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文:懂車帝原創 常思玥

[懂車帝原創 行業] 63歲的老徐退休了。

2020年7月31日,北汽集團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徐和誼將卸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38年職業生涯,從企業到政府,再從政府到企業;18年北汽生涯,從合資板塊起步,從主管合資板塊到董事長。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作為一個地道的“老北京”,徐和誼的職業生涯與北京這座城市的工業發展深度綁定在了一起,也深刻的影響了北汽集團的發展軌跡,在他職業生涯暫告一段落的時刻,這位執掌北汽14年的董事長,值得一份客觀的評價。

以合資板塊起家

徐和誼的前半段職業生涯屬於首鋼。

1982年,徐和誼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隨後進入首鋼工作。到1993年,徐和誼在首鋼先後擔任首鋼設計院設計員、科長、院長,隨後在1993-1997年擔任首鋼總公司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從基層一步步爬上來,徐和誼身上帶著一股鋼鐵工人的硬派,這也為他後續在北汽集團的奮鬥作出了鋪墊。

1997年,徐和誼暫別企業,被調任到北京市政府工作,先後任職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共北京市委工業工委副書記、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2002年,徐和誼調任北汽,任職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正式開啟了他在北汽集團的生涯。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來到北汽後,徐和誼的第一個任務就非常艱鉅:北京現代合資項目。

2002年4月29日,北汽控股公司與韓國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在北京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作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汽車企業,北京現代被寄予厚望。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北汽與現代正式接觸到正式簽約僅用224天、到公司正式揭牌僅用371天、到第一輛轎車下線僅用436天,隨後北京現代在華快速成長,63個月便實現累計產銷汽車100萬輛,繪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北現速度”。

當時有一個“500把鐮刀”的故事廣為流傳,據說為了及時搞定廠房的建設,徐和誼給項目組每人發了一把鐮刀,帶頭清理廠房現場的雜草,4個月後,北京輕型汽車廠改造完成,順利的推進了北京現代工廠的建設。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2007年北京現代展臺

從北京現代起步,徐和誼在北汽的生涯從此開始一路猛進,2006年升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後,提出了走“集團化道路”的發展路線。在這樣的中心思想下,北汽集團在2007年組建了北京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後更名為北京海納川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隨後徐和誼成立北汽新能源、收購薩博知識產權、啟動自主板塊,終於在2014年實現了上市,當年12月19日,徐和誼在香港聯交所敲響了北汽股份上市的鐘聲,北汽股份成為香港首發上市融資額最高的中資汽車製造商,也是在香港首發上市融資額最高的北京市屬國有企業。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有進一步發展的另一個合資項目,2013年,北汽與戴姆勒達成合作協議,戴姆勒入資北汽股份12%股權,而北汽股份在北京奔馳的股權增至51%,戴姆勒在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股份增至51%。

深度綁定戴姆勒,被稱為“北戴合”項目,徐和誼的這次決策,讓北汽集團在未來的很多年內解決了很多車企都在苦苦尋道的盈利難題,時至今日北京奔馳仍然為北汽集團貢獻著90%的營收。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可以說,通過合資板塊,徐和誼為北汽集團解決了生存與發展的問題,但在自主板塊,北汽集團至今仍然未能走出泥沼。

在自主板塊折戟

徐和誼是個心中有夢之人,他曾經公開表示過最喜歡的歌曲是《向天再借五百年》,或許這是源於對北汽自主板塊發展緩慢的遺憾。

去年9月,北汽在中華世紀壇發佈了BEIJING品牌,從品牌名稱就能看出,這一品牌寫滿了徐和誼對北京自主品牌的期盼,與此同時,也間接的宣告了紳寶品牌的壽終正寢。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在BEIJING品牌以前,北汽的自主板塊廣撒網,卻沒有收穫太好的結果。

2009年,徐和誼推動北汽集團完成了對薩博知識產權的收購,這是北汽投入最多,也是最為看重的一次自主戰略落地。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北汽依靠收購的平臺開發了紳寶系列,起初車型包括D70以及2015年換代的D80。或許是對於品牌的極度自信,完全採用薩博9-5平臺技術的車型售價在當時居然高達20萬,D80高配車型更達到了近27萬,直接把自己放到了傳統合資B級車的主場中,這其實也預示了紳寶最後的結局。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紳寶的高舉高打策略並不奏效,這也讓北汽失去了早發展自主板塊的先機。而在北汽的其他自主品牌發展上,目前來看結局更不如人意,北汽幻速已經倒下,北汽昌河苦苦掙扎。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紳寶D50

此外,北汽的研發投入與研發水平多年來都沒有得到長足進展,多年來始終被外界詬病,上次與北汽研發相關的熱度較高的新聞,居然還是來自一則花邊負面新聞。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研發能力體現在產品上,就是在紳寶本就不牢靠的平臺上,北汽其他自主品牌的產品還在不斷延展。

北汽幻速在起步階段的兩款產品S2以及S3,使用了紳寶平臺,可以說這兩款產品基本上是在這一平臺上進行的套用,自主研發的部分很少;北汽昌河這邊,Q35與紳寶X35同平臺、A6和紳寶D50同平臺。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北汽昌河Q35

從紳寶到北汽新能源,從北汽昌河到北汽幻速,再到BEIJING品牌,北汽集團的自主板塊始終沒能站穩腳跟,北京越野在細分市場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其定位的小眾顯然無法獨自撐起整個集團的自主板塊。

北汽沒有把握住自主品牌發展的黃金時段,這也成為徐和誼在退休前為了的一個遺憾。在去年年底的溝通會上,徐和誼也坦言,關於自主板塊,“我們動的早,現在還在調,特別是在自主領域,調的快接近尾聲了,今年即將結束。”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按照規劃,在未來5年內,北汽集團將投入200億元進行研發,這是徐和誼在退休前留給北汽的最後一筆財富。

至於繼任者姜德義(原金隅集團董事長),業界的觀點褒貶不一,這位曾經的履歷中難見汽車行業經歷的董事長能否扛起北汽集團?恐怕還需要時間來見證。

寫在最後:

徐和誼被媒體朋友們親切的稱為“老徐”,在他確認退休後,媒體們送上了祝福與不捨。

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歷程中,北汽與老徐顯然是難以磨滅的一筆,從整體來看,老徐之於北汽,功過孰大?且由後世評說了。

特寫 | 徐和誼在北汽的18年戎馬生涯:以合資起家,在自主折戟

從一些不同的角度上我們瞭解到,同事、下屬、朋友、媒體對於老徐的印象都很好,他首先是一位富有親和力的好人,其次,他是一位充滿幹勁的領導。

自2006年任職董事長以來,老徐用14年時間讓集團一步步走向了正軌,至於未來,北汽面臨的困難仍然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