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读《红楼梦》就会沉醉它的世界无法自拔,和性格有关系吗?

小小天使田思悦


觉得和性格关系不大,但是和对书的态度有关系。

对书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书要为我所用。而另一种,却是我要沉醉于书,说是看书其实是被书给看了,被书消耗掉了。书没有错人也没有错,而是像书中求取的东西错了,看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向它去求取智慧,求取一些美的感知。

为什么有的人能看书,而有的人会被书消耗呢?一种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和有的人沉迷于游戏一个道理。现实里找不到的快感,到脱离现实的地方去寻求。《红楼梦》每个角色都很饱满,活灵活现的可能就会把某个角色当作寄托。

还是那句话,要拿着书去寻找生活,而不是带着生活的遗憾逃避到书里。那样,只会让读书越来越狭隘。



向姐风马牛


首先呢我认为人类本身具有模仿的本能,无论是思想,语言,行为,在熟识的共同环境里相处久了,尤其是磁场相近的人,会不自觉的被磁化了意识从而同化了情感,语言和行为;例如夫妻之间的所谓夫妻相就缘与此;再如很多的影视演员假戏成真久久的不能从戏中角色转换出来而抑郁;读书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节制而沉溺与其中,就会变成“书呆子”;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的世界巨著,篇幅巨长且生动华丽,把生活和自然浑然天成,逼真而有味道;人物性格刻画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且强烈的放射着诗和理想的光辉,所以让读它的人往往如梦似幻,就象步入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从惊诧好奇到流连迷乱,伴着主人公哭,随着主人公笑;伤悲着黛玉葬花,惋怜着宝玉出家;自陷其中,欲拔不能。长此以往,便会抑郁其中,就会变成很危险的抑郁症,如果还来得及要做及时的心理疏导,让他(她)们明白:从书中学习的是文化造旨,是时代的引迀,是历史的厚度,更是为了丰富自己而力行于现实;而不是从书中看情感故事,更不能虚幻痴迷了自己浪费时间和感情,与其这样不能辩证的读书,不如不读的好。我认为这跟性格没有太多关系,但跟性情有关系,比如自制力较强,且有基本文化分柝力的人,会把读书当成学习,而且生活时间会安排的很条理;既使偶尔的情不自禁也是正常的情感同化,但不会允许自己无节制与某一件课余爱好。

所以凡事都要有度,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辩证理解和接受;黄金虽昂贵,但随身而行的只能是恰到好处的饰品点缀;因此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情,毕竟生活是现实的,人生是需要规划的,事业工作,读书学习,社会家庭,都要自我调控好,这是很重要而且必须做的事。

愿我的回答能为您点拨一二,不足处,笑拒。





玺汾天涯


我觉的和性格有一定关系。

就我个人来说,读巜红楼梦》主要吸引我的是它的语言精美,和塑造艺术形象上的独到之处,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红楼梦》具有多层次的深厚意蕴。

巜红楼梦》让中国人如此着迷,是因为它有无数细节和局部,都经得起反复地,品味式精读和解剖式研究。

如:贾雨村在一个破庙门前看见一副”旧破”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他想:”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

且不说对联内容,曹雪芹在这”门巷倾颓,墙垣朽败”的庙宇的对联前面,再加上”旧破”的定语,而且写出门额上”智通寺”之名,还让贾雨村发了一番似乎”智通”之论。曹雪芹用心之良苦,实在令人赞叹不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巜红楼梦》中许多对联中最重要的一副,出现过几次?在什么地方?琢磨起来,真是意味深长。

小厨房风波实际上是一场未遂的篡权,因何而起?其中司棋领导的一场全武行,始终围绕着什么进行?它有什象征意义?真值得细细品味。

巜红楼梦》和其他几部经典之作的一大区别是有极高的文化含量。

巜红楼梦》的诗词曲赋从数量来说,并不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更多,但是那些小说中的诗词曲赋都可以跳过不读,不影响下面的阅读效果。

《红楼梦》可不行,这些非散文形式,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与智慧价值,而且暗示后面的情节和人物命运,若是跳过不读,后面有些情节就会不大明白,失去许多审美情趣。

尤其是在一起做灯谜时各个谜语之间还有联系,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再比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让鸳鸯行洒令时,薛姨妈享受什么待遇?刘姥姥坐在什么位置?都有讲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礼仪。

由于《红楼梦》有这高于其他名著的水平,而且近三百年来红学研究己经相当深入。

这就不难理解有人读巜红楼梦》沉醉它的世界无法自拔喽。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