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愛情觀1——享受愛情的美好,同時承擔愛情賦予的責任

愛情無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幾個事物之一。無論是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還是花甲之年的老人,都完全有資格享受愛情的美好。不過,就像一枚硬幣,總有它的正面和反面。那麼人們在享受愛情的同時,也應該勇敢承擔愛情賦予彼此的重要責任。這樣的一段愛情才是真正美好的。

陌生的一對男女從相識到攜手,再到偕老,一個情字貫穿始終。如果要細說過程,我簡單羅列了三個階段性的問題:我愛的是誰?我為什麼愛她?我該怎麼去愛她?

愛情總是那麼讓人猝不及防,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感性的詞。就那麼一瞬間,她就入了我的眼,進了我的心。怦然心動自不在話下,心旌盪漾也好,故作矜持也好,總之,那個她已經打亂了我平日的生活。這個時候,不用害怕,山下的女人不都是老虎。且去享受初見時的心動和拘謹。不過,等到伊人已經遠去,才發現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那豈不是個笑話?她是誰?她家住哪裡?她是幹什麼的?她是個什麼性格的人?別傻傻地站在原地不動,聰明的男孩會立刻行動起來,發動所有的關係網絡去一一打探。瞭解對方,在確定要愛她之前全面地瞭解對方,這就是第一階段該承擔的責任。許仙和白娘子相識的時候,許仙的第一段功課就沒有做完整,當然那時的他也沒辦法去完全瞭解白娘子,所以他們的戀情註定會有波折。

第二個階段要問自己。我為什麼愛她?青春的荷爾蒙肯定一個是因素,但不應該是唯一的因素。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通過無數大大小小的事件,我們認識了世界,也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自己。這個過程比談一場戀愛需要了解的東西更多,花的時間更長。有了長期深入的瞭解,我們的喜歡標準才逐漸形成並寫進的心靈,指引著我們的行動。情人眼裡出西施,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我”在一段愛情裡的主觀能動性。不過從喜歡到愛還有一段遠遠的距離,愛還包含了給予、奉獻。願不願意給和能不能給又是不同的兩個問題。有一些人能夠做到“知彼”,卻忽略了“知己”,以至於在之後的交往中喪失了根本的立足點,迷失自我,飽受愛情之苦。所以,第二個階段的功課更多是認識自己,這也是為以後可能開始的戀情負責的態度。所以如果發現對方是自己根本撬不動的大象,儘早放棄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

如果前兩個階段的功課都做好了,接下來就開始準備第三階段吧。也許在這個階段來說具體的表現形式是怎麼去追求她,不過其本質還是怎麼去愛她,這是要用一生來踐行的問題。有朋友會說我這樣講是不是太早了點?對方都沒答應要和我在一起呢!是不是太過未雨綢繆了?我也覺得是挺早的,不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話大家都聽說過的。我一個凡夫俗子,談戀愛自然是希望能與對方結婚,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在婚姻的種種瑣事開始之前,確定一個愛的大政方略,並指引今後的行動也算是符合兵法要求吧。我能做多少家務?我能上繳多少工資?我怎麼去包容她的小任性......說到這裡,我也真的覺得自己太俗了,或者,來點兒更俗的,怎麼給對方完美的性體驗?

人生路漫漫,太多的不確定。如果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遇上正確的人,那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過,誰又能那麼清楚地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呢?當一份情緣來到身邊的時候,盡心盡力去承擔自己的責任,也放開自己的心去享受這份美好,當不負這短暫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