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的人错在哪里?

用户417564574096


南辕北辙的人错在哪里?

南辕北辙的人,主要是错在心里定位,其次错在不明方向,再次错在孤傲自信,又次错在不听良言规劝。

最终导致一错再错,错上加错,铸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和结局。

《南辕北辙》这是一个成语故事。

故事出自《战国策,魏第四》魏国要出兵进攻邯郸,谋士讲了这个故事,来规劝帝王不要盲目用兵,会导致一项认为宏大高远的目标难以实现,既是统一各国。

最终君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偃旗息兵,强国养民,延续治国安邦正道。

答完题根据题意多说几句,现在世界正在经受人类历史上最严酷的新冠疫情挑战,某个世界级超一流强国,其拙劣的行径正是《南辕北辙》。主要当权人物说话不负责任,不把全部精力放在消灭新冠疫情上面,不以救助百姓的生命健康为宗旨,大搞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漫无目的,强词夺理的狂妄言行,后果是导致新冠疫情失控,确诊感染数字直线冲高,无辜百姓大量死亡。

这就是2020年新式现实版的《南辕北辙》。

野骆驼2020年4月10号

🍃🎄🌲

🌴🌾🐫





野骆驼9777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战国时,魏王想攻打邯郸,一个叫季梁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就进谏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去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精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精良,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是好,就离楚国越远了。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有好的名声。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您)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

我们知道,《南辕北辙》里的主人公并不存在,现实中不会有那样的“傻子”,至于有人拿地球是圆的为他辩护,更是笑谈,他的马能越过太平洋吗?但季梁讲这个故事是有目的的,就是劝谏魏王在治国方面不要走错了路,要好好发展国力,以德服众,不要以武逞强,失去了信义,导致众叛亲离。

这个故事对我们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因为我们经常会做一些劳而无功的事情。就像影视剧里某些人练功走火入魔一样,下了非常大功夫,苦撑几十年,却因为练错了“剧本”,把身体给“废了”,还比如某些人为了养生,就乱吃补药,结果伤了身体,有些人为了不让儿女输在起跑线上,从几岁开始就给儿女“拔苗助长”,又是逼着认字又是请家教,买学习机,上辅导班等等,最后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儿。

所以,为了不让我们的一腔心血付诸东流,凡事都要走对路。因为生命太短暂了,有时我们输不起,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毕竟成功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俗话说“旁观者清”,有时我们陷入了迷途,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是要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切忌盲目自大,刚愎自用,当然也不能乱了分寸,完全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起舞。

再举个例子,比如老师讲课,有的老师一堂课讲的口干舌燥,嗓子沙哑,唾沫星子横飞,效果却并不理想,而有的老师则压缩了老师的讲授时间,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自己探究,思考,既减轻了老师工作量,又充分挖掘了学生潜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我们的工作方法与奋斗目的保持一致,才能尽可能增大成功的几率。这能使我们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最合理的优化自己的人生资源。


绿叶小杏


南辕北辙的典故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要根据自己的目标选对方向。选对了方向,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能到达目标。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选错了,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可能到达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