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遊 學 Studyintour

伴隨遊學步入大眾視野,走進日常教育與生活,有關遊學的用處的討論、話題與爭論就沒有停止。遊學有沒有用?到底有什麼用處?值不值當、劃不划得來?細說遊學的益處,幫你辨析到底是“坑”還是“金”?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曾有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的精彩描述。“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今天套用王先生的話,說說遊學的三重境界。


境界 1 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只要走出去,總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認識不同的人,遇到不同的事。看得多了、見得多了,其視野和見識自然不同。見多識廣,視野自然開闊。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高度。此乃大家共識,關鍵第一步,先走出去!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至於遊學,卻異於一般旅行。其“見”更廣。涵蓋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科技、體驗等多個維度。除常規景區、景點、名勝之外,更有各種文博場館、名校名企、歷史遺蹟、科創基地等場景。其“識”也深。遊歷中學習,或鏈接課堂、或旁徵博引,帶著目的、圍繞主題,去詢問、探究、體驗、思考、感悟,最終所得之“識”,自然不是一般死的書本知識可比擬,更加生動、鮮活、入心。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遊學,自然是“金”。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但是,如果一次遊學行程,看的只是常規景點,即使加入名校、博物館等遊覽,也只是走馬觀花,沒有安排專門的學習課程、體驗活動、互動討論等學習教育場景與活動,“遊而不學”或“遊多學少”,收的價錢卻比普通旅行高很多,自然是坑。(例如:2014年教育部《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中規定,境外研學旅行的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習時長所佔比例一般不少於在境外全部行程計劃的1/2。)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當然,我們也要避免用傳統旅遊的標準去評價或衡量一次遊學活動。比如,過多關注去了哪些打卡景點、吃得好不好、住的是幾星酒店、玩得嗨不嗨。遊學不是高端定製旅遊!旅遊是遊學的載體,但不是全部,在遊歷中學習、體驗、感悟才是根本。特別是處於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學生,過高標準的吃、住、行配置,可能導致偏離遊學的初衷。


境界 2 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可能會有些虛幻,但知識和能力顯得更為真實。這也是大多數遊學決策者、參與者,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家長,更為重視這個維度的原因。畢竟知識和能力對於考學和生存最為有用。此類實用的遊學產品也最為豐富,如學科類冬夏令營(英語、奧數、科學、競賽等類目)、藝體類冬夏令營(籃球、足球、網球、藝術、表演等類目)及能力類冬夏令營(習慣養成、戶外生存、領導力、演講等類目)。

短短的時間之內(青少年遊學一般不超過1個月),對於知識和能力的提升到底有多大用處,可能需要我們用平常心、換個角度、客觀看待。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到英國參加14天的語言提升國際遊學營之後,就能多學幾個單詞,考試多考幾分?未必!收穫可能更多體現在:交了幾個外國同齡朋友;敢於在肢體動作的輔助下用蹩腳的英語交流;瞭解國外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方法;提升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等。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從未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性格膽小的孩子參加7天的軍事夏令營,就可立即生活獨立、講究衛生,變成真正男子漢?也未必!說不定過幾天又變回那個懶散邋遢,讓自己抓狂的“神獸”。但至少你的孩子知道什麼是乾淨整潔、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瞭解了鐵血軍人,熟悉了軍營氛圍。最重要的是,你知道孩子可以離開你獨立生活。這樣的獨立生活體驗經歷越多,將來有一天孩子真正離開你外出求學工作時,你才會真正放心安心。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此外,對知識和能力的界定萬不可狹隘。老司機都知道,關鍵時候起作用的往往是生活知識和社會知識,而非純粹的書本知識。而受益終身的能力,往往不是某項技能,而是包括獨立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在內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而這些知識和能力,正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遊學活動(例如:中小學生集體研學旅行)能夠給予的。

而且,真正的知識和能力的吸收、轉化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大會有“專家授課、立刻漲分”的效果。教育不是把桶灌滿,而是把火點燃。一次遊學,更多的是播下希望的種子。要做的是,全情參與,靜待花開。


境界 3 發現自我激勵夢想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哈佛大學首位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每年都會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她而言,“用學習的方式旅行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它的意義在於成長”。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馬雲青年時代,遊學澳洲,改變了一生。他說,“澳大利亞紐卡斯爾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沒有那29天,我永遠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遊學帶給馬雲的意義,是發現這個世界的不同,體驗到世界的奇特與有趣,然後用全新的角度思考世界與自我,回到中國之後“變了一個人”。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去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特別是當我們長時間處於某種生活狀態時,會感到厭倦、困惑、迷茫。例如,學生時代的厭學;青春期的自我煩惱;成長過程中的困境;工作出現瓶頸之後挫敗;事業有成之後虛空.....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這時候,外部的說教、干預不是最重要的。可能更需要的是換個環境,到更廣闊的世界,去觀察、體驗、參與、感悟,與世界交流,與自己對話。在舒適區之外,充分地暴露自己、發現自己、瞭解自己、認同自己。由外部推動,變為自我驅動。由撕裂糾結,變為自信篤定。這其實就是德魯·福斯特與馬雲從遊學中收穫的發現、成長、激勵與夢想。王石功成名就之後,仍秉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兩次遊學。胡歌、湯唯等影視明星在事業處於低潮、瓶頸期時,選擇息影遊學,想必也是出於同樣的理由。


遊學 最古老的學習教育方式


遊學絕非僅是“課堂搬家”、“跟著課本去旅行”。它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的熱愛與好奇。它也是一種自我成長,在人生不同階段,不斷地自我發現、自我修煉、自我完善;它更應是一種生活方式,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趣說遊學丨遊學的三重境界,細說遊學到底是坑還是金?

遊學的三重境界,無高下、次序之分。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遊學,或收穫眼界見識、或知識能力、或自我夢想,或居其一、或居其二或居其三。無他,用心與時機而已。至於是“坑”還是“金”,關鍵在於選擇真正的遊學產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選擇適宜的產品。趣說遊學,下期將討論旅遊與遊學的區別,如何挑選資格的(正宗的)遊學產品。

如果你有關於遊學、研學、冬夏令營的心得和體會

歡迎添加微信【studyintourxuesifang】分享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