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经典”系列(二)|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更是一部妇孺皆知的奇书。从豆棚瓜架到学术殿堂,处处传扬着聊斋故事。

研读经典,杂学旁收,融会贯通,是许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得成功的灵丹妙药。聊斋神鬼狐妖故事吸引着读者眼球,也给作家、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写作参考。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称自己是“讲故事的人”,深受故乡讲故事前辈蒲松龄影响。有人认为莫言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且受马尔克斯影响,其实《聊斋志异》是马尔克斯书架上常读书。与马尔克斯齐名的拉美文学巨匠博尔赫斯为阿根廷版《聊斋志异》写的序说:“(《聊斋志异》)跌宕起伏如流水,千姿百态如行云。这是梦幻的王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梦魇的画廊和迷宫。”


那么,《聊斋志异》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一起跟着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马瑞芳探其究竟。


“名家讲经典”系列(二)|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


文 | 马瑞芳


学习聊斋讲故事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称自己是“讲故事的人”,深受故乡讲故事前辈蒲松龄影响,“我是他的传人”。莫言诺奖致辞讲了几个故事。最后一个故事大意: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暴风雨躲进破庙。天空雷声紧、火球滚,似乎还有龙叫。众人说:我们中肯定有人做了亏心事。咱们把草帽丢出去,哪个人的草帽被吹走,哪个人出去接受惩罚。草帽丢出去之后,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吹走。七个人把他抬起来丢到庙门外。此人刚被扔出,庙轰然坍塌。


这个故事的范本是《聊斋志异》中真实历史人物传奇《孙必振》:


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必汝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首,则前舟覆矣。


一念之恶定生死的《孙必振》提醒世人:做人不能损人,损人结果很可能害己。众人在金甲神出现时,如果不那样自私自保,可能会沾孙必振的福气逃过一劫。


莫言诺奖致辞直接受聊斋故事影响,《聊斋志异》构思模式对莫言小说的影响更是随处可见,以《生死疲劳》为例略作分析。


《生死疲劳》堪称莫言小说扛鼎之作,其轮回转世和人兽交替、亦人亦兽的创作手法,明显受《聊斋志异》影响。


《聊斋志异》有多个轮回转世故事。《三生》写一作恶多端者被阎王先后罚做马、狗、蛇,轮回为畜类后仍保持人的思维。马、狗、蛇都惦记如何恢复人身。聊斋故事《向杲》的亦兽亦人最受称道。向杲之兄被恶霸害死,他不管告状还是行刺都没法复仇。道士给他披上一件袍子,向杲变成猛虎,化虎后完全按人的思维行事,却以猛虎之躯将仇人的头咬下来。


“名家讲经典”系列(二)|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

国学扶轮社印行《聊斋文集》


莫言小说创作颇有哲学意味,很讲究艺术辩证法。《生死疲劳》圆熟地将轮回转世和亦兽亦人两种构思方式结合起来:地主西门闹土改期间被枪毙,先后转世为西门驴、西门牛、西门猪、西门狗,最后转世为叙事主人公大头婴儿蓝千岁。不管是驴、是牛、是猪、是狗,一概保持西门闹的思维,特别是他的刻骨“阶级仇恨”。如西门驴一降生,看到西门闹小老婆迎春成了雇农蓝脸的妻子,通过透视观察到迎春肚里的婴儿脸上有块蓝痣。西门驴愤愤不平地想:“我的尸骨未寒,你就与长工睡在一起……”一番诅咒后,西门驴想的是:“被打到畜生道的却是我正人君子西门闹,而不是我的二姨太。”眼看自己的二姨太和长工搞在一起,西门驴痛苦地用脑袋碰撞驴棚门,而笸箩里新炒的黑豆搅拌着铡碎的谷草进入驴嘴,“在吞咽中又使我体验到一种纯驴的欢乐”。是人还是驴?亦人亦驴。驴的生存方式,人的思维定式。因为西门闹有驴、牛、猪、狗的形体,高密东北乡的芸芸众生毫不掩饰地在它面前生活、折腾,把人性之恶、善、复杂表现出来,彰显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历次政治运动面前,人们的追求、抗争、挫折、钩心斗角……单干→合作化→人民公社→土地承包(新的单干),形式上看,就是一种轮回。蓝脸坚持单干,反潮流。莫言诺奖致辞说:“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如果说蓝脸是《生死疲劳》最佳男主角,那么,西门闹包括其轮回形式就是小说的叙事男主角。从众人围攻蓝脸单干到学习蓝脸单干,貌似轮回,实为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是当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生死疲劳》是一面镜子,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名家讲经典”系列(二)|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

