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为什么没弄死明英宗?

少年不大冷


明英宗御驾亲征,却被瓦剌俘虏。但“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太子朱见深还年幼,无法主政。朝堂一时陷入了混乱。后因为有孙太后作主、于谦力挺、众大臣的一致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被硬生生地“架上”了皇位。

(于谦)

朱祁钰即位,是谓“明代宗”,史称“景帝”,他尊仍在瓦剌做俘虏的兄长明英宗为“太上皇”。代宗授命于谦担负保卫京师的职责,多次挫败瓦剌的侵犯。代宗又施行一系列举措,国家逐渐稳定下来。

捡不到便宜的瓦剌又退回了漠北。瓦剌扣留英宗作人质,本来是想有利可图。现在却没捞到半点便宜,反而失去了与宋朝“互市”的油水。瓦剌首领也先便在一年多以后把英宗遣还明朝。

代宗在众大臣的“劝谏”下,同意接回兄长。但他把兄长软禁起来,锁在南宫,甚至锁孔灌铅,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

七年后,代宗病重,石亨等将领砸破南门,拥立英宗复位。代宗被削去了“帝号”,仍称“郕王”。

(明代宗朱祁钰)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明代宗朱祁钰软禁兄长朱祁镇的目的无非就是防止兄长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他既然已经想到兄长的存在对他是一种威胁,可他为什么不直接杀死朱祁镇,一了百了呢?到底有哪些顾虑,使得朱祁钰对兄长举起的屠刀始终落不下来呢?

朱祁镇励精图治,并无污点,朱祁钰找不到下手的理由

明英宗9岁即位,由太皇太后主政,三杨辅政,宋朝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着三杨去世、太皇太后张氏驾崩,明朝开始走下坡路。

此时,明英宗也已从一个少年天子,长大成为一个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

(明英宗朱祁镇)

当时的北元已一分为二——瓦剌和鞑靼。瓦剌在向明王朝朝贡时,沿途强奸妇女,抢劫财物,无恶不作。而且还将严禁出口的弓箭、火器带出境外。

这些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明王韩的尊严,也严重影响了沿途百姓的安全。

公元1449年,瓦剌以马价不高为借口,悍然挑起战争,进犯明朝。英宗命令严加防守。

但由于猫儿庄失夺,明英宗不顾大臣的谏阻,决定御驾亲征。他说:“朕为一国之主,保卫江山社稷,义不容辞。”充分显示出不顾“皇上乃九五之尊”的满腔豪情。

为了表达勇赴国难的坚定决心,明英宗还为可能的变数都作了后事安排。他命令亲弟弟朱祁钰(时为郕王)留守京师,又安排扈驾从征的各部门。

只是后来由于英宗偏信了宦官王振的胡言,才导致被围困于土木堡,兵败被俘。

对于这样一个不顾惜自己的九五之尊身份,而勇赴国难,御驾亲征的兄长,虽未建功立业,但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朱祁钰能够凭哪一条罪名杀害兄长朱祁镇?

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代宗有愧于英宗家

英宗被俘,皇太子朱见深还年幼。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辅政的朱祁钰被“逼”上了皇位,但皇太子仍是兄长的儿子朱见深。

朱祁钰并不那么“高尚”,他不想在自己死后,皇位又轮到兄长的家中。“肥水不流外人田”,他想把皇位往自家子孙后代传承下去。于是,他将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废掉,改封为“沂王”。他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明代宗夭折的儿子朱见济剧照)

但非常不幸运的是:朱见济被立为太子仅一年零七个月就去世了。又有朝中官员上奏,将被废为沂王的朱见深重新立为太子。这使代宗大为恼火,他将上奏的大臣全部投入监狱。

代宗不想把皇位就这样拱手送还给兄长家,他想让自己的后代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凭心而论,他废除兄长的儿子太子位,是毫无根据的,他的内心是有愧的。这是他的私念,是违背祖训的。他哪里还好意思去杀死已经被他软禁的兄长呢?

