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调查目标:基本状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利民二中语文核心素养校本化顺利实施。

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研讨。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2015年5月,我国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第五次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准确把握好新时期课标修订的目标任务,并指出: 要抓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研制的关键环节,充实完善课程标准,发挥其应有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教师培训的大纲、课堂教学的遵循、学生学习的标准、考试命题的依据。由此可见,我国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也从"三维目标"逐步转向"核心素养"。国际上大多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核心素养是时代的选择,它适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一、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调研情况

我通过问卷调查,组织研讨,抽样的方式调查了我校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语文核心素养校本化的实施表现为以下特点:

优点:优秀的教师表现为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要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体;能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注重改革教法,注重学法。变满堂问式教学为学生自由发展式教学。教师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艰辛与喜悦。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迸发学生好学的火花。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不足:个别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做的有诸多欠缺,表现为一是课堂教学模式欠佳,学生主体虚假。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理念成为一个标签,说在嘴上,做在形式上。二是课程目标不明确。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教育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传授是它的必要任务。语文教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其他任务,也就是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对生活的爱美心态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这方面做的不够到位。三是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有些教师长期在一线教学,天天接触的只是课本和教参,知识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就会使原本是知识丰富、生动活泼、趣味无穷的语文课变的索然无味。对语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代替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死扣机械的环节步骤。这样的教学很难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分析与结论

语文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语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文知识,培养的语感,形成的语文思维、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情趣以及完美的人格,通过语文的视角来观察事物,用语文学科的思维、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内在涵养都可以称为语文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基础,有机地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标,从中提炼出语文核心素养的精华和灵魂。华东师范大学的陈胜庆教授认为,"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观念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等综合的表现。"那么,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接受语文教育,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的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有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促进个人终身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知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最基本的知识就是指语言文字知识,必备品格是指立德树人,关键能力是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感、语文情趣、创新思维,等等。语文核心素养使人们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以及适应不可预测的情境。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涵义是一个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是语文核心素养必定不只是适用于语文教学情境、语文学科或是语文学习者的特殊素养,它应该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是一种普遍素养。

三、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的建议

(一)通过提升教师素养落实核心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语文课程的评价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的第一阶段完成了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课程改革的"再出发"的标志是教育知识观的转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把核心素养放在基础地位,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响应政府的决策,以核心素养标准为指导,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理念,实施正确的教学行为。语文老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任,其专业水准是他们能否完成此项重任的关键。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还需继续深入研究,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树立却是刻不容缓。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他们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完成语文教 学目标的基本任务。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事先了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内容及其价值,并用它来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首要环节。

(二)通过语文知识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在平时教学中,要着眼于改革和优化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科关键能力。

一是着眼能力,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教师要引导质疑,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愿望,利用文本资源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难点重点质疑,抓住矛盾处、异常处质疑,抓住文题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并引导学生学会多途径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文本对话,读中悟情。语文教学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语文课要体现"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二是品味语言, 积累中学会审美与文化传承。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为学生语言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应充分利用其价值。

三是习得语言, 练笔中学会运用与创造。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

四是探究实践,多元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形成与发展,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本中的探究实践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展示平台。语文课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三)通过变革教学方式落实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张华教授认为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具有以下内涵: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现实情境、观念情境、虚实情境。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例和问题,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形式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掌握学科知识。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是主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些能力不只是适用于语文学科、语文教学情境的特殊能力,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关键能力,这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标准。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语文核心素养的选择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但语文核心素养一旦形成便会慢慢积淀,伴随一生,并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还没有定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模型也正在构建当中。不管是语文工作者还是语文学习者,都必须积极参与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建设事业中,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