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吳三桂造反的時候很少有漢族將領投降?

李成蹊


吳三桂在反清之前,手握西南半壁江山。加上和他聯合的其他“二藩”,可以說,整個南方都在他和他盟軍的控制之下。同時,吳三桂的兵力相當雄厚。追剿李自成的時候,清軍還參與,後來追剿張獻忠,以及追剿南明永曆政權,清朝都是放開手腳讓吳三桂“便宜從事”,為此,他招募了非常多的軍隊和人才。再一點,吳三桂的做法,實際上是在恢復漢人江山,把滿人攆出關外。

可以說,吳三桂掌握了天時地利人和。可為什麼,他最終卻失敗了呢?我認為,吳三桂之所以失敗,有一成是因為他遇上了另外“二藩”這兩個“豬隊友”,這兩個“豬隊友”猶豫不定又半路倒戈。但起碼有九成是他自掘墳墓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殺明朝皇室,又說幫明朝皇室恢復江山。

吳三桂在放滿清入關以後,雖然滿清派軍隊幫助他“復仇”,把李自成趕盡殺絕。但是,當時滿清對他其實是很不放心的。在剿滅李自成後,立刻就把他派到關外去。表面是鎮守一方,其實是放在自己可控範圍內,看住他。

吳三桂為了獲得滿清的信任,提出參與打擊南明政權。滿清在把他的兒子放在京城裡當人質後,同意了他的請求。此後,吳三桂就不遺餘力地打擊各地抗清義士,殘殺明朝皇室。

後來他甚至一直追到緬甸,抓到南明永曆帝,把他絞死。

也正因為這些做法,吳三桂獲得滿清的信任,讓他“便宜從事”,他也因此做大。

但是,後來吳三桂在造反的時候,卻又打著明朝的旗號,和滿清對抗。擁立一個並不存在的“朱三太子”,想以“朱三太子”為旗幟,獲得天下百姓的支持。

天下百姓又不是傻子,先前你殘殺南明皇室,絞殺永曆帝,現在又說幫明朝恢復江山,誰信你的鬼話?二、放滿清入關,又說要把滿清攆出關去。

吳三桂放滿清進入中原,是有因為李自成的部下搶了他的小妾,是因為李自成殺了他的父親。但是,這個道理卻又是站不住腳的。

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個話,本身就有調侃的意思。就是說,其造反的理由很不正當。後來,李自成殺他的爹,也是因為他和滿清眉來眼去勾結,才讓李自成冒火了。否則,他那麼敏感的一個人物,李自成為什麼要自斷後路殺他的爹?

但不管怎麼說,你吳三桂作為一個明朝舊臣,作為一個漢人。李自成和你的矛盾,都是內部矛盾。怎麼著,你也不能勾結滿清對抗自己人。在當時的背景下,這是民族氣節,吳三桂肯定是不該這麼做的。

吳三桂把滿清放進關來,最後又造反。號召大家和他一起,把滿清攆出關去。要攆出關去,當初你放進來幹啥?​三、復漢人江山,卻又自己稱帝。

吳三桂打的旗號是要恢復漢人江山的。

恢復漢人江山,並不是哪個漢人當了皇帝,都叫做恢復漢人江山。必須是明朝皇室的後人當皇帝,才叫做恢復漢人江山。否則的話,李自成當了皇帝,其實也就是恢復了漢人江山。你吳三桂為什麼又要推翻李自成呢?

既然李自成應該推翻,那就應該找明朝皇室恢復。結果是,吳三桂自己稱帝。古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現在是“吳三桂之心,路人皆知”。顯然,吳三桂是得不到支持的。

吳三桂既然得不到支持,他怎麼還能成功呢?





老張論歷史


公元1673年,也就是康熙十二年的春天,19歲的康熙皇帝終於在即位12年之後,下定決心,決計撤藩,簡言之,就是要搬掉雲南的吳三桂、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這三人的王爺金交椅,消息一出,舉國驚駭,捱至數月之後,平西王吳三桂首先發難,他殺掉雲南巡撫朱國治,豎起“興明討虜”旗號,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正式與清朝廷開戰。

那麼,“為啥吳三桂造反的時候很少有漢族將領投降?”

對於這個問題,子由且從三個方面進行回答;

一,起事初起階段是有很大一部分漢人響應的

康熙十二年之初,吳三桂扯旗造反,這個時候,他所能直接掌握的軍兵也不過2萬餘人,其中平西王府的蕃兵8400人,這是吳三桂最核心的軍事力量。

另有吳三桂直轄的綠營兵“雲南援剿四鎮”,這4鎮當中,每鎮兵員為3000人,四鎮共有兵員12000人。

這也就是吳三桂雲南起事之初的老本兒。

讀者諸君可能要問了,任憑吳三桂一身是鐵,能錘打出幾根釘?他怎麼敢用兩萬人去撼動大清朝的鐵桶江山呢?

