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清平樂》第三集朝堂戲份,有一個形式上的“

偽戲劇高潮”。

王凱一句話結束,大殿中眾臣跟隨共同誦讀,集體朗誦三遍。

背景音樂響起,鏡頭從群臣畫面拉向王凱,從鏡頭、配音等形式上說這是一個小焦點的配置,但這個焦點真的有記憶度嗎?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既沒有理性思辨的智力驚豔感,也並無家國天下的動人情感走向

很長很長的一段祈雨引發爭執的戲份,內核太模糊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第一層問題在於“拍概念”還是“拍細節”。

賣梅子一家人的故事是拍細節。

仁君與否這樣的概念太大太空,是虛的看不見的

一家五口的日子不好過是實的、看得見的

少年時心高氣傲的韓琦偏偏要罵官家,這個梗寫得很老套也有幾分刻意,少年們的臺詞也都很拗口,但相比之下“細節”依舊比“概念”友好太多。

帝王喜歡梅子,原材料價格飛漲,這一家人買不起無法維持生計、最後家破人亡。

從少年君臣相見時看見這家人的苦辛,到君王朝堂相對時這一家人已慘遭不幸,這是一條完整的有起承轉合的故事線。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第一集裡晏殊和小皇帝那段長達8分鐘的對話,更像是辯論草稿而不是臺詞,從概念出發爭辯概念、容易讓劇作懸空

隔壁太多撲街的古裝劇,朝堂後宮之爭劇情裡都有這個問題,動輒談天下談至高無上的權力,虛得很。

賣梅子一家人的橋段則是反過來的,從小民的生計出發、拍故事拍細節,然而自然讓人代入思考“他想當好皇帝但是做到了嗎”。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比起很多空有概念的劇作,《清平樂》更周正一些,但大段大段概念先行、或者完全沉迷概念論證的橋段,和那些劇作本質上也不過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別。

舉個例子,《黑水》拍了巨頭化學公司生產有毒產品、殘害可憐大眾的故事(真實故事改編),如果《清平樂》班底拍類似題材會怎麼樣?

搞不好先讓男主辯論三百回合掉書袋引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然後“哇哦中學課本上的人物這裡都有哦,快來瞻仰哦”。

那我比較想把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的本子都捆成磚頭砸向你哦。

實際上《黑水》拍了什麼呢?

故事,細節。

毒垃圾填埋場附近的養牛農民深受其害,男主去了以後只看見幾頭牛,問你們家牛呢?

對方一指:都在那裡。

起起伏伏一片墳墓。

很有衝擊力。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再看看《清平樂》,這是拍影視劇還是拍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拍成這樣也不合格啊。

第二層問題是隔閡感。

大旱大災之時君王發《罪己詔》、不發也要琢磨是不是咱做錯啥了,這套古代例牌菜的邏輯支撐在現代語境中完全不成立。

下不下雨僅僅是天氣問題,和宋仁宗以及他嫡母沒幾毛錢關係,觀眾能明白那個時候那個語境下執行另外一套邏輯,但始終相隔一層。

很容易讓人下意識覺得,嘰嘰喳喳的幾方都差點意思

所以劇作要營造出“浸入感”,要撕掉那層隔閡,這種浸入感又不是情緒上的,而是邏輯上的。

這就非常難。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而劇作還要藉此寫太后、皇上、各路大臣們的隱晦鬥爭。

導演顯然還沒有拿捏這種高難度的本事,讓人不解為什麼寫這段拍這段。

相關內容可以簡單分兩類,一類是如今觀念已變遷的,比如嘉靖朝的大禮議、繼承堂哥皇位之後能不能管自己爸爸叫爸爸的問題,就有時代次元壁

如果不是研究興趣的歷史粉,如今大家都不會太糾結這個問題、也比較難有相關經歷,影視劇如果想切入這個點會相對難一些,需要有一個“時代邏輯浸入”的鋪墊過程。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另一類則是沒有隔閡感的,大災大旱會導致未來沒飯吃、沒衣穿等等,非常樸素的道理,不需要額外多鋪墊什麼。

《清平樂》搞了洋洋灑灑一望無際可以看到天荒地老的七十集體量,有足夠空間鋪墊、但又沒鋪墊該浸入的。

人家是溫水煮青蛙,他這劇像溫水煮溫水。

再說節奏慢的問題,舒心醬近期剛好看了一部《從不,很少,有時,總是》,雖然拿下柏林銀熊但節奏依舊被詬病。

其實這部電影不是節奏慢,只是手法白描。

影片的厲害之處,也正在於用白描手法拍出了很震撼的內容,未成年少女面對被侵犯的重大悲劇、被特殊情境變成了幾份基於程度副詞的調查問卷。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鏡頭就筆直對著女孩子的臉、一點花哨的手法都不用,一點技術加持都沒有,就是白描,但內核很爆炸。

