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联合大学获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中期检查和增补申报结果的通知》,淮南联合大学榜上有名,成为我市第一所省级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这不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直接证明,也意味着淮南联合大学将成为皖北乃至全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实用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问渠那得清如许”?前有应用型大学的“一骑绝尘”,后有省、市各个高职高专院校的“追兵临城”,淮南联合大学何以取得如此成绩?

3年磨一剑!

2016年以来,淮南联合大学,辛勤耕耘,一年一个台阶,步步为营,从未踏空。

关键词:地方性

——“43个专业”彰显地方元素,与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8%。

淮南联合大学建立于1984年8月,是淮南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在本科扩招、省外高校云集以及高职院校计划大比例投放的形势下,学校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为省、市经济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技能型、高水平人才,是应有的责任担当,是面向经济主战场的需要,也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淮南联大负责人如是说。

摆脱“同质化”的专业设置,走出“月亮走、我也走”的办学模式,淮南联大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认真实践。学校提出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专业设置看市场导向,紧跟经济增长点走,服务地方经济。

当淮南高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安徽省确定的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当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五个百亿产业后,淮南联大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时优化专业结构,增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优化了“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经过不断调整、增减,淮南联大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的契合度更加紧密。如今,学校常设专业有43个,涉及12个专业大类,27个专业科类,与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8%。

关键词:技能型

——“知行合一”培养能工巧匠,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达96%以上。

在淮南联大采访,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2017年春,该校机电系安排人员到南京海信公司人力资源部联系学生就业的事。没想到碰了钉子,对方说:“不少高校的同志刚刚来过了。”

很明显,对方没有看上淮南联大的学生。后来,学校又派了一位同志去。这一次,不是去联系毕业生就业的事,而是向对方提出派几名学生去实习,对方答应了。

两个月后,学校接到南京海信的通知,他们对派去的实习学生的表现很满意,打算留用。

那么,联大的学生是靠什么打动了南京海信呢?校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技能!这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培养技能型人才,建设技能型大学的结果。”

技能就是品牌。贴近社会、贴近企业,培养“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或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才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淮南联大积极探索“行业订立标准、校企共同培养、政府充分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谈及学校的产学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该校有关负责人列举了多年来联大在这方面探索出的主要两种模式:

一是合作共建专业或进行课程开发。化工系和丰原药业合作开设了“丰原药业”班,企业从招生、教学计划的制定到后期教学全程参与,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为企业服务;机电系与南京海信公司签订了50人的“海信班”培养协议,与淮南万泰公司签订了30人的“万泰班”培养协议。企业文化、安全生产、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检测、现场管理、职业素养等相关内容纳入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

二是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学校现有专业涵盖面广、功能完备的实验实训室137个。并建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级数字化工业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邮政行业培训基地项目、德国“双元制”教学实训中心;建有7个“生产型”、“产学结合型”、“仿真型”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5个。

职业技能大赛是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检验。近年来,淮南联大教师、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成绩突出: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1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119项;“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高职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4项;全国“互联网+”快递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

“订单培养”“量身定做”,实现人才培养“对口”与“接口”的零距离。近三年来,淮南联大毕业生平均年终就业率达96%以上,其中70%留在安徽,不少专业学生尚未毕业就已被用人单位预订。

关键词:高水平

——“外引内联”注重内涵建设,师生专利授权量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淮南联大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与合作企业建立了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学校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了教学水平;学校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技术开发,推动了企业技术革新,收到了校企双赢的良好效果。目前,学校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125人,占比专任教师32.2%,双师型教师257人。拥有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6个。

大师引领,团队出彩——

获批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各类教学研究项目86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8年)》项目10项;安徽省级精品(共享课程)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共计16项。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部,省级规划教材1部;教师编写的各类高职高专教材共计120余部。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获批淮南市科技创新团队3个,建设有嵌入式传感器创新技术研究中心、知通软件技术研究中心和法律咨询等技术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学校总共获国家专利授权47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26项,外观专利授权2项;学生成功申报50件专利,专利授权46项,专利授权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年轻的“80后”地方高职院校——淮南联合大学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把自身变成了资源,用创新成就了今天!(记者 张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