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為什麼沒弄死明英宗?

少年不大冷


明英宗御駕親征,卻被瓦剌俘虜。但“國不可一日無君”,而太子朱見深還年幼,無法主政。朝堂一時陷入了混亂。後因為有孫太后作主、于謙力挺、眾大臣的一致擁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被硬生生地“架上”了皇位。

(于謙)

朱祁鈺即位,是謂“明代宗”,史稱“景帝”,他尊仍在瓦剌做俘虜的兄長明英宗為“太上皇”。代宗授命于謙擔負保衛京師的職責,多次挫敗瓦剌的侵犯。代宗又施行一系列舉措,國家逐漸穩定下來。

撿不到便宜的瓦剌又退回了漠北。瓦剌扣留英宗作人質,本來是想有利可圖。現在卻沒撈到半點便宜,反而失去了與宋朝“互市”的油水。瓦剌首領也先便在一年多以後把英宗遣還明朝。

代宗在眾大臣的“勸諫”下,同意接回兄長。但他把兄長軟禁起來,鎖在南宮,甚至鎖孔灌鉛,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

七年後,代宗病重,石亨等將領砸破南門,擁立英宗復位。代宗被削去了“帝號”,仍稱“郕王”。

(明代宗朱祁鈺)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

明代宗朱祁鈺軟禁兄長朱祁鎮的目的無非就是防止兄長對自己的皇位構成威脅。他既然已經想到兄長的存在對他是一種威脅,可他為什麼不直接殺死朱祁鎮,一了百了呢?到底有哪些顧慮,使得朱祁鈺對兄長舉起的屠刀始終落不下來呢?

朱祁鎮勵精圖治,並無汙點,朱祁鈺找不到下手的理由

明英宗9歲即位,由太皇太后主政,三楊輔政,宋朝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隨著三楊去世、太皇太后張氏駕崩,明朝開始走下坡路。

此時,明英宗也已從一個少年天子,長大成為一個熱血青年,頗有一股安邦定國的雄心壯志。

(明英宗朱祁鎮)

當時的北元已一分為二——瓦剌和韃靼。瓦剌在嚮明王朝朝貢時,沿途強姦婦女,搶劫財物,無惡不作。而且還將嚴禁出口的弓箭、火器帶出境外。

這些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明王韓的尊嚴,也嚴重影響了沿途百姓的安全。

公元1449年,瓦剌以馬價不高為藉口,悍然挑起戰爭,進犯明朝。英宗命令嚴加防守。

但由於貓兒莊失奪,明英宗不顧大臣的諫阻,決定御駕親征。他說:“朕為一國之主,保衛江山社稷,義不容辭。”充分顯示出不顧“皇上乃九五之尊”的滿腔豪情。

為了表達勇赴國難的堅定決心,明英宗還為可能的變數都作了後事安排。他命令親弟弟朱祁鈺(時為郕王)留守京師,又安排扈駕從徵的各部門。

只是後來由於英宗偏信了宦官王振的胡言,才導致被圍困於土木堡,兵敗被俘。

對於這樣一個不顧惜自己的九五之尊身份,而勇赴國難,御駕親征的兄長,雖未建功立業,但有一顆拳拳愛國之心。朱祁鈺能夠憑哪一條罪名殺害兄長朱祁鎮?

在立太子這件事上,代宗有愧於英宗家

英宗被俘,皇太子朱見深還年幼。國家處於危難之時,輔政的朱祁鈺被“逼”上了皇位,但皇太子仍是兄長的兒子朱見深。

朱祁鈺並不那麼“高尚”,他不想在自己死後,皇位又輪到兄長的家中。“肥水不流外人田”,他想把皇位往自家子孫後代傳承下去。於是,他將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位廢掉,改封為“沂王”。他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明代宗夭折的兒子朱見濟劇照)

但非常不幸運的是:朱見濟被立為太子僅一年零七個月就去世了。又有朝中官員上奏,將被廢為沂王的朱見深重新立為太子。這使代宗大為惱火,他將上奏的大臣全部投入監獄。

代宗不想把皇位就這樣拱手送還給兄長家,他想讓自己的後代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憑心而論,他廢除兄長的兒子太子位,是毫無根據的,他的內心是有愧的。這是他的私念,是違背祖訓的。他哪裡還好意思去殺死已經被他軟禁的兄長呢?