杀了朱祁镇,恐怕明朝后继无人,朱祁钰就成了历史罪人

他的儿子被立为太子才一年多就死去,但他并不想把皇位继承权拱人让人。他当时只有27岁,妃子多着呢!他相信很快就会有一位妃子生出继承人来。

为此,他整日流连于后宫,群臣还以为他是因失去爱子而伤心,所以才沉溺于女色呢!其实,群臣无法理解境地的苦衷,他是在争取早日造出人来呢!

朱祁钰虽然整天沉湎于女色之中,但他忙而不得法,加之当时也无人加以引导,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竟然没有哪一个妃子的肚子争气,为他生下一个“龙子”来。

朱祁钰很焦虑,如果自己最终没有诞下一个“龙子”,那皇位继承权早晚还是要还给兄长朱祁镇家的。虽然朱祁钰还年纪轻轻,才30岁,无奈病痛缠身,看来生下龙子是他看不到的希望了。即使现在将兄长的儿子复立为太子,朱见深仍然年幼,无法主政, 结果还是兄长承继皇位。

如果朱祁钰杀死兄长朱祁镇,那将使皇位后继无人。这样,朱祁钰就断了明朝的江山社稷,他就成了”历史罪人”。朱祁钰不得不把这件事在掌中反复掂量。

兄弟情深,朱祁钰下不了手

这从代宗即位和英宗后来的复位,对对方的亲人的处置上,都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代宗不像宋高宗,他不会让皇兄客死他乡,所以将皇兄从瓦剌接了回来。他顾念兄弟之情,一直没有对英宗父子下杀手。

他只是废掉英宗的儿子太子位,而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同样,英宗复位后,也并未大加杀戮。只是削去朱祁钰的帝号,还称“郕王”。汪氏虽因丢失英宗年少时就喜欢的一件玉品而被搜查,以致一贫如洗。

但好在后来的太子——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念及往日交情,日常接济。另外,和他素来交往甚密的太子的生母周妃也经常请她入宫,汪氏得以安度晚年,寿终正寝于旧邸,死后追谥为“景皇后”,与代宗合葬。

皇位,九五之尊,实在诱惑太大。世上又有几人能够脱俗,有争取的机会而不去争取?

皇位之争,兄弟骨肉相残,这样的历史教训实在太多太多。而能象英宗和代宗这样温情地处理的,又实在太少太少。

这也算是“万黑丛中一点白”吧?


湖南衡阳人历史观


  • 首先要说明的是,朱祁钰当上皇帝完全是意外,比雷击的概率还要小。所以朱祁钰的一生都是在意外之中。但对大明来说,这个意外却拯救了国家。
  • 但可惜的是,封建王朝不是以正确选择为权利基础的,而是以权利为权利基础的。所以历史意外的正确很快被权利的基础所碾压。虽然是意外,但从这一次意外中我们可以发现皇权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按明朝的继承制度来说,朱祁镇当了皇帝,作为皇帝的弟弟,朱祁钰这辈子就不可能当皇帝。其实事实上朱祁钰也是这样想的,他老老实实做起了朱祁镇的好弟弟,对皇位没有一点非分之想。

但命运的伟大之处就是,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朱祁镇是当了皇帝,并且雄心勃勃。人有点雄心是应该的,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然后想办法去实现它。这本来没有错,错就错在,就是认为那个宏大的目标可以很容易实现,并且可以不付出任何努力。

朱祁镇就是这样想的,也可能朱棣当年对蒙古的战果太过于辉煌,搞得朱祁镇以为打蒙古就像杀鸡宰牛一样容易。所以就在著名太监王振的劝说下御驾亲征蒙古。

像霍去病年纪轻轻,第一次出征就打的匈奴找不着北,搞的很多人热血沸腾,以为搞定匈奴很容易。但千万不要以为霍去病能做到,就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有时候对于霍去病这种人成功的解释是“天才的军事家”,这种人是几百年才碰到的。

朱祁镇就是不信这个邪,他认为他是天子,手握几十万军队,还干不掉分崩离析中的蒙古一个小部落中的也先。所以普通人打仗都是看士兵多少,以为士兵多就一定能赢。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决定战争胜利的不是士兵,而是领导士兵的将军、统帅。

