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如何進入學習與工作的最佳狀態》閱讀札記五

成為慷慨的給予者

每個人都有三種可以施予他人的資源:時間、愛,以及金錢。以下是7種施予方式:

(1)像給予者一樣思考。 我一直傾向於“積跬步而至千里”的方法,成為給予者的過程也不例外。為他人的福祉做出貢獻的想法,可以與實際的付出產生相似的效果。研究表明,通過觀看特蕾莎修女幫助孤兒的影片,尤其是在影片結束後受試者按要求回憶被愛或愛人的親身經歷時,他們的免疫系統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強。

當我感到壓力大、不堪重負時,便會努力讓自己像給予者一樣思考。我會想象自己正在幫助別人,或是回憶關心他人的經歷,將充滿愛意的想法傳遞給他人。

(2)學會感恩。 感恩是另一種強大的積極情緒,也是對別人進行施予和溝通的好方法。因此,我們可以從小事開始表達感恩,你可以發一條短信、打個電話或寫一張字條。

根據積極心理學家的研究,感謝信是效果最好的感恩方式。寫一封感謝信,然後把信的內容向對方大聲讀出來,這個大膽的行動能讓你的幸福感激增,而且效果可以持續6個月之久!感恩是一種感染力很強的情感,當我們大膽地表達感激之情時,與他人的聯結會得到顯著的增強。

我分享給大家一條表達感激之情的妙招:當你準備對他人表達感恩之情時,要具體說出讓你感激的事,還要讚美對方。如果,你的丈夫知道你討厭收衣服,於是他把所有洗好的衣服都整理好,那麼你就該對他說:“謝謝你,你知道我不喜歡收衣服,你真貼心。”如果你看到一個小孩把垃圾從地上十了起來,那麼你可以對他說:“謝謝你為公園的整潔出力。你一定也很關心環保吧。”或者說,你在同事的幫助下得到了一份工作,你就可以說:“我真的很感謝你花時間檢查我的簡歷,還陪我練習面試的技巧。我知道你很忙,你真是我認識的最慷慨的人了。謝謝你,你真是我的好導師。”

(3)抓住短暫的瞬間傳遞愛意、關心及熱情。 每一次與他人進行的溝通都有可能催生出一次積極的互動,無論是陌生人、鄰居、狗狗、附近的郵遞員,還是食品包裝工,每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面的對象都值得我們熱情相待。表達愛意其實很簡單;你只需拍拍學生的肩膀,給鄰居一個擁抱,或是摸摸小狗,就這麼簡單。

熱情也有過度時

我傳遞愛意過於狂熱,以致我在鄰里之間“出了名”。不久之前,我在一個派對上遇到了一個看著面熟的人,她(話說到一半)突然大喊了一聲:“我認識你!”我本以為她讀過我寫的博客或書,誰知她繼續說道:“你是那個熱情的慢跑者吧!我們家人都這麼叫你。”我每次都與跑步時碰到的人進行眼神交流並打聲招呼,本想給大家留下友善的印象,但我的做法顯得太過熱情了。

若要傳達和接收愛意,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是安全得到保障,二是面對面的溝通。在安全得到保障後,我們就不必為自保性命花費精力,可以專注於讓他人健康快樂這個更能創造出幸福感的目標了。

面對面的溝通可以將我們的熱情放大為積極的共鳴,讓我們用身體接觸、肢體語言、聲音及眼神交流來表達對他人的興趣和關心。

無論是擁抱、頂拳,還是在背上輕輕一拍,溫柔的接觸能讓我們在面對壓力時表現得更加鎮靜和堅強。

觸摸代表著安全感和信任,從而有益於創建合作關係。溫柔的身體觸摸是能夠給予他人的最簡單且最有用的禮物。

(4)每週花5分鐘的時間幫助別人。 我們可以幫別人提提行李,扶一下門,給蒐集信息的朋友發一篇有用的文章,還可以使用可回收的購物袋或水壺為環保出一份力。

跟別人打招呼也是一份很好的禮物。你可以花兩分鐘的時間給一位業績突出的同事發一封郵件,或是為孩子的老師製作一張卡片。

你可以列一張清單,將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做的小事集中在一起完成。研究發現,與日行一善相比,這種集中給予的做法會給人帶來更大的樂趣。我的孩子說這像是在玩“善舉尋寶遊戲”。我們將隨機選出的善舉(比如向無家可歸的人分發護理藥箱,或是把菜園裡種的菜送給鄰居)精心地列成長長的清單,然後選出一個下午,儘可能地多做善事。遇到做得很起勁兒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抽出一整個週末的時間來。

此外,向他人求助,同樣也能拉近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當我們允許別人幫助我們時,也是在給對方機會、讓他們收穫給予帶來的益處。除此之外,請求別人幫忙還能讓我們自己的魅力得以提升,從而讓彼此間的關係更加密切。我們通常會認為自己只會對喜歡的人伸手相助,但實際上,在幫助他人後,我們對對方的好感度也會得到提升!這個現象被稱為“富蘭克林效應”,因為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會再次幫助你的人,與其說是你曾經幫助過的人,不如說是曾經幫過你的人。”這句話果真沒錯。

(5)月行善舉。 有的善舉並不像5分鐘善舉那麼輕鬆,但讓人很有成就感。研究發現,一批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每個月都會通過15分鐘長的電話對病友進行問候,兩年後,他們“在自信心、自尊心、抗抑鬱方面表現出了顯著的進步,也比以前更有責任感了”。

你該如何利用15分鐘的時間去幫助別人呢?你能不能為親友檢查簡歷、幫她做好找工作的準備呢?能不能認真傾聽朋友的傾訴呢?你能不能幫鄰居遛遛狗呢?

(6)對陌生人表達同情。 友善的人會為朋友、家人和同事付出,但真正的給予者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會奉獻出大量的時間、感情和金錢。

想要變成這種大師級的給予者,我們首先要意識到他人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放慢腳步,以便留心他人的需求是什麼。我有一位年長的朋友,我和她雖然見過面,但對她並不熟悉。在假期期間,她一直含煳地暗示我,說想找時間和我談談。為了“以防萬一”,我把手機號碼給了她。最後,她終於給我打了電話。原來,她哥哥最近的離世讓她一直無法放下,她想和我聊聊她哥哥的故事。有時,他人的需求不僅會讓你始料未及,而且也簡單得出乎意料。

想要理解別人真正的需求,我們就需要去體會他們的痛苦。溫德爾·貝里曾經說過,想要真正感受同情與悲憫,“你必須想象出不屬於你的生活”。我們通常會盡力不讓自己去感受(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和磨難,但這樣做其實也讓我們遠離了他人的需求。

(7)捐贈金錢。 無論你捐出的錢有多少,只要懷著愛心,就能傳遞幸福。比如說,大多數的人都為大學聯誼會捐過款,但這只是因為我們受不了別人的軟磨硬泡罷了。雖然這並不是我所倡導的慷慨之心,但研究告訴我們,即便是這種形式的付出也會讓我們感到更加快樂。雖然我們認為把錢存起來或花在自己身上會讓自己更快樂,但這種觀點往往是錯誤的——金錢上的付出是一種能為我們帶來快樂的最省力的方法。

《好好生活——如何進入學習與工作的最佳狀態》閱讀札記五

《好好生活——如何進入學習與工作的最佳狀態》閱讀札記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