殺了朱祁鎮,恐怕明朝後繼無人,朱祁鈺就成了歷史罪人

他的兒子被立為太子才一年多就死去,但他並不想把皇位繼承權拱人讓人。他當時只有27歲,妃子多著呢!他相信很快就會有一位妃子生出繼承人來。

為此,他整日流連於後宮,群臣還以為他是因失去愛子而傷心,所以才沉溺於女色呢!其實,群臣無法理解境地的苦衷,他是在爭取早日造出人來呢!

朱祁鈺雖然整天沉湎於女色之中,但他忙而不得法,加之當時也無人加以引導,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竟然沒有哪一個妃子的肚子爭氣,為他生下一個“龍子”來。

朱祁鈺很焦慮,如果自己最終沒有誕下一個“龍子”,那皇位繼承權早晚還是要還給兄長朱祁鎮家的。雖然朱祁鈺還年紀輕輕,才30歲,無奈病痛纏身,看來生下龍子是他看不到的希望了。即使現在將兄長的兒子復立為太子,朱見深仍然年幼,無法主政, 結果還是兄長承繼皇位。

如果朱祁鈺殺死兄長朱祁鎮,那將使皇位後繼無人。這樣,朱祁鈺就斷了明朝的江山社稷,他就成了”歷史罪人”。朱祁鈺不得不把這件事在掌中反覆掂量。

兄弟情深,朱祁鈺下不了手

這從代宗即位和英宗後來的復位,對對方的親人的處置上,都能夠充分的體現出來。

代宗不像宋高宗,他不會讓皇兄客死他鄉,所以將皇兄從瓦剌接了回來。他顧念兄弟之情,一直沒有對英宗父子下殺手。

他只是廢掉英宗的兒子太子位,而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

同樣,英宗復位後,也並未大加殺戮。只是削去朱祁鈺的帝號,還稱“郕王”。汪氏雖因丟失英宗年少時就喜歡的一件玉品而被搜查,以致一貧如洗。

但好在後來的太子——英宗的兒子朱見深念及往日交情,日常接濟。另外,和他素來交往甚密的太子的生母周妃也經常請她入宮,汪氏得以安度晚年,壽終正寢於舊邸,死後追諡為“景皇后”,與代宗合葬。

皇位,九五之尊,實在誘惑太大。世上又有幾人能夠脫俗,有爭取的機會而不去爭取?

皇位之爭,兄弟骨肉相殘,這樣的歷史教訓實在太多太多。而能象英宗和代宗這樣溫情地處理的,又實在太少太少。

這也算是“萬黑叢中一點白”吧?


湖南衡陽人歷史觀


  • 首先要說明的是,朱祁鈺當上皇帝完全是意外,比雷擊的概率還要小。所以朱祁鈺的一生都是在意外之中。但對大明來說,這個意外卻拯救了國家。
  • 但可惜的是,封建王朝不是以正確選擇為權利基礎的,而是以權利為權利基礎的。所以歷史意外的正確很快被權利的基礎所碾壓。雖然是意外,但從這一次意外中我們可以發現皇權制度對人性的扭曲!
  • 明代宗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按明朝的繼承製度來說,朱祁鎮當了皇帝,作為皇帝的弟弟,朱祁鈺這輩子就不可能當皇帝。其實事實上朱祁鈺也是這樣想的,他老老實實做起了朱祁鎮的好弟弟,對皇位沒有一點非分之想。

但命運的偉大之處就是,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朱祁鎮是當了皇帝,並且雄心勃勃。人有點雄心是應該的,制定一個宏偉的目標,然後想辦法去實現它。這本來沒有錯,錯就錯在,就是認為那個宏大的目標可以很容易實現,並且可以不付出任何努力。

朱祁鎮就是這樣想的,也可能朱棣當年對蒙古的戰果太過於輝煌,搞得朱祁鎮以為打蒙古就像殺雞宰牛一樣容易。所以就在著名太監王振的勸說下御駕親征蒙古。

像霍去病年紀輕輕,第一次出征就打的匈奴找不著北,搞的很多人熱血沸騰,以為搞定匈奴很容易。但千萬不要以為霍去病能做到,就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有時候對於霍去病這種人成功的解釋是“天才的軍事家”,這種人是幾百年才碰到的。

朱祁鎮就是不信這個邪,他認為他是天子,手握幾十萬軍隊,還幹不掉分崩離析中的蒙古一個小部落中的也先。所以普通人打仗都是看士兵多少,以為士兵多就一定能贏。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決定戰爭勝利的不是士兵,而是領導士兵的將軍、統帥。