所以朱祁镇兴冲冲的带着大明的三十万精锐做了也先的俘虏。有幸和宋朝的最窝囊的徽钦二宗成了并列倒数第一。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才被大臣们推上前台,当了皇帝。也是因为朱祁镇的儿子太小,只有几岁。这时候北京城面临着也先十万骑兵的攻击,大部分大臣想着如何南逃。立一个几岁的孩子显然是不可能救这个国家的。

应该说这时候当皇帝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是接收一个随时就可能被灭掉的国家。而最大的罪魁祸首不是王振,而是明英宗朱祁镇已经成了也先的阶下囚,现在埋怨也没有什么用。

眼看大明马上就变成又一个大宋,忽必烈的子孙又要重新成为这个国家之主。大明的形式万分危机。这时候朱祁钰当上了皇帝。

朱祁钰当了皇帝,然后上天也送给他一个主战派于谦。这个情节是何等的熟悉。

是的,若干年前的东京汴梁。金军的六万大军打到开封。宋徽宗把帝位传给他儿子宋钦宗,当时老天爷也给他留下一个主战派,名字叫李纲。可惜的是,宋钦宗没有珍惜老天爷给他的机会。

但朱祁钰不是宋钦宗,他抓住老天爷给他的机会,历史虽然很相似,但毕竟没有重演。于谦受到了明代宗朱祁钰的重用,终于完成惊天大逆转,打赢了北京城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朱祁钰也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帝。并且他还派人接回了明英宗朱祁镇。结束了朱祁镇的俘虏生涯。这一段历史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包含了朱祁钰如何不愿意接回朱祁镇,如何虐待朱祁镇,等等,认为朱祁钰不够厚道,抢了朱祁镇的皇位。

现在有一个问题: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丢掉了大明的30万精锐,几乎把一个强盛的国家弄的几乎灭亡,难道他不该被审判处死。难道就因为他是皇帝就应该免罪,就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了王振身上,要知道是朱祁镇在御驾亲征,他是唯一的主帅。他怎么可能不为这么大的失败承担责任?

只能说,朱祁钰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把朱祁镇从也先哪里接回来。还是兄弟情深的。至少在朱祁镇回来的一段时间里,朱祁钰确实没有想着要杀他。其实只要朱祁钰想要朱祁镇死,就可以让朱祁镇不明不白的暴病而亡。

朱祁钰为什么没有杀朱祁镇,大致的原因有三条:

第一:两个人的巨大差别,让朱祁钰拥有了强大的心理优势。

这个心理优势就是两个人的成就。朱祁镇带着大明的三十万精锐,在死太监王振的蛊惑下昏招迭出。最终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导致整个国家陷入危机。

而在危难之间,是朱祁钰信任于谦,主持大局坚定固守北京,并且一举挫败携土木堡之胜的也先,挽救了大明江山。

我们讲公道自在人心,两个人的成就全天下都看得清清楚楚。天下人会支持谁都一目了然。所以这是朱祁钰的自信。

第二:兄弟情深,朱祁钰对朱祁镇怀着一颗仁慈之心。

再怎么说,朱祁镇毕竟是朱祁钰的哥哥,并且对待朱祁钰还不错。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朱祁钰还是狠不下这颗心。

另外朱祁钰的确是个英明的皇帝。在位期间重用于谦等有能力的大臣,励精图治,大明国力重新恢复。所以深受拥戴的朱祁钰这个时候干掉对他没有威胁的朱祁镇,自己都觉得过于小心谨慎。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位已定。朱祁镇被严密控制!

朱祁钰面临的环境和李世民不一样,李世民之所以要弄死李建成,是因为大位没定,两个人是两虎相争。所以说要你死我活。但朱祁镇回来的时候,朱祁钰已经坐稳了皇位。没有你死我活的必要。这时候朱祁钰的戒心就小了很多。另外朱祁镇一直在朱祁钰的监控下生活。

朱祁钰以为没有任何问题。这只能说朱祁钰小看了朱祁镇的作用和能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武则天为了自己能当皇帝,就找了个借口把唐中宗李显贬到庐陵当庐陵王去了。然后就把四儿子李旦扶上皇位。就这样李旦就在武则天的监视着战战兢兢的做了一段时间皇帝。然后被废,武则天当了皇帝。

