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挖出一塊石碑,顛覆了人們對尉遲敬德的傳統認知

陝西挖出一塊石碑,顛覆了人們對尉遲敬德的傳統認知

尉遲敬德,名融(後世誤載名“恭”),表字敬德,是唐初名將,為唐朝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在貞觀年間得以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敬德最初為反隋軍閥劉武周手下將領,後來投降李世民,成為其麾下大將。

李世民對尉遲敬德甚為信賴倚重,曾說過:

“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公之素心,鬱如山嶽。”

甚至在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敬德還曾喝阻齊王李元吉用弓弦勒死李世民,並隨後射殺了李元吉,對李世民有救駕之功。

陝西挖出一塊石碑,顛覆了人們對尉遲敬德的傳統認知

尉遲敬德屢立戰功,最終被唐太宗加封為鄂國,顯赫一時,但他卻貌似出身於寒門。

在《舊唐書·尉遲敬德》中,並無記載他的出身,只記載了:

“尉遲敬德,朔州善陽人。大業末,從軍於高陽,討捕群賊,以武勇稱,累授朝散大夫。”

太子李建成曾經以重金拉攏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在回覆李建成的時候透露了他的寒門出身。

據《舊唐書·尉遲敬德》記載:

“敬德起自幽賤,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竄身無所,久淪逆地,罪不容誅。實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隸名藩邸,唯當以身報恩。……”

尉遲敬德對李建成自稱幽州身份卑微之人,可見他出身寒門。

宋人所著《太平廣記》也曾提及尉遲敬德曾為鐵匠,這也與他自稱“幽賤”相符。

據《太平廣記》記載:

“有煅鐵尉遲敬德者,方袒露蓬首……(書生)曰:‘某貧困,足下富貴,欲乞錢五百貫。得否?’尉遲公怒曰:‘某打鐵人,安有富貴?乃侮我耳!’”

於是,後世人皆認為尉遲敬德從軍前確實是寒士,直到20世紀陝西出土的一塊石碑,顛覆了人們對尉遲敬德的傳統認知。


尉遲敬德並非出身寒門

陝西挖出一塊石碑,顛覆了人們對尉遲敬德的傳統認知

1971年,考古專家對陝西咸陽昭陵(李世民、長孫氏合葬陵墓)附近的尉遲敬德墓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尉遲敬德墓誌銘之石碑。

石碑的碑文記述了尉遲敬德的家族發展,顛覆了人們對他出身的傳統認知。

據碑文記載:

“曾祖本真,後魏(北魏)中郎將、冠軍將軍、漁陽郡開國公,贈中外六州諸軍事,諡曰懋。大父益都(祖父尉遲孟都),北齊左兵郎中,遷金紫光祿大夫,入周,濟州諸軍事、濟州刺史。考伽(父親尉遲伽),隨授儀同三司、衛王記室,皇朝追封常寧安公,贈汾州刺史、幽州都督。”

可見,尉遲敬德的祖上家世極為顯赫,其曾祖尉遲真就是北魏的軍事貴族,到他父親這一代,尉遲家仍然興盛不衰,尉遲伽也身為地方的封疆大吏,手握軍政大權。

依此碑文,尉遲敬德出生時,至少是官四代,家門顯赫,可謂朔州當地門閥世族。

而且,此碑並非孤證,從尉遲敬德夫人蘇娬的墓誌銘文上可以間接得到佐證。

據尉遲夫人墓誌銘文記載:

“夫人諱娬,京兆始平人。(曾祖蘇毅)後魏金紫光祿大夫,太府卿,贈冀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安定縣開國公。(祖父蘇元吉)齊秘書丞、代州諸軍事、代州刺史、洛川子。(父親蘇謙)齊南安王府西曹祭酒,隋儀同二司、檀州諸軍事、檀州刺史、柱國、樂陵縣開國侯。”

可見,蘇家也是四世顯赫之軍事貴族,與尉遲家同為世家,因此,才有尉遲家與蘇家之聯姻。

如果尉遲敬德出身寒門,以門當戶對的標準,他又怎麼能娶得到世家蘇門的女兒呢?

因此,在《舊唐書》中,尉遲敬德自稱“幽賤”實為自謙的說法,而《太平廣記》則是宋代小說集合,其內容不乏民間傳說軼聞,不足全信。

陝西挖出一塊石碑,顛覆了人們對尉遲敬德的傳統認知

尉遲敬德出身於豪門,為他提供了更多的資源與更好的平臺,雖然他日後的功績與他的個人努力與成長分不開,但世家子弟的身份也是他成功的助力之一。

陝西挖出一塊石碑,顛覆了人們對尉遲敬德的傳統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