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中国影视已“死”,你对中国影视有什么看法呢?

LOK~㊣


以前的中国影视什么样,我不是很了解,就谈谈近几年我对中国影视的看法:


一、制度层面。中国影视最大的根源问题,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就是影视分级制度这一块,改革开放几十年都没有制定出中国影视自身的分级制度。这个问题涉及国情和国家政策,这里不多谈。

二、资本化、产业化。中国影视从早期进入到资本化时代,却没有走进产业化时代。

简单举几个例子。

(一)、中国影视进入产业化时代以来,多数的作品都是在走IP、走流量,老戏骨没了,来了一帮不会演戏的鲜肉,这帮鲜肉,多数不会演戏,更不努力。后期配音,甚至AI人脸技术都在用。这还是其次,最严重的是背后资本怕得不是在做电影,而是在洗钱。

(二)、虽然这几年也出了不少好的电影,但是比如说《战狼》,第一部在做筹备的时候,没人投资,没有大牌参演,吴京甚至把自己房子卖了再做投资。《红海行动》是有人民解放军海军总政治部背书。可怜的就要说《大圣归来》和《哪吒》,《大圣归来》历时八年,这八年不断再找投资,几次面临资金不够停止,几乎与观众见不到面,上映时候拍片率低,是以观众口口相传,侥幸逆袭。《哪吒》筹备的时候还是资金原因,甚至一个道具,导演都要考虑多用几次,做成什么样子。

中国影视面临的基本都是自身问题,没有自身的电影分级制度,资本化后不能产业化。

什么是产业化:不是有多么雄厚的资本,市值多么大的影视公司。而是合理的影视业制度之下,相应的演员工会、编剧工会、导演工会等等,从制度层面、行业层面,一套系统的建立与流程。在影视产业化高度成熟阶段,不是叫影视行业而是影视工业。这种体系下,演员工会、编剧工会、导演工会可以叫板资本,毕竟专业的事还是要由专业的人来做。


火影鞑靼


我不太认同这句话。我觉得中国影视发展不仅不”死“,反而还处于一个上升期。

我觉得发展至今,国内影视业已经相对成熟成型,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我主要从外界和自身两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一、外界对于中国影视的认可程度;二、中国影视自身的发展空间。

首先,我们来谈谈外界对于中国影视的认可程度。

周围很多人都会谈论韩剧怎么怎么火,韩国电影怎么怎么好看,美剧很精彩,好莱坞大片如何如何,当然这也确实符合国人不自夸的性格特点。

其实,中国影视作品在国外很受欢迎。就拿古装剧《甄嬛传》来说吧,这部历史剧不仅出口亚洲多个国家,还成功登上了美国主流电视台,颇受欢迎。这部在国内收视率很高的作品,在其它多个国家同样掀起了追剧狂潮!美国电视台甚至不惜花费巨资来对这部古装剧进行翻译。在烂番茄上也颇受好评。“美版《甄嬛传》在美国最权威的观众点评网站IMDB上的评价也很不错,10分制的评分体系,《甄嬛传》拿了8.5分。”(中国新闻网报道)

除了电视剧方面,中国的功夫片一直是被国外观众认可和追捧的。其中李安导演执导的古装动作片《卧虎藏龙》荣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该片也被英国《卫报》评选“21世纪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1名 。除此之外,中国电影也是个大颁奖礼的常客,屡屡斩获重要分量的奖项。成龙大哥作为闯荡好莱坞的领头人物,不仅参与的好莱坞影片票房和高,还被美国《娱乐周刊》评选为“影史25大动作英雄第15位”。

所以我之所以觉得中国影视没有死是因为:

中国影视成果不是中国观众自嗨,自娱自乐的产物,而是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一部分,已经被全世界认可和称赞。

其次,我们说说中国影视自身的发展空间。

中国影视不“死”,还原于它有足够的进步和发展空间。从电影方面来看,2018年《我不是药神》这部社会写实电影的推出,让大家感到从作品深度上,我们也能拍出不亚于韩国《熔炉》《釜山行》等反应社会问题和认为心理问题的作品。《战狼》系列的推出不仅票房屡破纪录,也让我们内心产生极大地鼓舞。去年,一部《流浪地球》的上映,虽然让我们看到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差距,但也让我们知道,我们国家也是可以拍出好看的科幻片的。

在电视剧方面,中国影视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题材具有丰富性,内容也较为饱满。据统计仅2019年上半年,便有七十多部剧集播出。随着国内作品的不断推出,相应进口片数量有了大幅下降。

有差距才有发展,既然存在进步空间和上升余地,怎么能说中国影视“死”了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影视非但没有“死”,反而出于高速发展和上升期。


文化大杂烩


首先,并不认同这个观点。相反,我感觉中国影视业正走在向死而生的路上。

在讨论这个观点对与错之前,先来简单看一下近10年中国影视业各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2006年 情景喜剧《武林外传》