所以朱祁鎮興沖沖的帶著大明的三十萬精銳做了也先的俘虜。有幸和宋朝的最窩囊的徽欽二宗成了並列倒數第一。

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鈺才被大臣們推上前臺,當了皇帝。也是因為朱祁鎮的兒子太小,只有幾歲。這時候北京城面臨著也先十萬騎兵的攻擊,大部分大臣想著如何南逃。立一個幾歲的孩子顯然是不可能救這個國家的。

應該說這時候當皇帝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是接收一個隨時就可能被滅掉的國家。而最大的罪魁禍首不是王振,而是明英宗朱祁鎮已經成了也先的階下囚,現在埋怨也沒有什麼用。

眼看大明馬上就變成又一個大宋,忽必烈的子孫又要重新成為這個國家之主。大明的形式萬分危機。這時候朱祁鈺當上了皇帝。

朱祁鈺當了皇帝,然後上天也送給他一個主戰派于謙。這個情節是何等的熟悉。

是的,若干年前的東京汴梁。金軍的六萬大軍打到開封。宋徽宗把帝位傳給他兒子宋欽宗,當時老天爺也給他留下一個主戰派,名字叫李綱。可惜的是,宋欽宗沒有珍惜老天爺給他的機會。

但朱祁鈺不是宋欽宗,他抓住老天爺給他的機會,歷史雖然很相似,但畢竟沒有重演。于謙受到了明代宗朱祁鈺的重用,終於完成驚天大逆轉,打贏了北京城保衛戰,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朱祁鈺也成了名正言順的皇帝。並且他還派人接回了明英宗朱祁鎮。結束了朱祁鎮的俘虜生涯。這一段歷史有很多種說法,其中包含了朱祁鈺如何不願意接回朱祁鎮,如何虐待朱祁鎮,等等,認為朱祁鈺不夠厚道,搶了朱祁鎮的皇位。

現在有一個問題: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丟掉了大明的30萬精銳,幾乎把一個強盛的國家弄的幾乎滅亡,難道他不該被審判處死。難道就因為他是皇帝就應該免罪,就把所有的責任推到了王振身上,要知道是朱祁鎮在御駕親征,他是唯一的主帥。他怎麼可能不為這麼大的失敗承擔責任?

只能說,朱祁鈺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把朱祁鎮從也先哪裡接回來。還是兄弟情深的。至少在朱祁鎮回來的一段時間裡,朱祁鈺確實沒有想著要殺他。其實只要朱祁鈺想要朱祁鎮死,就可以讓朱祁鎮不明不白的暴病而亡。

朱祁鈺為什麼沒有殺朱祁鎮,大致的原因有三條:

第一:兩個人的巨大差別,讓朱祁鈺擁有了強大的心理優勢。

這個心理優勢就是兩個人的成就。朱祁鎮帶著大明的三十萬精銳,在死太監王振的蠱惑下昏招迭出。最終在“土木堡之變”中兵敗被俘。導致整個國家陷入危機。

而在危難之間,是朱祁鈺信任於謙,主持大局堅定固守北京,並且一舉挫敗攜土木堡之勝的也先,挽救了大明江山。

我們講公道自在人心,兩個人的成就全天下都看得清清楚楚。天下人會支持誰都一目瞭然。所以這是朱祁鈺的自信。

第二:兄弟情深,朱祁鈺對朱祁鎮懷著一顆仁慈之心。

再怎麼說,朱祁鎮畢竟是朱祁鈺的哥哥,並且對待朱祁鈺還不錯。這個時候落井下石,朱祁鈺還是狠不下這顆心。

另外朱祁鈺的確是個英明的皇帝。在位期間重用於謙等有能力的大臣,勵精圖治,大明國力重新恢復。所以深受擁戴的朱祁鈺這個時候幹掉對他沒有威脅的朱祁鎮,自己都覺得過於小心謹慎。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位已定。朱祁鎮被嚴密控制!

朱祁鈺面臨的環境和李世民不一樣,李世民之所以要弄死李建成,是因為大位沒定,兩個人是兩虎相爭。所以說要你死我活。但朱祁鎮回來的時候,朱祁鈺已經坐穩了皇位。沒有你死我活的必要。這時候朱祁鈺的戒心就小了很多。另外朱祁鎮一直在朱祁鈺的監控下生活。

朱祁鈺以為沒有任何問題。這隻能說朱祁鈺小看了朱祁鎮的作用和能量。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同樣的事情。武則天為了自己能當皇帝,就找了個藉口把唐中宗李顯貶到廬陵當廬陵王去了。然後就把四兒子李旦扶上皇位。就這樣李旦就在武則天的監視著戰戰兢兢的做了一段時間皇帝。然後被廢,武則天當了皇帝。