如果你說拿優秀瞬間對比普普通通第三集太欺負人,那看看電影開局的鏡頭,看似無意義拍女孩出門去兼職,沒臺詞沒衝突但有氛圍、壓抑的沉悶的整體環境就是無形的信息量。

《清平樂》偶爾也讓我窒息,但那不是和劇中角色的通感共情,純粹是絕望,就像網友吐槽的,“為啥要看七十集的張開宙?說的像國劇有多少能挑的一樣”。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第三層問題是多線敘事如何協調。

《清平樂》故事涉及的人物太多、支線龐雜,如何處理支線間的關係,讓他們有機順接在一起,非常關鍵。

這邊宋仁宗接到彙報:晏大人要回來啦。

那邊拍了晏殊、范仲淹路邊閒談喝茶,晏殊為有才華的女兒打聽婚事。

女主角出場喝羊羔酒。

韓琦和朋友聽戲。

又多又雜又亂又平。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為什麼說節奏有問題?

多線敘事時,常用方法是各方人馬圍繞著同一件事情推進,這樣節奏才可以分而不散、才順暢緊湊。

《北平無戰事》人物線眾多,但不亂。

五人小組審方孟韋之時,鏡頭裡時常切方家老爺子在家中的畫面。

這邊小兒子為救大兒子指著長官鼻子破口大罵,那邊老父親在家講謝安的故事。

看似是散的,其實非常集中,有衝突有張力、有情感有韻味。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清平樂》中呢?

像是不同場景戲份的視頻雲連線,“嘿你那邊在幹啥呀?讓我來看看呀”,剪刀手隨機擲骰子、點到哪裡算哪裡。

內在肌理的統一感、順延感,都很弱。

更要命的是,每一段裡賽的“風物”都太多。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韓琦那段中皮影戲的部分拍得很有質感,出彩,問題在於“買櫝還珠”。

首先要拍好劇情、故事、角色,然後才是其餘種種加分項。

劇情都沒拍透徹,急著強調“我們復原了大宋風貌”,會不會太捨本求末?

這一段中韓琦和好友一邊走夜路一邊閒聊,友人大笑。

這段臺詞簡直是負面教科書。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你可得憑良心講,當真是臣萬萬不知此事那樣無辜到得官家下了聖旨讓你去瓦肆才知道官家成了戲文的主角自己成了配角不成?”

又長又繞的一段“偽古式口語”。

舒心醬上一次就寫了,這根本不是文言文受眾窄的問題(因為很多臺詞就不是文言文),而是半文半白加臆想的“過去的口語”,特別拗口。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演員根本沒能“會心大笑”。

理想的效果什麼樣?

好友會心大笑,觀眾理解劇情和情緒,莞爾一笑。

首先演員就沒能入戲,臺詞太長了讀出來疙疙瘩瘩的、尬笑。

根本沒能成功傳遞這一段的戲劇美學。

想玩高級的,玩砸了。

《琅琊榜》裡有個名場面,梅長蘇把要完蛋的各部牌子扔進火裡。

琅琊榜的朝堂之爭一直被批評是“古偶”,內容素材的紮實程度確實值得商榷,但劇作的表達方式順暢很多,梅長蘇不動聲色燒了幾塊牌子,概念傳達得比長篇大論掉書袋清晰

當年琅琊榜裡被罵最兇狠的一段戲,是“朝堂論禮”這一塊壓根沒拍具體內容(因為小說也沒具體寫),從這個角度來說《清平樂》有進步,補了內容。

也算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補充說明,為什麼當年琅琊榜不寫一段拍出來呢?難。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所以《清平樂》優點和勇氣也是明顯的(是不是無知者無畏就不知道了),第三集中吵架爭執要不要答應遼使來使之時,劇作隱隱有幾分正劇的苗頭。

但優點的零星之光很快又被澆滅。

節奏輕重緩急錯位

江疏影的角色上線時,一身男裝主動請求參與抄寫藥方,“搞事業”的決心很明顯。

在餐館裡聽見店小二誇“以前賣酒現在賣酒麴”,明明是業務討論、她又一臉少女心事。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這個反應已經設定得有些不自然了,好吧搞事業也不耽誤姑娘喜歡男主,但很快堆疊重複之處就來了。

