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有一類孩子,他們不愛動腦思考,沒有自信;在學習上,考試成績一塌糊塗;在生活中遇事發脾氣,不斷地放棄,卻很少爭取。

家長想了無數方法,非常的無奈地發現,很難改變他。

經常看到這樣的孩子,真心想幫助他們。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不愛動腦的孩子,讓你非常的無奈

場景1:

明明不多的作業,他卻磨蹭到很晚才做完。你一檢查,卻發現很多沒寫,理由是不會寫。

你仔細看了之後,並不是真的不會寫,而是他看到字多,不願意認真去讀題,以“不會”為藉口逃避。

這樣的情況太多了,氣得你憋火,憋得住的時候就罵幾句,然後再教他好好寫;憋不住的時候,上手就打過去了。

場景2:

作為父母,你真的很想改變他。於是,跟他約定,如果這段時間好好學習,就買他最喜歡的禮物。禮物是他很想要的,他答應得很好,可是沒過兩天,發現好難堅持,就又放棄了。

你提醒他,如果不堅持,那就得不到禮物咯。

他就說,那個禮物不想要了,不喜歡了。或者乾脆沉默不語。

場景3:

與別的夥伴一起玩趣味題,或者學習新技能時,還沒開始,他就說“太難了,我不會”、“我學不會”。

這個場景父母可能看到的次數不多,但是作為老師,經常會看到。

他拒絕嘗試新東西,害怕學習新知識,想都不想就認為自己學不會,考試成績一塌糊塗,對自己完全沒有自信。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不愛動腦的具體表現

以上三種都是不愛動腦的典型場景。不愛動腦的孩子,有以下幾點具體表現:

  1. 學習上,遇到難題還沒認真思考,就開始煩躁,甚至發脾氣,而且是經常這樣,考試成績也不好;
  2. 生活中,需要他付出努力去爭取的,他很輕易就選擇放棄;
  3. 沒有自信,與同學間害怕競爭,對新事物不敢嘗試,“我不會”是他逃避的理由;
  4. 不怕嘲笑,不怕批評,也不怕家長的打罵,就是不肯做出改變。

這些孩子,父母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有辦法改變他。

哄他,他答應得很好,但是沒兩天,甚至一天不到就原形畢露。

打他,他就哭得很委屈,邊哭邊說“我不會這樣了,我再也不會了。”

罵他,他就低著頭,一聲不吭,以不變應萬變。好像知錯了,但沒過一會,他就跟沒事一樣,原來怎樣還怎麼樣。

有這類孩子的家長,都會有深深的無力感。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為什麼孩子會不愛動腦思考

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是白紙,雖然有不同的遺傳,但是他們對世界的探索,是本能,是無差別的。

孩子不愛動腦的習慣,很大程度上,都是環境造成的。

  •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對

1、父母沒有時間管,看電視長大。

看電視只需要孩子被動注意,不需要主動思考,慢慢地剝奪了他的思考力。長大後,他的主要娛樂方式還是看電視,對玩具、生活、朋友都失去了興趣。

2、遇到困難,缺乏正確引導。

不管是生活還是玩玩具,家長看到他遇到困難,就會上前去幫忙,而不是恰當地引導他自己去解決困難。久而久之,他面對困難的第一反應就是求助,而不是動腦思考。

3、家長要求太高,或者拔苗助長了。

孩子做不到的時候,引導方式不對,孩子努力多次後仍然受到打擊,他心裡就會認為:不管怎麼努力,我就是做不到。他就會機械式地去模仿答案,或者看家長臉色行事,而不會再獨立思考。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 學校環境的打擊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對,會直接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1. 在學校,孩子的表現或者成績不好,同學們會笑話他,會疏遠他,他就越會害怕對比和競爭。
  2. 大部分老師開始的時候,是對孩子會有耐心的,會想幫助他改變。但是時間久了,孩子依然沒有改變,老師也會沒耐心,也會忍不住批評和打擊他。
  3. 學習考試成績不好,又會被家長埋怨甚至懲罰。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久而久之,重複的失敗和被否定,孩子就會“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