武則天之後,李顯又重新當了皇帝。李顯對李旦很有戒心。但李旦表現的非常老實,對皇位沒有一點奢望。但這不是問題,問題是李旦確實當過皇帝。所以當李顯一死,李旦就順理成章的被推上了帝位。就因為他當個皇帝,大家都不自覺的把他當成了皇帝。

朱祁鈺顯然是對歷史不熟,所以就留下了朱祁鎮。還有最重要的是,朱祁鈺還非常年輕,還不到30歲。這樣的年紀顯然以為自己的人生還非常長,自己的身體健康好的很。對這種幾乎很小的威脅不當回事。畢竟是兄弟,不到萬不得以,誰也下不了手。就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不也是一忍再忍。

所以朱祁鈺如果在完全可控的時候,想辦法弄死朱祁鎮,只會留下心胸狹窄的名聲。所以這是朱祁鈺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但命運就是這麼奇妙,天天生活在恐慌之中的朱祁鎮沒病沒災。反而天天生活在錦衣玉食中才二十多歲的朱祁鈺得了重病。幾乎到了瀕死的邊緣。然後曾經當過皇帝的朱祁鎮的重要性就一下子凸顯出來了。這才變成某些人投機者的工具。

所以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皇權制度的可怕性。也就是是說,只要朱祁鈺當上皇帝,為了避免意外,就只能殺死朱祁鎮。這才是維護自己權利正確的選擇。因為只要有一絲可能,意外就會發生。朱祁鎮就會重新登上皇位,朱祁鈺就會被遺棄。

封建王朝的皇權制度,已經完全把人變成一個高度利己的機器。沒有親情,沒有友情,只有權利。因為一旦失去權利,就會像朱祁鈺一樣,在重病中被人像野狗一樣拋棄。被拋棄的還有為國家做過重大貢獻的于謙。而大明的最大罪人朱祁鎮竟然可以帶著徐有貞(原名徐程,最先提出南逃的大臣),石亨(貪汙犯,逃兵)等這些垃圾竟然可以公開的審判和殺掉大明的功臣于謙。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皇權制度是多麼的荒誕和扭曲。不分是非,不問對錯,不論公平。

但就是這樣的朱祁鎮還是一樣的受到稱讚,就因為他是皇帝。所以在這種制度下,整個社會是病態的,扭曲的。有才能的人被無情的處死,而登上舞臺的往往是沒有底線的小人。因為他們更無恥。他們更狠。這就是朱祁鎮“奪門之變”的真正的意義。自從有了“奪門之變”,大明就已經從骨子裡爛死了,正義被邪惡打敗,公平被權利碾壓。忠義之士遠離朝堂,朝野上下充斥著小人。恐怕這才是大明滅亡的根本。甚至到最後,清兵入關時很輕易的就征服了天下,恐怕和失掉人心有很大關係。

綜上所述:朱祁鈺在完全掌控朝局的情況下,不可能再去殺掉已經被囚禁的朱祁鎮。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殺掉朱祁鎮。

最重要的是,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鑄下大錯,把幾十萬明軍精銳毀於一旦。把大明江山幾乎滅絕。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朱祁鎮活著,也是一個反面的教材。

後來朱祁鎮之所以能夠鹹魚翻身,最重要的是朱祁鈺的突然重病,並且後繼無人。才出現了不可思議的“奪門之變”。這隻能說是命運的其它安排,而朱祁鎮當上皇帝后一系列的豬一樣的操作,只能說老天爺是真的要滅掉大明。所以說他當上皇帝對大明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特別是殺掉于謙,更坐實了他的無能和不辯是非。

更說明了,就是想成為一名仁君,首先要讓自己狠起來,要掃除所有可以威脅到自己皇位的人。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掃除了所有威脅,才可以心平氣和的發展經濟,帶領國家走向強盛。而朱祁鈺的病也不一定是必死之病,並且他還年輕。如果他早點弄死朱祁鎮,那麼就不會有“奪門之變”,那麼所有的人都會想方設法把他治好。大明的歷史可能會改寫。因為朱祁鈺才是一個大明真正有為的皇帝。


塞北豪客


朱祁鈺沒弄死明英宗朱祁鎮原因如下:

一、北京保衛戰後,朱祁鈺的皇位已合法化,朱祁鈺完全掌控了皇權,威望也如日中天。

朱祁鎮誤聽死太監王振之言,草率親征,令御弟朱祁鈺監國,後兵敗土木堡,幾乎全軍覆沒,朱祁鎮也成了瓦刺太師也先的俘虜。也先人心不足蛇吞象,想一口吞併大明,蒙古大軍兵壓北京城,朱祁鎮成了也先最大的肉票,也先帶著朱頭到處騙開城關,朱祁鎮給大明國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于謙等恭忠體國的大臣為國家利益計,向太后力薦扶祁鈺登基。祁鈺在太后同意下,群臣擁戴下順利登基,還沒來得及狂歡,也先已到北京叩關。祁鈺在於謙等人佐助下,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朱祁鈺的威望如日中天。後來祁鈺又想改變與太后的協議,讓兒子代朱祁鎮子朱見深當了太子。雖朝廷有阻力,但祁鈺的目標最終仍達成,朱見深被奪去太子之位。可惜親子夭折,而且祁鈺生殖能力也不強,竟再也沒生出皇子!但朱祁鈺即位後始終控制了皇權!

二、朱祁鎮雖被祁鈺接回,高居太上皇之位,其實只是個高檔擺設,朱祁鈺從未把他當作真正的對手。

祁鎮回國後,名為太上皇,實為囚徒,被軟禁在南宮,連遮陰的大樹都被祁鈺令人砍掉了。生活甚至還有些困難,要靠自己已成前皇后的錢皇后紡紗織布補貼家用,即使打死朱祁鈺,他也不會相信哥哥朱祁鎮這塊沉河裡的磚頭還能翻身!

三、朱祁鈺在掌控朝廷後,如果直接對兄長、前皇帝、現太上皇下黑手,輿論上會對自己造成很大的被動。

朱祁鎮原來的皇位繼承於父親朱瞻基,絕對的正宗,現在非常時期,朱祁鈺遵太后懿旨,群臣擁戴,上了位,是合法的。朱祁鎮作為瓦剌最高級的俘虜好不容易回國了,受盡弟弟欺辱,尾巴夾緊得不要不要。不僅裝孫子,還裝孫子的孫子啦,你再下手,只要朱祁鎮不是正常掛了,地球人都知道是朱祁鈺下的黑手,朱祁鈺能幹這等傻事嗎?

四、朱祁鈺做夢沒想到徐有貞、石亨、曹吉祥這群亡命之徒吃了熊心豹子膽,會夥同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

北京保衛戰勝利後,于謙成了兵部尚書,少保,朝廷上主旋律是擁戴朱祁鈺的。石亨也封了侯,天下都在朱祁鈺的掌控之中。美中不足,祁鈺的兒子掛了,于謙、王直、胡濙等大臣主張復立未見深為太子。有這想法很正常,一這是當初朱祁鈺即位時,太后和他的約定;二是朱祁鈺的唯一兒子掛了。而且於謙等人打算在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晨向朱祁鈺請示,請老大拍板。在奪門之夜,朱祁鈺尚未知曉于謙等人的意圖。換言之,朝廷核心層無人有換皇帝的意圖,儘管皇帝病重,只想在朱祁鈺掛掉後,由侄子朱見深即位。朱祁鈺做夢都不會想到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還鄉團頭子要變天。事實上,他們手下也就區區千人!內外勾結,尤其是太監頭子曹吉祥參與這是朱祁鈺想不到的。祁鈺一向防哥哥像防賊一樣,謂予不信,請聽蒼茫大地陳述一史實。朱祁鎮在南宮和一個從小認識的老太監阮浪聊得開心,把隨身攜帶的一個金繡袋和一把鍍金刀送給阮浪,阮浪是個很孟浪的人,他大大咧咧地收下了,覺得也了無用處,又送給了王瑤,王瑤又把這兩件禮物給了朋友盧忠看了,盧忠找到了官機,勾結錦衣衛李善,向朱祁鈺告密構陷朱祁鎮,罪名是陰謀復辟。朱祁鈺趁機下手,對王瑤、阮浪嚴刑拷打,想逼他們說出朱祁鎮有復辟的圖謀,王、阮咬牙挺過酷刑,但最後仍被處決了。

可見,朱祁鈺始終防犯著哥哥,只不過想利用合法手段搞掉哥哥,這就是真相。

朱祁鈺沒想到這幾個自己待他們不薄的臣子竟是一群亡命的賭徒,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把朱祁鎮父子的命一同押上天平,在沒一點把握的背景下,竟想賭大家的榮華富貴!如兵部尚書夜晚查崗嚴一點,還鄉團立馬暴露,那他們的命運必然是獻人頭!但于謙是正人君子,不想參與他們兄弟的家務事,結果於謙竟被徐有貞等還鄉團要了人頭!帝王家的家務事,本就是國之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