第三集結尾處,鏡頭拍了一段非常漂亮的住宅,隱隱約約有樂聲,畫面很講究,但講究得很剝離。

看見有人說“張開宙是電視劇界的陳凱歌”,那麼就拿畫面鏡頭反駁幾句,《妖貓傳》固然存在很多爭議,但鏡頭語言整體感強出好多個段位來,一氣呵成。

白居易和空海追著陳雲樵一路從長街騎馬到湖面盪舟,歌吹鼓樂隔水而來,在高速的追蹤嫌疑人的劇情中完成大唐風華的呈現。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清平樂》裡鏡頭好看是怎麼回事呢?

就擱著一個婢女關門的約等於靜止的畫面讓你看:她住的地方好漂亮哦~哇哦~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再然後,劇作中女主角又開始了自己一人分飾二角演皮影戲、演完之後再內心獨白,傾訴:倘若我是男兒身一定為你拼事業。

少女心事、男兒志向,此前戲份中不都已經表達過了嗎?

這裡換了一種表達方式,但內容並沒有變化;這樣的內容也不能說是注水,但觀感並不那麼高明。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她這一腔心事,留待此後爭執之時字字鏗鏘甩出、或在遭遇冷落誤解之時含淚不肯辯解,哪一種不比如今無波無瀾無緣無故對著鏡頭長獨白更好?

想象一下,《大江大河》開頭,王凱在無人處對著他養的豬講滿腹心事“啊怎麼辦啊,啊我好想上學啊,啊哇呀呀呀政策說了我可以上學呀”。

阿西吧。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他想上學的決心,表現在烈日之下一遍一遍念文件。

有了具體的衝突和情境,比無人處自我剖白“我好想上學”,表現力強太多。

歸根結底,《清平樂》問題不僅僅出在節奏慢上,隔壁《小森林》(夏秋篇,冬春篇)節奏很慢,從頭到尾也沒有爆裂的戲劇衝突,但慢慢悠悠很舒服、很閒適。

作品內核和呈現外延很一致,從價值取向到故事到鏡頭,都是慢生活的理念承載。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清平樂》則表裡不一,內容設定裡各方劍拔弩張要你死我活,節奏上半生半熟、很多效果呈現如同卡頓。

很怪異。

你說劇作慢吧淡吧,又濃墨重彩在服化道上下了非常華麗的功夫。

像是一襲華美的袍,裡面裹著蜻蜓點水的名人打卡。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肢解整體的悖論順序

看了一眼演員表,飾演蘇軾的是丁禹兮。

光線那版評分超低的《笑傲江湖》裡他演東方不敗,不過我知道他是因為一檔競演綜藝。

在那一大群新人裡,他表現很拔尖。

我毫不懷疑,正午劇裡選來的這些年輕演員,都是掐尖的。

甚至第一二集裡被吐槽的兩位小演員,換個打開方式搞不好靈氣四溢

所以舒心醬之前就說,小演員臺詞不成熟,導演不會藏拙。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好的導演可以拔高演員,綜藝節目裡陳凱歌和四十五度角對比鮮明,大導演幾句話將不通透的問題講得明明白白、對演員的幫助給他們的提升都肉眼可見,四十五度則被質疑用盡一切方法拼命想證明自己是“好導演”。

演員在他那裡能成功美成ppt已經算很幸運了吧?

人間褪黑素張開宙導演屬於哪種?

沒有要苛責年輕導演的意思(他好像也不怎麼年輕吧?文牧野、郭帆、餃子都是80後)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流浪地球》時期,本手殘黨拍的郭帆)

孔笙也不是一部戲就成為孔笙的,他在走到聚光燈下被盛讚之前,經歷了漫長的默默的紮紮實實的歲月。

如今正午的二代導演們,條件資源顯然比孔笙起步時要好無數倍。

但多少年才自然生長出一個孔笙,和一年催生幾部張開宙、簡川訸的戲,能是同一種質感嗎?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這些年正午最紮實的劇本,始終是由孔笙操刀拍攝的(當然沒那麼紮實他也能增色)。張開宙手裡的底牌(劇本)肯定是不如他的,前幾部戲相對來說故事本身就更遜色,這是雙向的循環。

孔笙越好,才越會有機會拍真正的精品本子。

《清平樂》播出第一天舒心醬看到很多網友吐槽:侯鴻亮你是不是有果照在張開宙手裡?

