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司马光斥为奸臣,侍奉5朝11帝,却是奉行孟子“大人之道”

他被司马光斥为奸臣,侍奉5朝11帝,却是奉行孟子“大人之道”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作为中国统治阶层的主导思想,影响了此后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时期。

儒家思想的核心首推“忠”“孝”两字,忠君爱国和孝顺父母是为人臣、为人子的基本道德伦理观念。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做宰相30年,却效忠过5个不同的国家,侍奉过11位皇帝,被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斥为历史上“奸臣之尤”,但他做事问心无愧,奉行孟子“大人之道”

他到底是小人还是君子呢?


冯道侍奉5朝11帝

他被司马光斥为奸臣,侍奉5朝11帝,却是奉行孟子“大人之道”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出生于唐末乱世之中。

冯道少时勤奋好学,喜爱读书,奉孝父母,名声扬于乡里,于是被卢龙节度使刘守光辟而出仕,担任掾属一职。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迫使唐哀帝禅位于他,建立梁朝,于是唐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911年,刘守光想要兴兵征讨定州,冯道因劝谏而惹怒刘守光,被免职而囚禁在监狱里,后被人所救,又听闻刘守光兵败,因此逃出幽州城,前往太原城而投奔晋王李存勖。

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建国后唐,史称后唐庄宗,冯道官至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后来,冯道父亲去世,冯道因为父丧而离职返乡丁忧守孝。

等到冯道丁忧期满,返回都城洛阳时,正值大将李嗣源发动兵变,率领邺城叛军猛攻洛阳。

庄宗李存勖在兵变中遇害,李嗣源继位,是为后唐明宗。

冯道在明宗朝官至宰相,引荐寒士,任用贤明,朝政在他的主持下日益稳定。

公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称帝,定都开封,建立后晋,是为后晋高祖,而冯道再次被任命为宰相。

公元942年,石敬瑭驾崩,冯道与景延广拥立石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

出帝以拥立之功,授予冯道太尉一职,并加封他为燕国公。

公元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攻入开封城,灭亡后晋,而冯道向辽朝称臣。

同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趁契丹南下之际,在太原称帝,史称后汉,后击败辽军,使其北归。

冯道因此归附后汉,刘知远极其看中冯道,拜他为“太师”。

公元950年,将军郭威在邺城起兵造反,攻入都城开封,灭亡后汉,次年称帝,建立后周,再次重用冯道。

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世宗柴荣继位,同年4月,73岁的冯道病逝。

冯道一生,先后侍奉了后唐4帝、后晋2帝、后汉2帝、后周2帝和辽太宗,一共5朝11位皇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易主最多的重臣了。


冯道其实奉行孟子“大人之道”

他被司马光斥为奸臣,侍奉5朝11帝,却是奉行孟子“大人之道”

冯道屡次易主而侍却没有以死报国的行为,使他成为了后世人批评嘲讽的对象。

宋代司马光曾将冯道斥为自古“奸臣之尤”

清代王夫之也言,

“冯道之恶浮于商纣王,其祸烈于盗跖矣!”

元代诗人刘因作有《冯道》一诗: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以此来讽刺冯道不仅易主而侍,竟还在年老时投靠契丹,实在令人不齿。

然而,后世文人大多只看到冯道侍奉11帝,明哲保身的经历,却没有看到他实为奉行孟子“大人之道”的人生理念。

在冯道回乡丁忧之时,恰逢歉收之年,他返乡后将全部俸禄赈济给百姓,自己却居住在茅草屋内,而且也不收受地方官的馈赠财物,此举足见其高风亮节。

在契丹兵进入开封时,辽太宗耶律德光与与冯道的一番对话揭示了冯道“大人之道”的良苦用心。

据《新五代史·冯道传》记载:

“契丹灭晋,(冯)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德光责(冯)道事晋无状,(冯)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冯道)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冯道)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据《旧五代史·冯道传》记载:

“契丹入汴(开封),(冯)道自襄、邓召入,契丹主从容问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冯)道曰:‘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其后衣冠不至伤夷,皆(冯)道与赵延寿阴护之所至也。”

耶律德光讽刺冯道有何德行,冯道自贬无才无德一顽固老头而已。

等到耶律德光问天下百姓之事时,冯道却说乱世之中,纵使佛祖在世也无用,还得靠皇帝您的政策才能拯救天下万民,于是辽军此后便不再肆意侵害中原百姓。

孟子曾说: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按照孟子的理念,轻视君主和社稷,却能以百姓为重的人,并不是小人,而是“大人”

同理,此人也并非奸臣,而是忠臣,只不过他所忠的对象不是帝王,而是民众。

宋代命相富弼曾评价冯道:

“此孟子所谓大人也。”

在唐末五代乱世之中,人命往往是最卑贱的,冯道以一己之力,尽力拯救百姓于水火,可谓“大人”乎?

他被司马光斥为奸臣,侍奉5朝11帝,却是奉行孟子“大人之道”

纵观冯道一生,他不以自身名节为重,而是顾念天下苍生,他虽然历经5朝11帝,屡次易主而侍,却在掌权时尽力为民做实事,国灭时竭力保百姓平安,可谓孟子“大人之道”的贯彻者。

他被司马光斥为奸臣,侍奉5朝11帝,却是奉行孟子“大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