可是,事情一定會發展變化,這邊吳三桂臉色一變,決計造反,隨之本來隸屬清朝廷、駐防雲南的綠營兵就有2標8鎮2協5營共計29600人蟻附歸降。

我們知道,綠營兵都是漢人組成的清朝常備軍、正規軍,一下子就有將近成建制的3萬漢人軍隊投歸吳三桂,能說漢人不支持、少有漢族將領投降吳三桂嗎?

吳三桂的軍隊首先兵鋒直指貴州,驚人的一幕再次出現,貴州又有3萬綠營兵完整的投降吳三桂,接下來,吳軍用兵四川、湖南,這兩地的綠營兵蜂擁投降,使得吳三桂的軍隊人數迅速驟增,起事不到半年,軍兵達到了12萬人。

二,百姓承平日久,人心厭戰

清朝的統治到了康熙一朝,雖然漢人依舊受滿清統治者的壓迫,但是,民族矛盾已經不是那樣的尖銳,康熙皇帝多次去祭祀孔廟,更試圖在經濟上搞輕徭薄賦之道。

老百姓們漸漸習慣了太平生活,不願意再次捲入刀兵水火之中,過顛沛流離的日子。

所以這個時期的漢人,特別是中原地區的軍民,大多采取冷眼旁觀的姿態,既沒有對吳三桂的叛清義憤填膺,也沒有對三藩的起兵寄予什麼大的期望。

三,吳三桂的自取其咎

實際上,吳三桂起事之初,得到了廣東和福建的策應,在雲南、四川、貴州、湖南等地的作戰更是所向披靡,可以說是節節勝利,而且,“興明討虜”這一口號的提出,對於漢人百姓、中原士子來說,也不是沒有感召力。

而且,即使當年吳三桂投降滿清,做清軍的馬前卒,很多人們還是把他說成苦心孤詣,借兵為君父報仇的孤臣孽子,甚至吳三桂指揮軍隊,攻擊城池的時候,人們就一廂情願的認為他網開一面,不搞屠城殺戮。

可是,自從一件事發生在吳三桂身上之後,四民百姓、漢人軍民就再不相信他了!為什麼呢?

因為,公元1662年,南明永曆16年,志得意滿的吳三桂率領滿漢聯軍,打的南明軍隊叫苦不迭,逼的南明永曆帝逃到了緬甸,貪功心切的吳三桂逼迫緬甸王將永曆帝交出,竟然用弓弦將南明永曆帝父子全部縊死。

這一事件,使得吳三桂在漢民族為主體的國度裡失去了民心,因為,趕盡殺絕本來就不是仁人所為,況且,弒君之罪,而且堂而皇之的進行,尚何言哉?

就在永曆皇帝父子死難不過10年之時,吳三桂以擁戴一個子虛烏有的朱三太子為名,再來號召天下,“興明討虜”,試問天下之人?誰還能信這一套?

這一點,才是吳三桂雲南起事之後,在漢人當中,或者說在漢人將領以及抗清勢力陣營內,沒有得到極大的響應的最根本原因。


子由拍案驚奇


吳三桂反清,並不是為了復明,儘管打著復明討清的旗號。

而是在康熙提出撤藩之後,平西王吳三桂首當其中。也就是說,吳三桂為了保全自己的勢力才硬著頭皮與康熙對抗。

那麼,這樣的情況下,漢族將領很少人投降他並不奇怪了。

吳三桂的出爾反爾,讓大明遺民鄙視。

作為山海關總兵,平西伯吳三桂是深受崇禎器重和倚仗的。

沒有想到,隨著崇禎煤山上吊,吳三桂就跟李自成的恩怨,直接把大清兵馬放進關內逐鹿中原,這一點讓天下百姓非常的鄙棄。

隨著吳三桂充當大清的馬前卒,與明朝軍隊作戰,讓大明遺民義憤填膺。

當吳三桂成為平西王,踞守雲南時,也有自知之明:已經是天下公敵。

自私的吳三桂掛羊頭賣狗肉。

康熙決定撤藩,第一個就是吳三桂。

吳三桂猝不及防。

無奈之下,憑一已之力,幾乎無法抗衡康熙。

於是,吳三桂幹起掛羊頭賣狗肉的事:討清復明。

己經看清楚了吳三桂真面目了,漢族將領還會相信他嗎?

當然不會。

總結:自私,出爾反爾的吳三桂,當然沒有什麼人支持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