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Part.1


老师晚上打电话催学生交作业,这老师可以呀,这么负责,没想到反而被投诉了。

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当地很快给出了答复!这效率,必须要给他点个赞!

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惟有一声长叹。

诸位“元芳”,你们怎么看?

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Part.2


有人会说:《教育部减负三十条》里明确规定,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初中家庭作业不得超过90分钟。老师完全可以“减负”为理由,给学生轻松,自己也轻松。(话说~各位朋友,你们看到的初中生,有多少能90分钟写完的?既然有明文规定,那为什么不“执行”呢?)


有人会说: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学生在家期间,由家长监督完成作业,理所当然。老师大可不必喧宾夺主,越俎代庖,自讨苦吃。(话说~各位见到的家长是如何“监督”的?我亲爱的老师们,你们为何要“喧宾夺主”?)

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有人会说:老师不是学生全天候的保姆,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晚上十点,老师放下工作,花点时间陪陪父母、配偶、子女,天经地义,无可指摘。(话说~老师完全可以不用这么“辛苦”,这么辛苦的老师,您白天的工作状态能好吗?您工作时的心情能好吗?


有人会说:晚上十点,老师真的有千种原因,万般理由,不再去操心学生的作业。老师,何苦为了别人家的孩子而冷落自己的孩子?(话说~老师们真的是有千种原因,万般理由就可以“冷落”自己的孩子嘛,这样的话,我担心我亲爱的万千父母们也会有同样的“千种原因,万般理由”而去把孩子甩给学校呀)

有人会说……

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Part.3


首先我们试想一下!


第 一 :


如果真的有所谓“《教育部减负三十条》里明确规定,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初中家庭作业不得超过90分钟。”这样的规定。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初中生真的可以在90分钟内完成嘛?如果大家觉得孩子是因为不专心等等其他原因所以才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的话。那么就请各位家长和老师们去感受一下,究竟你能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一个初中生的作业?


这应该不难尝试吧,毕竟大家有优势呀,那些东西,从真实的难度上来说对大家,应该不是问题吧。


换个角度而言,既然有“《教育部减负三十条》里明确规定,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初中家庭作业不得超过90分钟。”这样的规定,我们是不是就要尽可能的去遵守这样的规定的?往大了说,这是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我们公民每个人都应该尽到的基本义务。而现在居然有这么多人大言不惭的找各种原因来公然违反这些规定。这些规定是怎么来的,它可是人民的集中意志!难道你想与人民为敌吗?


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第 二 :


教育确实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可是我们的家长是怎样“监督”自己的孩子写作业的呢?大多数的家长朋友,你们的监督真的起到了你们想要的作用了嘛?如果没有起到你想要的作用,请问各位的心情如何?在这种心情下,各位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


亲爱的老师们,你们这样“喧宾夺主”,效果怎样呢?如果效果不好,各位心情如何?内心不爽各位会怎么做?

第 三 :


老师为什么这么“辛苦”?从我身边情况看来,大多数中学生早上七点半之前到校,晚上八七点半到家(我指的是初中三个年级平均下来的情况),粗略算来初中学生之前在校时间十小时以上!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初中的东西真的很难嘛?每个学期的各科学时都不少,为什么就不能在学校的时候完成书本的学习内容呢?怎么感觉孩子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但学习的效果却越来越不尽人意了呢?老师们你们太辛苦了!


这么辛苦的老师,每天大多是是疲惫不堪,心情很糟的吧!上课时的状态好嘛?难道对待家长和学生都“和善而坚定”嘛?


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第 四 :


作为成年人,如果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我想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第二肯定就是亲子关系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家长,都应该构建健康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如果无法做到上述两点,首先当事人自己一定会非常痛苦,另外也给他人带来了痛苦,比如说:您的孩子们!

Part.4


不管大家对上述新闻中老师的深夜“惊喜”有何评价。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

学习是一种适应性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


任何动物出生都需要学会如何适应当下的生存环境。我们人类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也一样需要积累经验,建立一种适应生存环境的行为模式。那么学习能力本来应该是一种早已深植我们基因中的本能!


只不过这种本能在我们初始激活的过程中“失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只针对学习这一个行为而言,因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感受体验过程,只有在良好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这个学习的反射弧才可能是完整的,也就是说只有这个学习经历才有可能是有意义的,才能是对他接下来解决问题起到真正的帮助。


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按照以上逻辑,我们试想一下。新闻当中那位“尽责”的老师,他的行为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且不说,那位被打电话叫起来写作业的学生是在打游戏还是在睡觉或是做其他事情。

我们想想他当时的内心阴影面积会是多少?且不论那些作业是否合理,是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位老师的一个电话真的会让他完成未完成的作业吗?如果孩子迫于的压力,去完成了那项作业。那么在完成的过程当中,孩子的感受和体验又是怎样的?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孩子的心中充满了愤怒烦躁、以及焦虑,因为如果不是疫情在家,他会苦恼如何在明天面对学校的一切,以及后续可能要面对的家长。痛苦的感受,是不可能使得他的大脑处在激发的活跃状态,那么,他此时所进行的,所谓的学习行为必将是无效的。这种痛苦的体验和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必将成为孩子将来的学习之路上的障碍!

所以说“你想救人可以,但是如果你的行为会害死更多的人,那还是算了吧!”


老师晚上打电话是“催命”?还是催作业?你真的想要吗?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评论分享,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