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靠制度和靠人哪個好?為什麼有的老闆喜歡管人而不是立制度?

張先生84604


通常來說,企業管理者有兩種風格。

一種是做加法。通過繁多的管理與規章機制管理公司,但常常會導致管理者身心俱疲,沒有時間思考公司的戰略規劃。

一種是做減法。通過員工的自管理,實現公司的無為之治。從而使公司領導者有更充裕的時間去思考公司的發展規劃。

其實,一個企業剛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理智的。因為從管理學上看,一個人的有效溝通是不能超過6個人的,超過這個數字,溝通效率會變得非常低下。

因此身為企業的管理者,如何從繁重的管理中解脫出來?如何才能讓管理變得流暢而高效?通過挖掘員工內在潛力與實現員工的自我管理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管理靠機制,而不是靠人治

為什麼我們的管理那麼累?因為我們是靠人治,而不是靠法治,也就是說不是依靠機制去管理;要麼即使有機制也是那種笨拙的、低效的管理機制,這種笨拙的低效的管理機制只能通過認為的努力去彌補。

機制笨導致執行者累,所以古語有之,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個在機制裡面就是那種笨拙而低下的機制。很多學者在那滔滔不絕地說,企業管理規範,要規範管理,但是真正做過企業的,真正在企業工作過的,都會感到規範不等於高效,什麼時候說規範就一定是高效,規範不等於高效,也就是說許多的規範導致的是低效。

那麼怎麼樣讓管理既規範又高效?怎麼樣破解規範和高效之間的難題?那就得依靠機制設計。機制設計就是設計精巧的,高效的規範機制,從而使我們的管理輕鬆、灑脫、從容。

二、員工可以做好自我管理

傳統的管理思路,無外乎是聘請一些職業管理精英,對員工進行指揮、協調、監督、檢查和控制,也即“他管理”。

但是,所有對人的管理,其起點一定是被管理對象的自我管理,他自己管得好自己,你管他幹什麼?

他自己管不好自己,你才需要管他嘛,沒有自管理,哪來的他管理?為什麼我們不返璞歸真,立足自管理,構建自管理,而非要捨本逐末,捨近求遠,去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強化他管理呢?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無為而治的理念核心正是自組織、自管理。“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自組織、自管理,正是給員工們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依靠員工們的自覺自願,自己激勵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主動協助同事,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實現組織的目標。

這是因為:沒有什麼激勵,比自己激勵自己更強烈,沒有什麼約束,比自己約束自己更牢靠,也沒有什麼協調,比自己協調自己更有效。人不管、機制管,自己管、管自己,管得少、管得好。

三、自運行機制——調動員工內在潛力

當我們抓住了事物本質,一個公式即足矣,例如,愛因斯坦只用一個“E=mc2”便揭示了質能關係;而像“指標評價體系”之類的複雜模型,層層解釋,煩瑣論證,恰恰說明我們沒有把握本質,只能在事物的外圍繞圈圈。

無為而治靠精巧機制。而機制設計,就是要創設“活的可以自動運行的遊戲規則”,或者說“精巧、靈動、自運行的遊戲規則”。藉助當事人的利益追求和利益博弈,將其合力的方向導向預定目標。借風使船,順水推舟,從而自動自發地實現組織的政策意圖和管理目標。

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當是一個優秀的“遊戲規則制定者”。沒有必要事必躬親,事事親力親為;只需制定好遊戲規則,讓別人去玩,而玩的結果正是他想要的。

總結:其實不管是初創公司也好,大公司也好,都應該在管理上做“減法”,發揮員工的內在潛力,而不是靠機制、管理去約束,限制。越來越的的企業,都開始“無為而治”,通過自組織、自管理,挖掘員工內在的積極性!


重慶鋼筋勇哥


真對這個問題,我分享一下我的觀點:一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制度既管人,也管事。比如說動火、動電、動土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在做以上工作時,要做好動火、動電、動土的審批工作,這是對事的要求。還要求動電的電工要持證上崗,同時穿戴好安全防護工具,絕緣鞋,絕緣手套,並對工作過程提出具體要求,這是管人。二是管理制度的執行是靠人執行。一個企業大約要制訂三十多項安全管理制度,制度涉及到的部門都要熟讀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如何紮實貫徹落實到位,就要建立安全管理考核辦法,定期檢查,按月考核,落實安全獎懲,對制度落實不到位的人和事,有獎有罰,促進企業安全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和落實。三是管理制度需要靠人不斷完善和提高。一個企業是在不斷髮展,會增加不同的部門、會增加不同的工藝過程,生產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風險點,這就要求我們根據新問題及時制訂新的安全管理制度,來適應新的崗位需求,指導安全生產工作,杜絕發生安全生事故。以上是我的觀點分享給你們,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安全管理


我的觀點是:企業管理是靠管人或者靠管制度,是企業自身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而有所側重而已,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定,而不能簡單的把兩者分開。

因為,根據小編十五年製造業企業管理體會,我的總結是:

1、小型公司(或則說更起步的新公司)管理靠感情,也就是靠人,只要老闆維護好核心的幾個關鍵員工即可;

2、中型公司(或則說已經過了生存期的公司)管理靠流程,也就是制度。因為此時公司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內容,處於成長期,要流程化、效率化、控制成本,才能帶動公司業務增長;

3、大型公司(或則說規模型的公司)管理靠精神領袖,也就是企業文化。公司頂層有多大的願景與思想,下面就能調動多大的主管能動性。企業需要員工內心都有一個統一的價值觀,未來企業進發的能量、效率、激情才是最高的。

如您所講,為什麼有的老闆喜歡管人而不是設立制度,那隻能說您看到的可能是一種表象。因為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都非常清楚:人、制度、文化,歸根結底都需要組織管理監督來實現。公司員工的素質、能力、經驗等存在差異,老闆就需要靠人(各級管理者)來統籌、組織、引導全員去執行!

END

關注@職場雕刻匠 ,希望我的建議能夠給您帶來參考的價值,也期待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