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着带孩子的爷爷奶奶是什么心理?

厨房里的金猪妈妈


我觉得大概分为三种心理:

  1. 觉得孩子是他们家的,希望孩子跟他们更加亲近,我的家公家婆就是属于这种,我跟你一样月子是娘家妈伺候的,后来出了月子公婆就开始跟我抢孩子了,希望孩子跟他们睡,这也就算了不让孩子穿我娘家人买的衣服,下雨了衣服不干宁可去烘干也不让穿孩子外婆买的衣服,也不让我抱孩子,我抱了只要孩子哭就说我打孩子了,简直不可理喻,而且完全不顾一个做妈妈的感受,不让妈妈抱孩子,不让孩子跟妈妈亲近,还说什么孩子跟爷爷奶奶亲就好。
  2. 孩子大了怕孩子跟他们不亲,有些老人在孩子小的时候平时也不帮你照顾不会出钱出力,然后孩子大了发现孩子跟他们不亲近又抢着带孩子,而且孩子大了也好带了,懂事了就希望孩子跟他们亲了。
  3. 心疼自己儿子,如果儿媳妇一直带孩子儿子一个人挣钱很累,所以就希望儿媳妇出去挣钱这样儿子也不用那么累了,所以抢着带呗。至于有没有心疼儿媳妇带孩子辛苦然后帮忙带的,肯定也有,但是我没见过

沫燃羽心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情况,同样遇到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也是不同的想法。

不过不管怎么说,孩子是爷爷奶奶的亲孙子,他们只有疼孙子的道理,没有害孙子的理由。


在孩子月份小时,爷爷奶奶没能帮上忙,现在想来帮忙也挺好的,最起码妈妈可以不用那么累,即使不去上班多两个人帮忙照顾家庭也会轻松很多。如果想去上班,那不是正好吗?才30岁的年纪,努力工作提升自己,能够经济独立,你才能活得更自信更有活力,在家庭中也更有话语权。


如果担心公婆来了以后,带不好孩子或者在生活上产生摩擦,那么有以下几点建议。

1.白天上班请爷爷奶奶帮忙带,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自己带,让孩子跟自己睡。我们说陪伴孩子,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短时间而有质量的陪伴,你和孩子依然能够建立起最稳固的亲密关系,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安全感很足、很自信的孩子。


2.在育儿问题上,多读书,多学习。老人家带孩子往往靠自己以前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对的,有不对的。如果你有充分的育儿知识储备,就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处理。如果和老人在育儿问题上产生分歧,也没关系,这都是正常的。我们态度放端正,和颜悦色好好跟老人说,老人还是会听的。


3.公婆住在一起,必定会有个摩擦期。这个阶段我们要从内心真正接纳老人,多换位思考,不是特别原则性的问题就随老人去,如果有些问题是自己不能接受的,那么就委婉地说,或者请老公做中间人帮忙调和。把公婆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没有什么事情是解不开的。


当然,如果说服不了自己,希望自己亲自带孩子,那么就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好好跟老人家说,暂时不需要帮忙,等到孩子再大一些有需要再请他们帮忙等等。


当然,无论做哪个决定,都和老公商量好,你们达成一致阵线,家庭才能更和谐,少纷争。


徐之墨谈育儿


他们的心理正是常说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爱心、关心和良心!
倒是提问者要自问一下你是什么心理?我认为你恰恰相反缺乏了:感恩心、同情心和孝顺心!

为什么普天下的爷爷奶奶都喜欢带孙儿孙女

一是对孙辈的爱是源于对儿子媳妇的爱。因为他们首先爱儿子、爱媳妇,进而爱孙辈。总想在物质上、精神上、时间精力上能够为儿子媳妇分担压力和忧愁。鉴于你产假结束,你们要继续工作,主动来帮忙。可偏偏你不领情,不识好人心啊!二是因为小孩活泼可爱惹人爱。爷爷奶奶年龄渐增,生活上的孤独寂寞感也渐增,若能带一带孙辈,会给他们增添许多欢乐。这也利于他们健康,也是为你们分减压力和负担。应该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三是骨肉相亲、代代相传,他们感到高兴,也想尽些责任。至于你分娩、坐月子及此后的8个月中,你很辛苦心中积存了些怨气可以理解。每一个做母亲的人谁都要经历这种辛苦过程。期间,奶奶没来照顾,你也要理解,奶奶由于不能熬夜而强来,万一病倒还不是给你们增加负担。现在孩子大一些了,照顾容易些了,主动来带也是出于量力而行、主动帮忙啊!

婆媳和!

为媳者当补上感恩和孝顺这两节课

你要明白,作为爷爷奶奶没有绝对的责任和义务带孙辈,带与不带全看他们心愿与否。愿意带,你们应该感恩,而不是埋怨来带晚了。不愿意带,你们也不应不满。从孝训老人的角度看,孔子说过“无违”,就是要顺从;老子说过:“孝子之养,乐其心,不违其志”。从心理学角度说,老人总希望自己有价值,若能体现价值就觉得生活有意义。也就是说,最好的教训是让父母感觉“被需要”。而让他们帮带小孩,既满足了他们的心愿和责任心,也为你们分担了生活压力。岂不恩孝兼得?

三十后你将媳妇熬成婆,希望你的儿媳不要再有此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