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蘇州14大祠堂

蘇州14大祠堂

盤點蘇州14大祠堂


1、范成大祠

范成大祠位於市郊石湖行春橋畔茶磨嶼下,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修復一新的范成大祠背山面湖,東向,有祠門、享堂兩進,左右以廊相連,中為庭院。祠門額"範文穆公祠",面闊三間,硬山頂。享堂面闊三間16米,進深8米,硬山頂。堂內懸"壽櫟堂"匾,有范成大塑像。左右壁間嵌明代石刻田園詩碑七方,詩、書、刻俱佳,堪稱珍品。

2、沈家祠堂

沈家祠堂位於甪直鎮萬盛米行舊址西側。解放後,祠堂被改為糧管所倉庫。沈家祠堂規模是蘇州現存較大、較完整的家祠.依次是照壁、門廳、前廳、後廳、附房、住樓。前廳面闊七間25.6米,進深11.4米,內四界前重軒後雙步,前軒為一枝香鶴頸軒,內軒為船篷軒;前廳東附房面闊三間8.8米,進深8.6米,內四界前單步後雙步;附房帶西夾廂間.寬3.15米,進深5.3米。後廳面闊六間21.3米,進深7.9米,內四界前三步後單步,圓作抬粱式;後廳東附房面闊三間6.26米,進深八檁6.8米,圓作穿鬥式。後廳西側住樓面闊三間6.5米,進深五界5.9米,回頂式。2009年7月,沈氏祠堂列入蘇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3、蘇州吳江盛澤先蠶祠

先蠶祠又名蠶花殿或蠶王殿,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五龍路口,即盛澤絲業公所,俗稱蠶花殿或蠶皇殿。。在古代,蠶神有著重要的地位,中國勞動人民為了向蠶神表示敬仰,並表達蠶農對來年豐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蠶農們對蠶神進行祭祀,並衍生出許多風俗。2013年被列為國家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蠶祠是漢族古典廟堂式建築,正面門樓飛簷斗拱,氣勢軒昂。旁側是八字形清水磚壁,樸素雅潔,再前過柵門是小廣場,原是香客集散處。

4、蘇州徐家祠堂

祠堂是中國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徐家祠堂位於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東村街西,該堂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原有門屋、轎廳、大殿、後樓四進。其間以兩座門樓,三個天井間隔,佔地甚廣,分佈面積為1252.6平方米。宗祠祭典代表著中國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2009年7月,徐家祠堂被市政府公佈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徐家祠堂被省政府列為第七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5、孫氏祠堂

孫氏祠堂位於尚湖南岸釣魚渚公園內,又名樹德堂,系清同治年間布政使銜署理直隸津海道會稽人孫士達建。該祠坐北朝南,前後兩進,硬山頂,四合院式,兩側置有廂房,為客堂及起居室,並設迴廊相通,佔地面積約1127平方米。第一進門房,通面闊5間20.9米,通進深7.4米,簷高4米;第二進為大廳,抬梁式,通面闊5間20.7米,通進深8.5米,簷高4.3米。建築用材碩壯、講究,樑架及裝修均用南洋硬木,花崗石方形柱礎,外設封火牆。該祠堂原址在虞山鎮北門大街6號,1990年按原貌遷建於此。於1982年11月公佈為常熟市文物保護單位。

6、言子專祠

言子專祠在城區學前街,系祭祀言偃的專祠,歷史上屢有修建。今存正殿三間,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撤宋元舊構重建,基本保持宋元年間風格。佔地面積約為437.86,坐南面北,單簷歇山頂,九架八椽八栿,抬梁式造。明間用楠木四金柱,樑架扁作,木質柱礎。屋面舉折平緩,翼角起翹,線條飽滿。通面闊4間20米,通進深6.5米,呈正方形,脊高8.1米。

7、蘇州況公祠

況公祠位於道前街西美巷。清道光六年(1826年)建況公祠(原址為五顯廟,況鍾曾於丁憂期間在此讀書會客),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1933年重修,祠內有享堂、戲臺等建築。況公祠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滄浪區投資了300萬元對況公祠進行了整體修繕,並作為滄浪區文化活動中心對外開放。近年來,況公祠以況鐘的廉潔事蹟為主線,結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崑劇《十五貫》,使廉潔之風深入人心,成為了滄浪區廉政建設的主要宣傳陣地,前來參觀學習的團隊及個人達三萬餘人次。

