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饮食文化2:交融创新,佛跳墙、纸包鸡等名菜有故事

中国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在张起钧学者《烹调原理》一书中提到粤菜和江苏菜具有商业气,粤菜还沾了些“洋气”。粤、闽、港、澳等地的菜肴在中国独树一帜,此地的厨师善于汲取中西烹饪技术的精要,根据本地人的口味、嗜好、习惯等进行大胆改良和锐意创新,形成了特色菜式。

中国东南饮食文化2:交融创新,佛跳墙、纸包鸡等名菜有故事

1,明炉烤乳猪

广州名菜,早在西周时代,“炮豚”已列入“八珍”之一,后来在《齐民要术》中也记有烤猪的制作方法,清代经广东厨师改进,烤乳猪造型更加美观。

中国东南饮食文化2:交融创新,佛跳墙、纸包鸡等名菜有故事

2,东江盐焗鸡

广东名菜,始创于广东东江一带。据《归善县志》记载,300多年前在今天的惠州等地,一些盐场为了保管熟鸡,有人把熟鸡用纱纸包好以后放入盐堆保藏。这种经盐腌过的鸡肉鲜香可口,别有风味,但是鸡咸香可口的程度受腌储时间的长短影响,风味有所不一。当地厨师研究发现,生的鸡经烫盐焗制,现做现吃鸡的滋味更加诱人。从此,这种鸡就成为了宴会上的常备佳肴,至今盛名不衰。

中国东南饮食文化2:交融创新,佛跳墙、纸包鸡等名菜有故事

3,佛跳墙

福建名菜,据《中国名菜谱》记载,此菜出现在清光绪二年。当时福州杨桥巷官钱局有一个官员宴请他的上司布政司周莲时,官员的妻子下厨烹制了这道菜,周莲很爱吃,事后便携带衙厨郑春发登门求教,学得其法又加以改进。光绪三年,郑春发与人合开“聚春园”菜馆,便把这道菜推向了市场,食客高兴吟诗称赞,说这道菜飘香诱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众人应声叫绝,拍手称奇,从此这道菜就正式命名为“佛跳墙”。

中国东南饮食文化2:交融创新,佛跳墙、纸包鸡等名菜有故事

4,纸包鸡

广西名,是1923年由梧州厨师官良所创制。刚开始时梧州纸包鸡多为官僚、巨商、富家所享用。后来官良受聘到粤西楼酒家主厨,梧州纸包鸡也就出现在了市井当中。1926年左右,当时的两广总督陈济棠因爱吃梧州纸包鸡,把它带到了广东。不久,梧州纸包鸡在港、澳、东南亚一带也出了名。纸包鸡传到广东以后有三个变化,一是将包鸡的纸改为“糯米纸”,这样食用时可以连纸一起食用,省去了拆纸的麻烦;二是调味时改用蒜蓉、豆豉等,使鸡的风味更佳;三是鸡肉由块状变为厚片,条状或者是粗丝,更便于入味。

中国东南饮食文化2:交融创新,佛跳墙、纸包鸡等名菜有故事

5,老友粉

广西名吃,已被录入南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粉把酸和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又酸又辣,但酸辣得又不太过分,刚好是勾起了食欲又不会太过刺激的地步。米粉滑爽劲道、弹性极强。与脆笋丝和肉末搭配食用,是一种非常酣畅过瘾的享受。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吃法多样,比较讲究的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种各样的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大致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酸辣粉、马肉米粉等等。

中国东南饮食文化2:交融创新,佛跳墙、纸包鸡等名菜有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