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童幼兒園多次遭男同學拍打:防止幼兒“欺凌”並非小題大做

這兩天,6歲兒童幼兒園多次遭男同學拍打事件引起熱議,這也被看作是一起情感上難以接受的幼兒欺凌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向來對幼小的兒童的看法基本上都是天真、無邪和可愛的兒童形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很難把這些幼小的兒童和"壞"的字眼聯繫在一起。同時,在這件幼兒"欺凌"事情當中,我們同樣的發現了幼兒園的老師在被告知了相應的情況之後,只是通過了簡單的話語溝通來教育男同學停止拍打行為,顯然這樣的教育力度一點也不足夠,拍打行為一直持續到家長查看幼兒園視頻直播時才被發現,繼而通過家長的介入才得以被停止。且不說老師的教育作用是否到位,我們不經會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才6、7歲左右的兒童會對另外一個年紀相仿的兒童做出這樣"壞"的事情?

6歲女童幼兒園多次遭男同學拍打:防止幼兒“欺凌”並非小題大做


實際上,兒童並無好壞之分,只是人們對孩子作為自己後代的愛和情感傾向於塑造兒童純真、無邪等"寶貝"形象,兒童及其成長是需要父母的個人價值觀和價值規範來引導和塑形的,除此之外還需要社會教育所寄託的社會價值和規範來塑造。

值得注意的是,幼兒一旦出現欺凌行為,切不可認為這僅僅只是兒童間正常的嬉戲打鬧,家長和教師的智慧也體現在對於這些行為的發現和制止。有些家長或許會覺得只要孩子和別人打罵不吃虧,那麼這個結果也是過得去的、可以被接受的。然而事實並不是如此的。一旦默許了這種行為,這個兒童今後的處理事情的方式可能就會越來越激進,因為這是十分快捷有效的方式,畢竟你打不過就得接受,打得過就為你是尊。在今後兒童逐漸成長為青少年和成人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將越發的難以介入,青春期的叛逆和抵抗可能會十分的明顯和激烈,作為一個身體逐漸走向中老年的家長,最終是無法應對一個處於壯年的孩子的。

6歲女童幼兒園多次遭男同學拍打:防止幼兒“欺凌”並非小題大做


對於被打的孩子而言,在這樣重要的幼兒時期經受欺凌會導致幼兒出現許多反社會性問題,比如退縮、孤獨、拒絕同伴、厭惡交流等行為。對於欺凌與被欺凌的雙方兒童而言,最大的危害是成年後的反社會行為,此時的反社會行為危害更大,同時也會可能伴隨著更嚴重的處罰,例如藥物濫用和違法犯罪行為等等。

如果你是相信進化論的,那麼我們就必須得清楚,人類進化而來仍舊帶有著動物的原始天性,這個天性就是弱肉強食,在共同生活的幼兒園乃至各類生活和學習空間,各種資源都是有限的,尤其當碰到一些需要分享和共同使用的資源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各種碰撞和爭搶。幼兒的原始天性就體現在這裡,在共同生活的社群中,體型稍微健壯一點的會對稍微弱小一點進行推搡,外向頑皮一點的孩子會對內向沉悶的孩子進行調戲。當然,這樣的問題解決才是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把帶有原始天性的孩子教育成符合我們大家期望的、具備我們的價值觀念和規範的人。

6歲女童幼兒園多次遭男同學拍打:防止幼兒“欺凌”並非小題大做


勿以兒童小或者犯錯小而不管教,幼兒是人初步懂事以來最基礎的階段,也是問題萌芽最不容易發現的階段,但是對於家長和老師而言卻也是最好改正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