

像剛開始學習微課時,大家都很神奇,學校就專門派計算機老師出去學習,回來再教給我們。幾天學一點,慢慢鞏固消化。大家都很高興,集體教研時,一邊學,一邊做,一邊展示,家裡人、學生、自己、連家裡的小寵物都當做素材,放進了微課,覺得很有趣。不僅學就會了如何製作微課,而且學會了利用此項技能錄製家庭小影片,增添了生活情趣。所以這種比較實用的研修學習大家還是喜聞樂見的。

善於推廣:老師有好做法,及時教研推廣

學校有時會進行金點子推廣會,大家可以說自己,也可講別人,說說同樣的情況下,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大家會評選,誰的點子好,誰就是金點子大王。學校會給頒發證書,給予一定獎勵的。

課題引領:成果及時發佈,引領老師提升

課題不要高大上,空中樓閣式,要接地氣,比如如何提高低年級識字量;如何進行幼小銜接,讓一年級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怎樣利用教材進行小練筆;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等等。選擇能夠讓老師們可以具體操作的,做完這個課題對自己對別人都有用處的,這樣老師們才願意去研究。

區域聯盟:周邊學校手拉手,進行區域性交流

同區域學校進行學校聯盟,會進行區域性交流或同課異構賽課等活動。平時也可以參加彼此的重大教研活動,取長補短,也增進了各個學校老師間的交流和情感。

總之,教研活動形式可以多樣,但實質都應該圍繞教學一線,接地氣的,讓老師覺得實用的內容為好。


我是徜徉半畝方塘,一線教師,歡迎關注,一起交流教育教學故事,分享學生管理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