8、蘇州李鴻章祠(靖園)

李鴻章祠位於山塘街845號。乾隆時為蔣重光塔影園。嘉慶二年(1797)知府任兆炯購置建白公祠,奉祀白居易。光緒二十八年(1902)巡撫恩壽奉敕為李鴻章在此建祠。亦名“靖園”。該祠曾先後改建為文肇祉(文徵明之孫)別墅、白居易祠堂、李鴻章祠堂。作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祠堂具有園林韻味,典雅建築、古樹名木、小橋流水、假山亭閣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李鴻章祠現存頭門、儀門、享殿及望山樓、塔影池、三曲橋、假山……

9、唐寅祠

唐寅祠原名唐解元祠,位於閶門內桃花塢廖家巷前新街10號準提庵(又名七子庵),明萬曆十年(1582年)僧旭小在此構禪房數楹,天啟六年(1626年)楊大瀠創精舍於此,供奉準提佛像,名為準提庵。準提庵坐北朝南,現佔地約2000平方米。山門面闊五間,進深七界,硬山造。梢間向北構東西兩廊各六間兩架,貫通大殿,中為廣庭。大殿面闊五間計18.2米,進深13界 計14米,高10.2米,單簷硬山頂,左右梢間雙層。山牆作觀音兜,兩側延伸為波浪形坡,牆中央塑“佛”字。大殿構築高敞,前為鶴脛軒廊,後作船篷軒廊。前廊梁枋木構幾乎無處不加雕飾,雕工甚精,有浙派風格。

10、蘇州貝氏祠堂

貝家祠堂(吳中貝氏紀念館)位於山塘街603號,原為清禮部儒士貝啟祚程氏節孝祠。家祠堂前後祠宇分別毀於1959年築-鐵路及1998年建北環路萬福橋,牌坊於2007年北環路擴建時編號拆除保留。貝家祠堂現在原址東移50米處修復。編號拆除保留的牌坊將移建至貝家祠堂入口處。貝家祠堂建築由東西兩路組成,東路為三進輔房,西路為祠堂。祠堂西側根據地形建築西花園。基地佔地面積68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330平方米。

11、拜范文正公祠

范文正公祠位於城西8.5公里天平山東南麓,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范文正公忠烈廟即範公祠是紀念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希文,蘇州人。少時孤貧,刻苦自勵,胸有大志,為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常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舉大中祥符進士,曾主持"慶曆新政",力主改革。又曾先後出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和河東、陝西四路宣撫使,改革軍制,防禦西夏,鞏固邊防。擔任地方官時,所到之處,能體察百姓疾苦,皆有治績。

12、王鏊祠

原名王文恪公祠,位於景德路274號,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祠堂為其子中書舍人王延哲於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其地本景德寺廢基。歷經清康熙、乾隆、嘉慶、同治、光緒年間多次修繕。建築坐北朝南,分頭門、過廳、享堂三進,彼此以庭院過渡,兩側連以廊廡,佔地約1000平方米。頭門面闊五間,進深五界,硬山頂,明間立砷石,設抱框,置金剛腿,做斷砌門,額枋挑門簪一對。過廳面闊五間,進深七界,硬山頂,明間前後設長窗,次間及稍間砌半牆,置短窗。礎石均為青石素覆盆式,明間和次間廊柱、金柱、脊柱皆承以木。

13、馮桂芬祠

馮桂芬祠建於光緒元年(1875),共三路兩進,祠門高大、兩旁八宇牆,享堂為硬山頂,面闊三間13.3米,進深14米,高9.2米。樑架扁作,柱樑壯碩,前廊雙翻軒,簷下列十字牌科,出靴腳昂。青石鼓墩柱礎。堂外砌有高20釐米的露臺。堂內有左宗棠撰並書《中允馮君景庭家傳》碑一方。堂前為石板廣庭,縱深26米,左右設廊廡各八間,西路一廳較古,年代旱於建祠。

14、孫子祠

孫子祠坐落於蘇州城西虎丘山東山浜內,由古代著名兵法家孫武后人孫星衍於清嘉慶十一年在蘇州建造“孫子祠堂”,為紀念孫武。清咸豐三十年(公元1860年),祠堂毀於太平天國戰火。1984年又重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