2013年 音乐电影《天台爱情》

2014年 历史题材剧《北平无战事》

2015年 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

2015年 悬疑搞笑电影《唐人街探案》

2016年 黑色幽默电影《驴得水》

2017年 悬疑探案剧《白夜追凶》

2017年 反腐政治剧《人民的名义》

2017年 主流商业动作电影《战狼2》

2017年 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

2017年 历史题材剧《大军师司马懿》

2018年 军事战争题材电影《红海行动》

2018年 社会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

2019年 历史题材剧《长安十二时辰》

2019年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2019年 动画电影《哪吒》

2019年 轻科幻伦理电影《被光抓走的人》

2019年 社会现实题材电影《少年的你》

2019年 半传记故事题材电影《中国机长》

2019年 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2019年 惊悚悬疑电影《误杀》

2019年 剧情类电影《老师好》


以上共列举了22部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其中2006年的《武林外传》是本人认为的中国情景喜剧巅峰之作和最后一部成熟之作,近10年没有像样的情景喜剧作品,这是一大缺憾。剩余21部作品均代表着中国影视界近10年的发展现状和最高水平。

但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优秀作品,却总给人感觉中国影视业不行了的感觉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烂片太多


1、烂资金太多。

国内的影视投资领域混乱,什么资金都往里投,而部分投资人又喜欢指手画手,比如干预剧本的改编、演员的挑选、剧情的增减等等,严重影响了制作水准。可以这样说,除了一线公司全资制作的影视剧,应该没有哪部作品里是没有带资进组的演员或导演的!而这些作品最后的命运也大多成为投资方孤芳自赏的烂尾之作。


2、热钱太多。

前几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影视行业赚钱容易,吸引热钱纷纷进入。而钱多作品少怎么办呢?那就翻拍,或是临时抓剧本,为了投机盈利而来的急功近利之作怎么可能被人认可呢?这是把全中国的观众都当成了傻子。


3、烂剧本太多。

国内的影视剧创作并不像美国那样成熟,拥有完善的剧作家组织和工作体系。纵观国内影视剧创作的来源,极少优质原创剧本,少量根据优秀小说改编,而最大量的剧本都选择东拼西凑或是照搬照抄,更有甚者在翻拍旧IP时甚至连台词都一字不改。


4、烂演员太多。

这是国内娱乐圈的现状,搞得整个演艺圈乌烟瘴气。演员不用练台词功底,只需要数1234,后期全靠人配音。演员不需要真人出镜,因为有绿幕抠图,发展到最后抠真人都不算过分了,还有只抠一个头的!表演浮夸不算什么,甚至没有表演,整部剧一个表情一镜到底。在各种综艺明星、流量明星、网红明星、跨界明星、鲜肉明星充斥演艺圈的时候,真正靠实力说话的演员反倒没了饭吃,因为年轻一代的观众们愿意为烂片买账,劣币驱逐良币就这样成为事实!

5、市场导向跑了偏。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年青一代网民占领了市场主流,所以原本还算是个艺术行当的影视业彻底沦陷为娱乐业!导演、剧本、演员什么的一概不重要,只要有流量明星、小鲜肉、大美女就能随便拿个剧本拍个片,而且还有大量的人买单!这是影视业的悲哀,但也是无奈!


二、此消彼长

正当国内影视业被资金裹挟、被市场带偏的时候,外来文化强势入侵。韩剧、日剧、美剧和打开引进大门的电影市场,瞬间冲击了国人的眼球,掏空了国人的腰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早些年国外电影引进的名额极其有限,随着引进规模的扩大,对国产电影形成了巨大压力。票房一边倒式的流向国外,大量的国产电影只能分一分剩下的残羹剩饭勉强度日。

中国的影视剧也需要输出,弥补外流的市场份额。但国内影视行业长期以来的吃老本恶性不见改观,清宫剧、宫斗剧、翻拍剧、古装剧、烂俗言情剧拍起来没完没了,一点文化输出的价值都没有!除了中国人没人看得懂,也没人愿意看,自然就输出不出去!


眼看着留给国产影视业的蛋糕越来越小,却鲜有从业者能看到这一点,还在乐此不疲的窝里斗,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矣!


三、向死而生

随着上一辈影视人的逐步淡出,新一辈影视人正在快速崛起。我们可以去细细的品一下近10年的优秀作品,还有多少是老一辈导演、演员在挑大梁?新一代导演正在逐渐成熟,新一代演员也羽翼渐丰。不再符合时代潮流的老观念、老风格、老作品正在退出舞台,全新一代影视人正在用他们的作品向全世界发声!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影视行业已经度过了前几年野蛮生长的年代,想来影视圈随随便便就圈点钱走的人越来越少。影视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大,市场也更透明,通过票房作假等手段洗钱的资金也正在从影视圈出逃。流量明星的套路也不再一打一个准,多部折戟的渣级影视剧就已经给这些滥竽充数的人敲响了警钟。


行业发展的阵痛,并不能阻止整个行业向前的脚步,中国影视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