美國心理學家,賽裡格曼,在研究動物時,用狗做了個經典實驗。

起初把狗關進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小狗到處亂竄,卻逃不出去。

多次實驗後,在給電擊之前,先把籠門打開,再響蜂音器,但此時狗不但不從籠門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的孩子是非常可憐的。他給自己下結論:我就是不行,做什麼都不行。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解決辦法

這個錯誤不是孩子犯的,但是如果不改變,他卻不得不用一生來承擔這個錯誤造成的後果。

我們一定要努力幫助孩子改變過來。

第一、改變環境和習慣

  1. 下定決心改變。父母要放鬆心態,接納孩子的不足,告訴自己,現在幫助孩子改變一定還來得及改變。父母改變心態後,把問題和後果跟孩子做深談,幫助孩子也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
  2. 讓孩子成為解決問題的主角。下定決心之後,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制定計劃時,不要盯著考試成績,而是根據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降低難度,以孩子能輕鬆完成為標準。
  3. 為孩子營造學習型環境。父母不能只逼著孩子學習,而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讀書、寫作業時,父母也在一旁工作或者學習。孩子是模仿式學習,當他看到全家都在學習時,慢慢地他會體會到,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是生活的一部分。
  4. 經常與孩子討論問題,並帶領他一起解決實際問題。為了不讓孩子牴觸,建議討論學習以外的話題,最好是生活中他經常看到、遇到的。比如,吃飯的桌子壞了,我們可以怎麼辦?多想幾個方法,引導他想到可以實際解決的辦法,並且一起去動手做。
  5. 轉移注意力,讓時間變得更有意義。很多孩子對看電視或者遊戲上癮,直接堵是越堵越上癮,只能通過別的方式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想辦法讓他的時間過得更充實,比如戶外運動。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第二、創造機會,激發學習興趣

1、量力而行。

正確評估孩子的水平,制定他可以完成的目標,哪怕跟不上學校的腳步也沒關係,一切以他能完成為主,慢慢加大難度。

2、創造機會,讓他獲得成就感。

故意創造一些機會,讓他獲得成就感。比如上面修桌子的例子,一定要引導孩子自己說出那個可行的解決辦法,哪怕不是他想到而是你引導他想到的,也必須是從他嘴裡說出來的。這樣,他才會體會到,原來自己也很聰明,可以想辦法解決實際問題。

3、多玩動腦遊戲。

下棋、積木之類的就很好。玩的過程中,注意孩子遇到困難時,慢慢引導他自己思考。他有了進步時,要及時地肯定和認可。

這裡分享一個專注力遊戲:正聽反說。大人說句話,如“吃飯了”,孩子要反過來說“了飯吃”。多說一些有趣的話和事,句子簡短一些,慢慢加大難度。

4、創造機會讓孩子當小老師。

佈置一個簡單的任務,讓他當小老師來教家裡的老人,或者弟弟妹妹。例如,讓他教老人玩遊戲,教弟弟妹妹寫字。讓他當小老師,可以很好地增加他的責任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第三、教孩子學會堅持

制定一個簡單的目標,但是堅持時限要很長,且必須每天都要做。當他出現想放棄的狀態時,適時地肯定和獎勵他前面的堅持。

舉兩個例子:

  1. 每天跑800米,堅持一年。開始的時候,可能他跑不完800米,沒關係,第一天我們跑100米,再走700米;第二天跑150米,走650米。總之,一定要完成800米。
  2. 在家跳繩30個。好簡單的目標,輕易就能完成,但是必須堅持每天都要。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小結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的表現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

  1. 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
  2. 來自學校和同學的打擊。

要想讓孩子發生改變,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 接納孩子的缺點,改變環境和習慣;
  2. 創造機會,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3. 教孩子學會堅持。

不愛動腦思考的孩子,越長大就會越沒自信,越沒自信就越不敢前進。

看到這樣的孩子,我真覺得他們好可憐。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到大家。

孩子遇事發脾氣、不愛動腦思考、考試成績差?家長這樣做還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