武则天之后,李显又重新当了皇帝。李显对李旦很有戒心。但李旦表现的非常老实,对皇位没有一点奢望。但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李旦确实当过皇帝。所以当李显一死,李旦就顺理成章的被推上了帝位。就因为他当个皇帝,大家都不自觉的把他当成了皇帝。

朱祁钰显然是对历史不熟,所以就留下了朱祁镇。还有最重要的是,朱祁钰还非常年轻,还不到30岁。这样的年纪显然以为自己的人生还非常长,自己的身体健康好的很。对这种几乎很小的威胁不当回事。毕竟是兄弟,不到万不得以,谁也下不了手。就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不也是一忍再忍。

所以朱祁钰如果在完全可控的时候,想办法弄死朱祁镇,只会留下心胸狭窄的名声。所以这是朱祁钰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但命运就是这么奇妙,天天生活在恐慌之中的朱祁镇没病没灾。反而天天生活在锦衣玉食中才二十多岁的朱祁钰得了重病。几乎到了濒死的边缘。然后曾经当过皇帝的朱祁镇的重要性就一下子凸显出来了。这才变成某些人投机者的工具。

所以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皇权制度的可怕性。也就是是说,只要朱祁钰当上皇帝,为了避免意外,就只能杀死朱祁镇。这才是维护自己权利正确的选择。因为只要有一丝可能,意外就会发生。朱祁镇就会重新登上皇位,朱祁钰就会被遗弃。

封建王朝的皇权制度,已经完全把人变成一个高度利己的机器。没有亲情,没有友情,只有权利。因为一旦失去权利,就会像朱祁钰一样,在重病中被人像野狗一样抛弃。被抛弃的还有为国家做过重大贡献的于谦。而大明的最大罪人朱祁镇竟然可以带着徐有贞(原名徐程,最先提出南逃的大臣),石亨(贪污犯,逃兵)等这些垃圾竟然可以公开的审判和杀掉大明的功臣于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皇权制度是多么的荒诞和扭曲。不分是非,不问对错,不论公平。

但就是这样的朱祁镇还是一样的受到称赞,就因为他是皇帝。所以在这种制度下,整个社会是病态的,扭曲的。有才能的人被无情的处死,而登上舞台的往往是没有底线的小人。因为他们更无耻。他们更狠。这就是朱祁镇“夺门之变”的真正的意义。自从有了“夺门之变”,大明就已经从骨子里烂死了,正义被邪恶打败,公平被权利碾压。忠义之士远离朝堂,朝野上下充斥着小人。恐怕这才是大明灭亡的根本。甚至到最后,清兵入关时很轻易的就征服了天下,恐怕和失掉人心有很大关系。

综上所述:朱祁钰在完全掌控朝局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去杀掉已经被囚禁的朱祁镇。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杀掉朱祁镇。

最重要的是,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铸下大错,把几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把大明江山几乎灭绝。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朱祁镇活着,也是一个反面的教材。

后来朱祁镇之所以能够咸鱼翻身,最重要的是朱祁钰的突然重病,并且后继无人。才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夺门之变”。这只能说是命运的其它安排,而朱祁镇当上皇帝后一系列的猪一样的操作,只能说老天爷是真的要灭掉大明。所以说他当上皇帝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杀掉于谦,更坐实了他的无能和不辩是非。

更说明了,就是想成为一名仁君,首先要让自己狠起来,要扫除所有可以威胁到自己皇位的人。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扫除了所有威胁,才可以心平气和的发展经济,带领国家走向强盛。而朱祁钰的病也不一定是必死之病,并且他还年轻。如果他早点弄死朱祁镇,那么就不会有“夺门之变”,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想方设法把他治好。大明的历史可能会改写。因为朱祁钰才是一个大明真正有为的皇帝。


塞北豪客


朱祁钰没弄死明英宗朱祁镇原因如下:

