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解封后,不少家长外出务工,不少学生成了留守儿童,对此你怎么看?

佩弦教育


我是多多米爸爸,很乐意分享我的观点。疫情结束后,不少家庭父母都会去上班,留下孩子在家,特别是一些偏远的的农村,父母没办法不出远门打工,又没办法把孩子带走,所以这些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和寻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我在农村长大,见证过太多的留守儿童成长,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趟,平时都是打钱回来给爷爷奶奶,作为孩子的生活费和学习费用。这样的家庭在中国有很多,父母也很无奈,他们大多没有受很高的教育,就是勤勤恳恳老实巴交十分善良的普通百姓。他们必须要在挣钱和孩子未来之间做出选择,而大多数选择了前者,因为这事关生存问题,是个根本问题。所以我也特别理解这些留守儿童父母的做法。

殊不知现在留守儿童会带来很多问题,特别是对孩子自身的成长自身带来的伤害。这些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陪伴,缺少监督,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学习成绩往往也很一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会出现问题,他们缺乏安全感,而这些甚至会伴随孩子整个成长期,影响他们一生。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国家正在想办法解决,比如精准扶贫等。我觉得现在也可以从现实层面给予一些建议。比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解决农村就近就业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农村致富,让农村家庭至少父母双方中有一人在家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同时政府在教育资源方面给予农村学校给予倾斜,鼓励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农村,把更好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农村,投入到留守儿童身上。此外,城市也应该出台一些方便的政策,让很多进城务工人员能够把孩子带在身边更好更容易地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


多多米爸爸


  • 疫情解封后,有些家长外出务工,不少学生成留守儿童。这种现象见怪不怪,孩子谁照看?爷爷奶奶照看多;个别的外公外婆照看。今天,我班的一个小学生就更换了手机号上网课。因为父母打工,爷爷奶奶照看他。

父母打工,孩子隔代人教育看管。

家长们忧心的不是孩子成留守儿童,而是学校不开学上网课,隔代人照看起来吃力。在乡村三、四十岁的家长多数外出务工,这是常见现象。没有疫情的时候,学校正常开学。留守儿童,老师费心管理学习,隔代家长只是给孩子做饭洗衣服,偶尔督促一下孩子完成作业。看起来似乎也和谐,没有太多的矛盾。

现在是疫情解除,学校没有复课。

隔代家长管理孩子上网课有实际困难,才心急如焚。他们特别盼望开学。春天清明过后农活多了,管理孩子网课学习没有时间,也就是孩子自己上网课没有大人陪伴。

笔者也忧心,小学生好动,无人陪伴的网课,何谈效果。

家长和老师的心情一样,都想让学生的学习早日回归正轨。网课拉开了学生学习的差距,开学后要花大力气弥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教书育人任重道远!


星辰灿烂


关于留守儿童,一直都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诟病。我在农村初中工作21年,对于“关注留守儿童”有着深刻的认识。

一、留守儿童的数量

我们学校每届学生数量大约800人,从2016年至2019年,我校留守儿童的数量分别为103,88,53,36,虽然说是呈下降的趋势,但是比例仍旧很大。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

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父母属于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一年回家一到两次,极个别家庭是父母外出做生意,家庭条件较好。

留守儿童多数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少数寄居在亲戚朋友家里。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疏于对孩子进行管理,隔辈老人多溺爱娇惯孙辈等原因,留守儿童一般自律性较差,在家不服管教,在校频繁违纪,学校难于管理,有些很难到联系父母,导致家校沟通脱节,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大难问题,甚至成为教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因。

三、我校的具体做法

1、调查了解

每学期初,校德育处逐班进行留守儿童统计工作,班主任协助了解留守儿童家庭具体情况,父母外出时间、地点、回家次数、工作方式等等并记录在案,做到有的放矢。

2、班级“手拉手”活动

班主任老师会在班级为每个留守儿童找一位朋友,一般是品学兼优,自律性强的同学组成“帮扶对子”,帮扶的同学之间会快速了解信任,建立友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使留守儿童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3、主题班会活动

以各班级为单位,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让留守儿童大胆讲出自己家庭情况,坦诚吐露自己心声,做到阳光、勇敢、自信。使整体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留守儿童尽快找到家的感觉。

4、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德育处会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德育处主任负总责,学校学生会成员全体参与,不定期组织各种讲座、活动等,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总之,留守儿童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顽固堡垒,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团结家长,依靠社会,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留守儿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