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窗幽記》2

讀《小窗幽記》2


今天我們讀《小窗幽記》一句:“倚才高而玩世,背後須防射影之蟲;飾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膽之鏡。

這裡面有兩個我們需要了解的故事:

“射影之蟲”這個出自於幹寶的《搜神記》。傳說江淮間出產一種很特別的甲蟲,名叫“蜮”,又有人稱作“短狐”。這種蟲常常傷害人,形狀很是奇怪,背上長著硬殼,頭上有角,身旁有翅膀,可以飛到上空,在人的頭上施行襲擊。沒有眼睛,但耳朵聽沉特別靈敏,口中有一橫物,形狀像弩,只要聽到人聲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離,然後用口中所含的沙,當作“矢”用,向人射擊。被“蜮”射的人,會染上一種毒質而生瘡;就算人和身體能夠射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會生病。

“照膽之鏡”是傳說中的神鏡,能照見人的內臟。《西京雜記》記載:高祖劉邦進入秦咸陽宮,看見此鏡。女子有邪心,那麼“膽張心動”。秦始皇用這個去看宮人,“膽張心動”者就殺了。

所以這個句子的意思是:倚仗自己的才能高超而玩世不恭,遊戲世間,背後便要提防那些暗算你的人;如果偽裝忠厚善良來欺騙別人,面前恐怕有照膽鏡,能照盡肝膽讓人心事無所隱藏。

讀《小窗幽記》2


說起“玩世”,我印象中應該以“竹林七賢”為首了。“從前袁孝尼曾跟我學習《廣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這廣陵絕響的故事,可謂是深入人心啊。

細想來,嵇康於內自幼聰穎,博覽群書,廣習諸藝;於外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後更是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成為“七賢”的精神領袖,不可謂不“聞名天下”。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但就是如此之人,不也是因為因幫友人“呂安”作證,得罪司隸校尉鍾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四十不惑之年,“玉山”終究還是倒了。

偽裝之人,這個到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讀《小窗幽記》2


偽裝有三種情況。一種是為“活”不得不偽裝。如“白沙在涅”,你像生存下去你只能將自己滾成黑涅,才能生存下去。這兒不要去說什麼堅貞不屈,你一個小羅羅,捏死你太輕鬆了。“潛龍”在“淵”,不好好潛著,冒頭幹什麼?“出頭的椽子先爛”是有道理的。“蓄力而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經歷過這樣的“偽裝”階段。

讀《小窗幽記》2


第二種是為“義”而偽裝。這樣的偽裝是“極端”痛苦的。因此,我是非常佩服過往的那些英雄的。就如“六哥”,我像我是做不到像他那樣的。深刻地記著曾墨怡法場行刑的那場戲:送你上路的是你的同志。這是最擊穿我的一句話。無盡的悲涼,曾墨怡的悲,六哥的悲。我甚至在仔細的推導曾墨怡那時的心中到底想的是什麼?快樂、痛苦、無奈、釋然……對於這樣的偽裝,我是佩服的。

讀《小窗幽記》2


最後一種就是為人們看不起的為“利”而偽裝。為人的“價值觀”不同,“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些人也沒什麼好看不起的。我是很不喜歡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別人身上的。也許這是所謂的“小市民”心態,是讓大家批評的對象,但我要說的是,我們偉大的社會也就是由一個又一個“小市民”組合在一起的。中國人是很喜歡講“大”的。買東西時候什麼好,大的;吃飯什麼好,大的。還記得某縣市不是搞出個天下第一鍋和天下第一炒飯嗎。“做好自己”這個最基本的要求,往往為國人所忽視。我們不要看不起為“利”而偽裝的人。只要沒有傷害別人,為“利”而活有什麼不好?怕就怕你的“利”是建立在別人痛苦上的。這就不是“利”了,那就應該是“難”。唯別人是災難,唯自己是苦難。人活著是離不開圈子的,一個成功的人最好的標誌就是自己的圈子越來越大。可一旦你將“利”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你的圈子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小。當小到只有一個院子那麼大的時候就是個“囚”字了。

因此,“玩世”也好,“偽裝”也罷。“本心”、“本性”最為重要。“小人”好防,遠離就好了。“鏡子”好防,打碎就好了。但自己內心的東西就需要靠我們自己了。

讀《小窗幽記》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