一、北京保卫战后,朱祁钰的皇位已合法化,朱祁钰完全掌控了皇权,威望也如日中天。

朱祁镇误听死太监王振之言,草率亲征,令御弟朱祁钰监国,后兵败土木堡,几乎全军覆没,朱祁镇也成了瓦刺太师也先的俘虏。也先人心不足蛇吞象,想一口吞并大明,蒙古大军兵压北京城,朱祁镇成了也先最大的肉票,也先带着朱头到处骗开城关,朱祁镇给大明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于谦等恭忠体国的大臣为国家利益计,向太后力荐扶祁钰登基。祁钰在太后同意下,群臣拥戴下顺利登基,还没来得及狂欢,也先已到北京叩关。祁钰在于谦等人佐助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朱祁钰的威望如日中天。后来祁钰又想改变与太后的协议,让儿子代朱祁镇子朱见深当了太子。虽朝廷有阻力,但祁钰的目标最终仍达成,朱见深被夺去太子之位。可惜亲子夭折,而且祁钰生殖能力也不强,竟再也没生出皇子!但朱祁钰即位后始终控制了皇权!

二、朱祁镇虽被祁钰接回,高居太上皇之位,其实只是个高档摆设,朱祁钰从未把他当作真正的对手。

祁镇回国后,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被软禁在南宫,连遮阴的大树都被祁钰令人砍掉了。生活甚至还有些困难,要靠自己已成前皇后的钱皇后纺纱织布补贴家用,即使打死朱祁钰,他也不会相信哥哥朱祁镇这块沉河里的砖头还能翻身!

三、朱祁钰在掌控朝廷后,如果直接对兄长、前皇帝、现太上皇下黑手,舆论上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被动。

朱祁镇原来的皇位继承于父亲朱瞻基,绝对的正宗,现在非常时期,朱祁钰遵太后懿旨,群臣拥戴,上了位,是合法的。朱祁镇作为瓦剌最高级的俘虏好不容易回国了,受尽弟弟欺辱,尾巴夹紧得不要不要。不仅装孙子,还装孙子的孙子啦,你再下手,只要朱祁镇不是正常挂了,地球人都知道是朱祁钰下的黑手,朱祁钰能干这等傻事吗?

四、朱祁钰做梦没想到徐有贞、石亨、曹吉祥这群亡命之徒吃了熊心豹子胆,会伙同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于谦成了兵部尚书,少保,朝廷上主旋律是拥戴朱祁钰的。石亨也封了侯,天下都在朱祁钰的掌控之中。美中不足,祁钰的儿子挂了,于谦、王直、胡濙等大臣主张复立未见深为太子。有这想法很正常,一这是当初朱祁钰即位时,太后和他的约定;二是朱祁钰的唯一儿子挂了。而且于谦等人打算在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晨向朱祁钰请示,请老大拍板。在夺门之夜,朱祁钰尚未知晓于谦等人的意图。换言之,朝廷核心层无人有换皇帝的意图,尽管皇帝病重,只想在朱祁钰挂掉后,由侄子朱见深即位。朱祁钰做梦都不会想到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还乡团头子要变天。事实上,他们手下也就区区千人!内外勾结,尤其是太监头子曹吉祥参与这是朱祁钰想不到的。祁钰一向防哥哥像防贼一样,谓予不信,请听苍茫大地陈述一史实。朱祁镇在南宫和一个从小认识的老太监阮浪聊得开心,把随身携带的一个金绣袋和一把镀金刀送给阮浪,阮浪是个很孟浪的人,他大大咧咧地收下了,觉得也了无用处,又送给了王瑶,王瑶又把这两件礼物给了朋友卢忠看了,卢忠找到了官机,勾结锦衣卫李善,向朱祁钰告密构陷朱祁镇,罪名是阴谋复辟。朱祁钰趁机下手,对王瑶、阮浪严刑拷打,想逼他们说出朱祁镇有复辟的图谋,王、阮咬牙挺过酷刑,但最后仍被处决了。

可见,朱祁钰始终防犯着哥哥,只不过想利用合法手段搞掉哥哥,这就是真相。

朱祁钰没想到这几个自己待他们不薄的臣子竟是一群亡命的赌徒,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把朱祁镇父子的命一同押上天平,在没一点把握的背景下,竟想赌大家的荣华富贵!如兵部尚书夜晚查岗严一点,还乡团立马暴露,那他们的命运必然是献人头!但于谦是正人君子,不想参与他们兄弟的家务事,结果于谦竟被徐有贞等还乡团要了人头!帝王家的家务事,本就是国之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