如果有一天,劉和平老師七八年打磨出的一個本子,沒有交給孔笙導演而是給了張開宙,那我才懷疑侯大製片人是不是被張開宙魂穿了。

目前讓我疑惑的是正午為什麼花那麼多錢拍這個故事。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兩套邏輯,一套是尊重資本,另一套是尊重觀眾和自己。

尊重資本(我沒說諂媚資本啊)是逐利本能

耽改連出爆款,後續項目雪花一樣飛來。

去年的夏日限定讓站姐盆缽滿盈,所以今年想複製下一對爆爆的下一任頂流,剛到橫店機場就被站姐帶著鏡頭團團圍住。

正午曾經的爆款是這個思路嗎?

都不是。

《琅琊榜》之前,流行的聲勢浩大的熱門,並不是這個路數。

《大江大河》在2018年尾殺出來的時候,被追逐的是這樣的土巴巴的故事嗎?

當然不是。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一流的創作者創作潮流、引領趨勢。

二流的創作者拆解爆款路數,試圖從中拼湊出可以被複制的捷徑。

三流的不入流的瞎跟風。

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影視劇的大眾消費品市場的確有些畸形,稀缺類型的片子賣一賣CP、拼一拼宣發,收割大量流量和真金白銀,確實“劣幣驅逐良幣”。

帶動大批跟風者,肢解局部要素、倒推整體、妄求爆款。

但一碼歸一碼,認為《清平樂》有問題,不代表“沉迷爛劇的這屆觀眾不行”。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尊重觀眾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尊重哪裡的觀眾啊?具體怎麼尊重呢?

行業寒冬,話題熱度又容易被快餐產品(營銷)帶跑偏。

無數研究報告分析觀眾愛看什麼,條分縷析列出要素,但從要素出發倒推整體往往會撲街。

隔壁那些服化道精良、演員陣容強大的故事,大多“要素俱全,整體就是不香”。

很難真正觸到受眾的脈搏。

正午金牌作品裡的一條路徑,達成了“自己和觀眾”之間的一致共振。

這是一條說出來很淺顯但做起來很難的道理:拍真正打動自己的。

《琅琊榜》紙質書裡侯鴻亮給海晏寫了一篇序,藉著電視劇熱度幫忙賣書、執筆人又不是專職作家、大概本沒有什麼看頭,其實侯大大寫了啥我也不記得,但我始終記得當時讀完他那一頁紙的感受:很

真誠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我是餘歡水》侯鴻亮說他一口氣讀完,太喜歡這個故事。

《清平樂》主創團隊們有沒有被打動,我不知道,主創自己要說有我又不是蛔蟲也沒法證偽,但《清平樂》看了三集怎麼都讓人覺得少了一以貫之的很真誠的氣口。

誠懇踏實把打動自己的東西,拍出周正打動人的品相,要質樸但又敏銳的感受能力,要嫻熟的掌控能力、要成熟的團隊配合,要能力要時間要火候還要機遇,很難。

拍好一部作品,原本就是千難萬難的。

我毫不懷疑大家給導演提的建議“不如這樣拍”未必有可操作性,但是,正午聲名鵲起,不正是因為做到了別人做不到的困難的事情嗎?

都寫一加一等於二有什麼好誇的。

審美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大家看法不同非常正常,但批評《清平樂》就要被扣上“被快餐文化毒害的人”的帽子(甚至被罵文盲),這是什麼路數?

對抗速食快餐的願景固然很好,但慢燉了一碗沒熟的東西還勒令觀眾不準拉肚子,倘若是個別粉絲言論那當然不能苛責,倘若是宣傳話術、那是否有些可怕?

《清平樂》:和精品一步之遙,節奏輕重緩急表裡不一

舒心結語

當然,無論如何,和市面上的歪瓜裂棗相比,《清平樂》毫無疑問更周正出色。

但國劇之光、精品良心正午,難倒要拿於正的標準來糊弄自己嗎?

(沒有罵於正那啥的意思)

拍了什麼都敢貼“精品”標籤?

對不起,於正最近都進步了呢。

正午也不是每部作品都能打,這不可怕,聽慣了誇獎要淹沒一切“你最棒”之外的聲音,那才可怕。

這個品牌的價值核心邏輯,是你們真的好、所以觀眾愛。

品相是否硬核才是根基。

流量愛豆霸道控評的邏輯是另一套:因為喜歡、所以什麼都要說好。

真真假假來來去去的控評多煊赫、空心樓閣人去樓空太常見。

別因為貪圖曇花一現的紅利,丟了難得的常青樹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