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在建国之初为何要和突厥合作?

悟心女徒


隋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频,突厥崛起于漠北,击败柔然后,在西北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从此,突厥恃强扰边便成了家常便饭。

李渊在唐朝建国之初,也只是在太原割据,与其他割据者并没有多大区别,实力并没有大到可以吞并所有的隋末割据者。如,陇西的薛举、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等。

李渊剧照

李渊曾对李世民说:

“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世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向突厥称臣,才能换取后方基地太原的安全,为进军关中换取条件。

颉利剧照

李渊是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考虑的是整个中原地区,为的是夺取全国政权。

所以李渊要考虑和突厥的关系了:

一是怕出兵后太原城空虚,突厥会从背后袭击自己的老巢。

二是怕其他割据势力与突厥联合,这样自身实力就无法取胜。

因为李渊心里清楚,如果不联合突厥,自己是无法安心去攻打其它地区的,更谈不上以后建立唐朝。

李世民剧照

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在活捉突厥可汗颉利后,对身边大臣说:

“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李渊为何要跟突厥合作呢?是为了夺取天下!原在李渊起兵前,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占据马邑,割据一方,窥伺晋阳。李渊意识到如果不向突厥称臣,那么自己的后方就回不安稳。


侃史聊世


公元616年,李渊被任命太原留守。突厥就动用几万人攻打太原。后来用计谋吓退了突厥大军,却被刘武周袭击攻进了汾阳宫(杨广的别宫),财物美女被抢掠一空。李渊被搞得焦头烂额,随时都有被杨广以失职为借口杀掉的危险。

这时的李渊却是派刘文静出使突厥,表示屈节称臣,并将“子女玉帛”奉上。

公元617年李渊起兵之前,李渊还亲自写手书给突厥始毕可汗:“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为兵相应,助我南行,幸勿侵暴百姓。若但欲和亲,坐授金帛,亦唯大汗是命”。

李渊与突厥约定,共定京师,土地归李渊,子女玉帛通通归突厥。

李渊为何要与突厥合作呢?

首先,李渊所在的太原,是军事要塞,却不是一个理想的根据地大本营。想成功必须攻取关中。

其二,进关中,太原是大本营大后方,不能失去。所以必须保护太原的安全。

李渊手下不过几万人马,全部驻守太原也根本挡不住突厥的进攻。根本无法分兵攻入关中。

所以,李渊采取示弱的态度,说与突厥合作,并答应突厥大量的分红。

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和好,并给李渊兵马支援。李渊带军取关中期间,太原的确没有受到突厥的攻击。

公元619年,刘武周攻破晋阳。此时李渊已经建立了唐朝,拥有了大面积的土地。李渊派李世民很快就收复了太原。

李渊示弱让步突厥,得到了后方的安全,使其顺利的打入关中,建立了唐朝基业,的确是明智之举。


路遥lgy


首先来了解一下突厥。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突厥)

有关突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从公元550年,突厥开始被记载入中国的史书之中。

当时指的是漠北有突厥游牧民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

到了隋唐时期,突厥开始屡屡侵犯中原地区,给边境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隋朝统一中原以后,利用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让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这样极大的削弱了突厥的军事实力,使得突厥无法在中原地区立足。

隋炀帝上位以后,穷奢极欲,整个国家民不聊生,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大减弱,于是突厥趁此机会再一次染指中原。

隋末唐初,中原地区群雄并起,几乎地方军阀都攀附北方的突厥。

包括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突厥势力使得中原地区的形式极为混乱。

李渊在起兵之初,为了少树敌,李渊也向突厥称臣,每年都会向突厥供奉大量的贡品。

(李渊)

李渊的这一举动是比较明智的,在隋朝末年的形势下,突厥作为游牧民族,骑兵的军事威力是很大的,如果多了突厥这个敌人,会给李唐王朝的统一之路增加很多的困难。

而如果每年仅仅是纳贡,对于李渊负担并不是很重。

与突厥合作,对于李渊而言是有不少好处的

李渊在晋阳起兵之时,就曾给突厥始毕可汗写信表示愿与突厥交好,以保后方稳定。

王夫之评价李渊:“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止高祖之心,持之固,养之深,未能顺天下之理,契人之常情……非秦王所能及也。”

李渊为人是十分隐忍的,他选择与突厥合作甚至是称臣,都是为了稳固后方,避免给自己树立太多敌人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