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谁是“双一流”建设大学中的TOP

详解!谁是“双一流”建设大学中的TOP

4月13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2020)”榜单受到各界关注。榜单研制团队现对榜单的二级指标的内涵,以及高校在二级指数指标中的表现进行详细解析。

详解!谁是“双一流”建设大学中的TOP

综合指数

1

“‘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2020)”以人才培养指数、科学研究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综合声誉指数四个一级指标构建综合指数,对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含军事院校,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实行“一个校名、两地办学”,分别进行评价)进行评价。

在此次评价的137所高校中,清华大学以综合指数为100.00位居第一,其次是北京大学,为99.83,浙江大学以89.76排名第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分别位列4到10位。

人才培养指数

2

人才培养指数的评价原则是“产出为主,投入为辅”,包含高校高考录取分数、考生向往度、毕业生薪酬、人才卓越度、国家教学成果奖等二级指标。

其中,高校高考录取分数TOP3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考生向往度对10万个高三毕业生进行调查,毕业生们根据自身实力和大学办学水平,填写自己向往的高校,考生向往度TOP3高校依次是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毕业生薪酬TOP3高校依次是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才卓越度TOP3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教学成果奖TOP3高校依次是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

详解!谁是“双一流”建设大学中的TOP

图1 人才培养指数二级指标TOP10

137所高校中,同时进入高校高考录取分数、考生向往度、毕业生薪酬、人才卓越度、国家教学成果奖TOP10高校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有4项二级指标进入TOP10。此外,清华大学有3项二级指标进入TOP3,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均有2项进入TOP3。

科学研究指数

3

科学研究指数聚焦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对高校学科基础水平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分类评价文科、理工科高校科研产出。科学研究指数包含优势学科平台指数和科研产出指数等二级指标。优势学科平台指数TOP3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科研产出指数TOP3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

详解!谁是“双一流”建设大学中的TOP

图2 科学研究指数二级指标TOP10

137所高校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均有2项二级指标进入TOP3,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均有1项进入TOP3。

社会服务指数

4

社会服务指数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并重,强化分类评价,衡量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引领和服务功能。其二级指标包括理科社会服务指数和文科社会服务指数。其中理科社会服务指数通过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专利授予及转让和国家重点基地进行评价;文科社会服务指数通过教育部人文社科奖、智库成果和教育部人文基地进行评价。

在理科社会服务指数中,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TOP3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专利授予及转让TOP3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基地TOP3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在文科社会服务指数中,教育部人文社科奖TOP3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智库成果TOP3高校依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人文基地TOP3高校依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详解!谁是“双一流”建设大学中的TOP详解!谁是“双一流”建设大学中的TOP

图3 社会服务指数二级指标TOP10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均有3项二级指标(理科社会服务)进入TOP10;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均有3项二级指标(文科社会服务)进入TOP10。

综合声誉指数

5

综合声誉指数所反映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社会认可度,其中包括同行声誉、媒体声誉、国际声誉。同行声誉TOP3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媒体声誉TOP3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声誉TOP3高校依次是北京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

详解!谁是“双一流”建设大学中的TOP

图4 综合声誉指数二级指标TOP10

其中,同时进入同行声誉、媒体声誉、国际声誉TOP10的高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有15项二级指标进入TOP10,其次是浙江大学(14项),复旦大学有12项进入TOP10。

GDI智库认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整体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面临诸多挑战。围绕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高校应多点发力、综合施策,确立科学的建设理念和发展模式,助力国内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需要突破“重规模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科研轻育人”等旧有的思想理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与发展观,以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质优化战略定位,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还需更加重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契合度,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

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同频共振。

《重磅!“‘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2020)”发布》

《牛校的牛人都牛到哪儿去了?看看这份大数据智库报告你就懂了》

《境外升学去哪儿?看“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怎么选》

来源:谷雨DataNews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王晓曼

官宣!多地公布暑假时间!网友评论亮了!

触目惊心!退休干部勾结敌对分子:欲袭击派出所、弹药库,妄图颠覆政权

张文宏再次提醒家长:孩子早餐不许吃粥!这段时间必须“超级重视”!

教育部发布重要提醒!

特朗普“甩锅”后,联合国这样回应!

男子5年确诊3癌!症状从咳嗽、声音嘶哑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