席平方


莫言曾在一次讲座中介绍《生死疲劳》受聊斋故事《席方平》影响。确实,小说开头,西门闹遭受阎王殿油炸与席方平阴司遭遇如出一辙,这是容易看出来的影响,更深刻的影响却在整体构思。《席方平》写席父与土豪有矛盾,土豪死后,将席父拉进阴司并利用金钱将席父送进监狱,席父被打得两腿鲜血淋淋。席方平愤赴幽冥替父申冤,先后告到城隍、郡司、阎罗殿。各级官司受贿,席方平冤不得申,受尽酷刑,被丢进油锅、推上刀山、锯成两半。最后二郎神审案,判席家父子还阳,严惩土豪、阎王、郡司、城隍。其判词说:“金光盖地,致使阎罗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这是对社会痼疾的经典性概括:金钱控制一切,从地方到中央乌烟瘴气。阴司其实是封建社会末期阳世的翻版。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夕对陈荒煤等作家说:鬼故事《席方平》可作清朝历史读。受《席方平》影响的《生死疲劳》同样可以作半个世纪(1950—2000)中国农村史读。西门闹轮回四部分恰好对应四个历史时期:


“驴折腾”——土改与合作化;

“牛犟劲”——人民公社;

“猪撒欢”——“文革”;

“狗精神”——改革开放。


诡谲的轮回故事如何能成为沉重的、形象化的历史?当然靠作者对现实人生的观察和思考。诺贝尔奖得主索尔·贝娄说:“小说是向社会做调查的工具。”莫言靠着对农村生活潜水员般深入的理解,将“高密东北乡”变成浓缩当代中国农村的那张“邮票”,宛如诺贝尔奖得主福克纳创造的密西西比“邮票”。莫言的成功更离不开借鉴古典。除了采用六道轮回、亦兽亦人的创作手法外,《生死疲劳》还采用似乎“过时”“陈旧”的章回小说形式。请看几个回目:


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驴折腾”);

蓝解放叛爹入社,西门牛杀身成仁(“牛犟劲”);

猪十六大战刁小三,草帽歌伴奏忠字舞(“猪撒欢”);

蓝解放虚情戏发妻,狗小四保镖送学童(“狗精神”)。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由开山之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开创定型,具有分回标目、段落整齐、故事连接的特点,最适合讲故事。每个章节都有好看且相对独立的故事,再共同联合形成一个宏伟整体。因为画龙点睛回目的使用,章回小说好看、有趣、引人入胜。如《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分别从贾宝玉和刘姥姥角度讲述鼎盛时期的贾府故事,拉开贾府盛衰序幕。晚清之后,因受西方小说影响,现代作家写长篇小说已很少采用章回小说形式。莫言推陈出新,古为今用,重新赋予这种古老艺术形式新的生命。这对中国文学很重要,所谓“倒退”到经典反而成了进步。这是艺术上的轮回、变迁、发展。


除《生死疲劳》外,《檀香刑》同样有聊斋痕迹。小说以“狗肉西施”眉娘与县令情人钱丁的纠葛为重要视角,以大清第一刽子手赵甲为支点,叙述与几种清代酷刑——阎王闩、凌迟、檀香刑——紧密相连的悲欢离合,既有慈禧乱政、刺杀袁世凯、戊戌六君子等历史事实的影子,又有高密东北乡村民反对德国修铁路的故事。情节奇诡、人物鲜活。小说次要人物小甲有特异功能,能看出人物“原形”:妻子眉娘是吐着紫色信子的白蟒;坐在慈禧所赐太师椅上的父亲赵甲是只瘦瘦的黑豹;戴蓝顶官帽穿红色官袍的县令钱丁是只胖胖的白虎;领导义和团抗德国兵的岳父孙丙是只大黑熊;自愿代孙丙受刑的假孙丙小山子是只大黑猪;山东巡抚袁世凯是只巨鳖;德国驻青岛总督狼头人身……这样的构思与《聊斋志异》著名故事《梦狼》极其相似。白翁在梦中看到儿子官衙站着坐着都是狼,要吃饭时,狼就叼进个人“聊充庖厨”。在金甲使者面前,白翁做县令的长子变成一只老虎。蒲松龄据此提出“官虎吏狼比比也”的著名判断。在莫言笔下,大清朝廷封疆大吏是鳖,俗称“王八”;七品父母官是虎;金发碧眼的侵略者狼头人身说德语。传统花样仍在耍,各有巧妙不同。


莫言在斯德哥尔摩虽然只说自己是蒲松龄的传人,其实他同样无愧为罗贯中、施耐庵的传人。莫言将画鬼绘妖、亦兽亦人的奇特想象和章回小说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用以包容当代社会生活,在二十世纪将中国传统长篇小说构思形式和以聊斋为代表的魔幻理念推向世界。台湾《联合报》说:“莫言的成就,可以和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各国大家无愧并列、平起平坐。”因为,莫言是站在中国前辈作家的肩上。


