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學方式,獲得情緒管理好效果:“享受、承受、接受”

巧用心理學方式,獲得情緒管理好效果:“享受、承受、接受”


優秀與卓越

我以前分享過一個故事,某單位公開競聘選拔幹部,參加者都是內部員工,到了面試環節,領導巡視後笑道,剛剛面試那個傢伙,平視伶牙俐齒,到了這場合就卡殼了。

其實,這就是優秀與卓越的差異,也是道理與心理的不同。

優秀是正常環境下的超常發揮,而卓越是非正常環境下的正常發揮。

道理上越是關鍵時候,越要好好表現,心理上則是越想表現好越發緊張,乃至發揮失常。這就涉及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培養我們良好情緒,維護心理健康,刻不容緩,至少做到合理應對非正常環境條件的變化,不最差就最好。

巧用心理學方式,獲得情緒管理好效果:“享受、承受、接受”


接受最差方有最好

破解演講緊張,做好情緒管理,對於大多數人都是挑戰。看看這個真實案例。

——“明天上午11個面試人員,我抽到了11號,最後一個,有啥技巧沒,我是不是可以增加點技巧類的,到最後領導都疲憊了。”

--技巧,就是簡短些。可以來個開場白,“領導已經聽了很長時間,比較辛苦了,我的彙報就簡短些。”

——個人介紹3分鐘,之後領導提問,全程10-15分鐘。

--那就不用壓縮資料,以減少緊張為主,多做幾個深呼吸。接受最差,就有最好。

——這是最後一次晉升機會,雖然不太適合做管理,可是心有不甘。

--這才是緊張情緒所在。如果覺得是最後機會,必須晉升,效果恰反。事實上,對你來說,這是展示自己的場合,因為是否提拔,領導根據這麼多年看法,是適合管理還是搞專業,怕是有基本看法,因此,越是不在乎,越是放鬆,才會越能發揮好。至於結果,反而不重要。

——有時候也糾結。

--提拔了,辛苦,顧不上孩子。不提拔,做適合自己的,壓力少些,陪孩子多些,也很好。反正,凡事,有利有弊。

這個特殊環境下只要正常發揮就好,不去奢求壓力下的超常發揮。

巧用心理學方式,獲得情緒管理好效果:“享受、承受、接受”


改變策略爭創佳績

孩子分享過他的一個成功演講例子。

去年暑假響應學校“三下鄉”號召,組織幾個同學搞了一個大學生暑假調研活動。成果彙報後,經過選撥代表院裡參加學校比賽,優秀者會被推薦為省級先進。

一共62個團隊參與演講彙報,孩子作為隊長代表自己團隊參加彙報。抽籤後,排在第60個出場。

距離彙報演講只有一天時間,彙報PPT以及文字材料已經精心準備很久。

他說,抽籤當時他就決定了,修改彙報,拋棄繁瑣,只留簡短,自己現場發揮為主。

原因在於,輪到他出場彙報,評委老師早就疲憊不堪,老師也是人啊,除非你有亮點,否則不會獲得高分數,因此必須重構彙報內容。

“必須改變策略,要麼徹底完蛋,要麼一鳴驚人”,這是當時他對隊友說的話。

正式彙報,上臺後,他先鞠躬微笑,直言各位老師辛苦了,看累了,聽煩了,自己儘量簡短,為此特意修改彙報稿,只有幾張圖片作為背景,為的是讓評委老師“少看看圖片,多看看我”。

最後,毫無疑問,由於接受了最差可能,反而放下包袱,穩定情緒,大獲成功,成功晉升省級優秀行列。

巧用心理學方式,獲得情緒管理好效果:“享受、承受、接受”


心理健康有標誌:享受、承受、接受

上面這些故事啟示,就是適應不同環境,採取不同應對策略,接受可能最差,才有可能獲得最好可能。

聽起來這很矛盾,心理上就是如此:接受最差,就有最好。這是無數生活實例告訴我們的,也是心理規律的佐證。

因為看起來競爭的是智力,其實競爭的是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的人,就是順境下能享受生活,逆境下能承受生活,絕境下能接受生活。

推廣到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就是積極備戰,承受壓力;構建底線思維,接受可能最糟糕,目的穩定情緒,活動中出現意外時候冷靜;參與活動中,就要拋開結果,享受自己表現,這就是活在當下。

而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就是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承受備戰,接受糟糕,享受表現,這個理念也是培養孩子情緒管理所必需,為此給朋友們推薦這套德國家庭教育讀本書,《幼兒童文學情緒管理成長勵志繪本全套》。

本書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畫面優美,適合親子共度,也非常契合本文情緒管理主旨,書籍閱讀可以提升孩子的擔當意識,培養孩子的堅強性格和參與意識,優化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相信讀後受益匪淺。#母嬰好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