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直接向美國公民發錢,你怎麼看?

思想邊界


這是一種社會制度不同的關係、問題是因為疫情造成嚴重後果、不至於因為災情發生而引發社會的不安定、從國庫出資分發給民眾、來平衡國家民生基本保障、


天空飄浮著大海中的倒


隨著美國疫情日趨嚴重,美國特朗普簽署了20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這筆挽救疫情的撒錢計劃,已經開始實施,簡單粗暴的發錢形式能否控制住美國日益惡化的疫情?能否提振美國的經濟?很難說。我認為收效甚微。

據美國的一位財政部的高級官員4日12日對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稱,將發出第一批紓困現金,一些美國人賬戶將收到錢。美國財政部也表示,第一筆款項最遲將於4月15日前發放。低收入戶或者接受聯邦補助的民眾優先獲得。在此前通過的這項經濟刺激方案中,年收入低於75000美元的個人,將獲得每人1200美金的直接補助,家庭年收入不超過15萬美元的已婚夫婦獲得2400美金補助,每個17歲以下的孩子,可以再額外獲得500美金補助。據悉,大約有80%的美國人有資格獲得此項補助。美國的稅國稅局表示,所有人收到紓困金的時間可能需要長達20個星期,可能不納稅的就領不到錢。據悉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如符合條件的也可以申領。

在疫情期間為了對抗疫情,共同克服困難。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給老百姓發錢進行抗疫。比如新加坡疫情期間給每一個年輕的家庭,最高可以獲得1300新幣的補貼。而我們國家的澳門在1月31日公佈將於4月份提前發放,每人10000澳元的補貼(非永居6000澳元)。這種發錢的模式超級刺激,從感官上看直接拿到錢的感覺更加爽,美國特朗普更是熱衷這項刺激,不只能刺激消費,而且還能引發美國民眾對特朗普政府的好感。

這種發錢刺激經濟的手段在西方國家很盛行。美國是一個消費經濟群體,是全球第一大消費國,美國人的超前消費方式就是借貸消費,提前消費,他們可沒有存錢的習慣,一般都是月光族。他們一般會通過借貸或信用卡來購買生活用品,交各種費用,交房貸,旅遊消費等等。所以對於這種消費方式,直接簡單的發錢更能刺激美國人的經濟消費。

有些人看到這肯定會羨慕不已想著發鈔票多好,我覺得沒必要羨慕。對於疫情的處置,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因此實行各種政策和策略以及釋放現金流等來防疫抗疫的措施也不盡相同。美國等西方國家以直接發錢的方式,而我國根據我國的國情實行的是發消費券的方式,我覺得發消費券更適合我國對老白姓來說更實惠,不只會緩解疫情的壓力,還能更好的刺激經濟的復甦,能讓經濟迅速回升,一舉兩得。

不管用哪種方式?發錢還是發券都是為了緩解疫情壓力,刺激消費帶動經濟的復甦。但我覺得美國當務之急,不是發錢,還是趕緊想盡一切辦法控制美國的疫情才是最關鍵!

對於直接發錢還是發券,你更喜歡哪種形式?可以參與討論。


一眼秒殺


錢是它自家的,支配和使用權也屬於它家的。發與不發均與我們無關,何必操此瞎心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