《丰乳肥臀》俄文版译者伊·叶格罗夫说得好:“莫言讲述了自己国家和人民苦难的真相。他是一个杰出的讲故事的人。他的作品饱含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和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很容易看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他以饱满的爱描写自己的国家,关心国家的命运。”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重要的影响,恐怕是莫言为“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正名,令擅长写故事写人物的小说家扬眉吐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中国小说家模仿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重观念,重方法,向内转,反传统,反情节,反故事。章回体故事早已成了敝屣。小说家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淡化思想,淡化故事,固然也创作过一些风行一时的好作品,但能够长期吸引读者眼球的往往还是有故事、有人物的小说,如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和《穆斯林的葬礼》。其实西方主流小说也并不全像普鲁斯特《追忆似水流年》那样意识流,多半还是《复活》《悲惨世界》《老人与海》这样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的作品。英国小说家兼小说理论家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总结小说第一要素是故事,第二要素是人物,第三要素是情节。我在给青年作家讲课时说过:你们很乐意学习外国作家的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潜意识等,其实,所谓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潜意识,中国十七世纪《聊斋志异》都采用过,后来又由曹雪芹的《红楼梦》发扬光大。


研读经典是灵丹妙药


聊斋神鬼狐妖故事吸引着读者眼球,也给作家、给诺贝尔奖获得者写作参考。此前有人认为莫言作品是“魔幻现实主义”且受马尔克斯影响。其实《聊斋志异》是马尔克斯架上常读书。《聊斋志异》翻译成二十几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世界各国很多作家都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与马尔克斯齐名的拉美文学巨匠博尔赫斯为阿根廷版《聊斋志异》写的序说:“(《聊斋志异》)跌宕起伏如流水,千姿百态如行云。这是梦幻的王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梦魇的画廊和迷宫。”《聊斋志异》早在江户时代就传入日本,日本近年有部畅销四百万的《阴阳师》,作者梦枕貘的宣传策略就是自称“日本聊斋”。


“名家讲经典”系列(二)|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

蒲松龄墓出土的蒲松龄四枚印章


研读经典,杂学旁收,融会贯通,是许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得成功的灵丹妙药,也是若干作家成功的妙诀。大江健三郎可算莫言在“世界文学院”的前辈师兄。他学拉伯雷(法)、塞万提斯(西班牙)等的写作方法,学巴赫金(俄罗斯)的荒诞写实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等亚洲文化的经验,植根日本,创作出独立物表的作品。莫言也汲取了不少“舶来品”的营养。《百年孤独》《喧哗与躁动》《被偷换的孩子》可算莫言“杂食架”上三块七分熟牛排。不过莫言更常吃的是中餐。儿时还不识字就通过爷爷讲述吃聊斋餐,听狐狸精故事,听高密老鼠精故事。据说莫言当作家的理想是可以天天吃饺子,《聊斋志异》正是百吃不厌、皮薄馅足、吃罢颊齿留香的精美文学“饺子”。


本文摘自《马瑞芳讲聊斋》

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8月出版


“名家讲经典”系列(二)|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


相关图书


“名家讲经典”系列(二)|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


《马瑞芳讲聊斋》


作者:马瑞芳

定价:58.00元

(点击书封进入购买页面)


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更是一部妇孺皆知的奇书。从豆棚瓜架到学术殿堂,处处传扬着聊斋故事。夜雨秋灯,花妖狐魅,营造出一个奇幻世界,三百年来,使人们沉醉其中,流连忘返。而蒲公“刺贪刺虐”的长毫利笔,更如医心药、警世钟,发人深省。


大咖学者马瑞芳,一本聊斋从年少芳华读到古稀之龄,出版二十多种相关著作。探人心,评世事,宝刀弥新;说鬼狐,聊聊斋,老姜更辣!献上一场条分缕析的经典盛宴,令读者大快朵颐;开启一门雅俗共赏的学术讲堂,惠及学人、世人。


“名家讲经典”系列(二)|马瑞芳:诺贝尔文学奖和《聊斋志异》


名家讲经典系列


作者:李希凡、马瑞芳、黄霖、刘荫柏、齐裕焜

定价:340.00元

(点击书封进入购买页面)


内容简介


“名家讲经典”系列丛书作者团队是各自研究领域内顶尖学者的合力打造,代表了该领域的最高水平。跟着名家读小说,不断汲取大部头的大智慧 。“名家讲经典”取法乎上,举重若轻,脱离了冰冷的学术话语体系,旨在提高大众对经典名著的鉴赏能力,让经典阅读不再困惑,让阅读经典成为风尚。同时,丛书配有大量插图,不少选自珍稀古籍,既有一定的资料价值,也有相当的版本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