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往生者,那些命運相同的陌生人

疫情下的往生者,那些命運相同的陌生人

疫區手記/ 紐約記者張晨

4月4日是華人傳統的祭掃先祖日,而就在我25歲生日這一天,所有媒體都不約而同報導了紐約市因死者超負荷,殯葬業幾近崩潰的故事。


25歲生日那天,我接到了這個任務,許多殯葬業者都以“在忙”拒絕接受採訪,我習慣了這個特殊時期下人們的語氣,也不願意觸別人的楣頭,所以決定全副武裝出門碰碰運氣。


我來到的這家殯儀館提供遺體搬運和防腐、安排協調喪禮和火化等殯葬服務。


大廳裡一股奇怪的消毒水味道,實話說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消毒水的味道,透過兩層口罩就這麼直入鼻腔。


回答問題的是一個50多歲的中年男人,我們都帶著口罩,我看不見他的臉,好像在和一個面無表情的機器說話。


他開始是態度是抗拒的,我問問題,然後他說:“你問我,我就要回答你嗎?”然後身旁的電話一直響,我沒再說話,而是給他時間等他開口。


他抬眼看了一下我,可能覺得不好意思,口罩遮住了所有情緒,他說:“你聽,我這兒電話就沒停過,很多人打過無數遍了,哭著央求我們接手,真是無能為力了。”


五分鐘後從地下室走來上一個年輕人,看起來像猶太人,沒戴口罩。


他說:“醫院後面那些大集裝箱貨車,就那麼聯排停著,我們都是去那裡拉人。”


對於新冠死者,他們都會先拿消毒紙巾封住口腔。“這麼下去,我們會比醫院先崩潰的。”男人說,如今也只能祈禱自己不會被感染,已經有幾個同事因為這個病倒了。


命運相同的陌生人——哈特島公墓,紐約的孤島亂葬崗


我是一個從不忌諱談論生死的人,這段時間好像所有人也都對這個字產生了抗體,一串串日更的數字已經沒有了新聞價值,一定要加“最”、“超” 、“新高”才能凸顯死亡的可怕。


疫情下的往生者,那些命運相同的陌生人

哈特島挖千人冢埋屍。(美聯社)

紐約州新冠肺炎確診患者16日達到21萬4832例,超越全球排名第二的西班牙,成為世界第一,死者人數也達1萬4073例,這也促使當局著手加快死者下葬;4月9日,穿著防護裝的工人將棺木埋進紐約市哈特島(Hart Island)的公墓,讓這座矗立於海上的孤島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我第一次聽到它的名字是2019年末的華埠遊民血案,案發之後很多社區人士自發給受害者捐款入殮,因為這些無家可歸者的屍體被抬走後,便會被帶到島上草草掩埋,紐約人稱這裡為“遊魂亂葬崗”。


1868 年,紐約市買下哈特島,由市懲戒局管轄;在此之前,這裡曾是內戰時期的聯邦軍戰俘營,後來還被改為精神病院、結核病療養院、遊民收容所、教養院、監獄和戒毒所;在100多年裡,島上埋葬了眾多無名死者,也生活著大量囚犯。


疫情下的往生者,那些命運相同的陌生人

周邊的歷史建築仍存在荒草之中。(美聯社)

通過照片你可以看到,島上佈滿了廢棄機構的斷壁殘垣,給人一種驚悚片的既視感,這其中就包括了一間精神病院,一間結核病醫院和一間專門關押男孩的少管所。


4月9日的航拍畫面中,約40具簡易棺木整齊排列在壕溝內,由工人剷起泥土覆蓋,畫面中還可見另外兩條近日挖出的壕溝。


紐約市首席法醫長辦公室答覆媒體稱,每名死者的具體死因仍然待查,但確實有可能包含新冠肺炎死者。


市府並未說明此舉是否因太平間滿負荷有關,但法醫保留遺體的時間已經從30天下調到14天,隨後無人認領、處理的遺體就會被裝上冷凍卡車,經渡輪送往哈特島。


“紐約時報”曾深度報導過這座島上長眠者的故事:


以下段落為引用:

“美國的各個城市都有處理無人認領的屍體的辦法,但是在這個問題上,紐約市顯得獨一無二:他們會派出一些囚犯,將無人認領的屍體埋葬於一個禁止公眾進入的孤島上。”


從被抹除的痕跡中重尋逝者生前的經歷時,我們看到了發生在紐約這個超級都市裡被人忽視的一幕幕辛酸往事。


無數鮮活的生命曾經拚命奮鬥,也曾與機遇擦肩而過;悲慘的童年、錯誤的選擇抑或是糟糕的運氣,都促成了今天的結局。


2020年,百年前的一個個故事好像又重演了一遍,命運相同的陌生人並排長眠於此,也許再也不會被人提起,默默等待下一個百年的到來。


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此時孤獨,就是永遠孤獨


華盛頓郵報的一位老編輯曾說過,我們這行其實最不怕的就是不招人待見,越不招人待見說明你的稀有程度越高;採過殺人犯也敲過死者家屬的門,我最怕的並不是被拒絕、也不是見死人,而是將死亡變成儀式的地方。


我生日那天採訪的那家殯儀館接收的往生者,不僅僅是新冠肺炎死者,但因社交禁令和疫情,喪禮也都在倉促中進行。


來參加喪禮的直系親屬們,也站得非常開;有些人因害怕被感染,不願近距離接觸遺體,因為害怕被感染,甚至有人害怕出現在任何有人的地方。


親人離世,活著的人還不願和他們共處一室,這何其悲哀!


2020年還來不及“清明時節雨紛紛”,卻已經“路上行人慾斷魂”的紐約客,都經歷了怎樣的生離死別?多年後,還有沒有人能記得起這些稍縱即逝的生命,以及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瘟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